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

原创 小半爸 东西儿童教育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2)

不知道你们怎样,小时候的我觉得语文学习里有两大不解之谜: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3)

▲ 图源:网络

?

为什么我写的病句是病句,鲁迅写的病句是一种修辞手法?

为什么我写的错别字就是错别字,古人写的错别字就叫“通假字”?

第一个谜题现阶段还无法解决,我们今天来聊一聊第二个...

通假字的存在太鸡肋了有没有?

不仅没用,而且没有规律可言。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4)

▲ 图源:网络

也难怪,错别字嘛,都是随机的......

不得不说,大家对通假字的这种印象是课本编写者的锅。

语文课本为了简化逻辑,把三种不同的现象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一股脑儿统称为通假字。

实际上这三者的区别很大。

混在一起不但没有起到简化的作用,反而弄成了一笔糊涂账。

所以,要真的搞清楚这个知识点,很有必要搞清楚这三者的区别。

这篇文章我就来跟大家掰扯掰扯这个问题。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5)

这一次大家吐槽得没错,通假字就是古人写的错别字。

但古人也有古人的苦衷。

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6)

▲ 图源:网络

大家都知道秦始皇曾经焚书坑儒。

当时全天下的书被烧得差不多了。

这个火再多烧几年,可能中国文化就真的断了。

多亏秦朝只延续了14年,一代读书人还没有死绝。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7)

▲ 伏生授经图

秦朝灭亡以后,这些读书人就凭记忆把书默写出来。

十几年过去了,默写时难免会提笔忘字,仓促之间就找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本字。

随着这些书的流传,这些通假字代替本字流行起来。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8)

▲ 图源:网络

所以什么是通假字呢?

通假字

通假就是指借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原本的字就叫本字,用来代替本字的就叫通假字。

“假”字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借”,所以通假也叫通借。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9)

▲ 图源:网络

比如《愚公移山》里河曲智叟对愚公说:

“甚矣,汝之不惠。”。

“你真的太没有智慧了!”

这句里“惠”是“慧”的通假字,表示“聪明,有智慧”,而“慧”就是“惠”的本字。

通假字可以代替本字仅仅是因为它的读音,和它的字义是无关的,通常两个字的字形也无关。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0)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1)

▲ 电影《孔子》剧照

《论语·学而》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乎?

语文课本中对“说”的注释是:通“悦”,愉快。

是说“说”字是用来代替“悦”的通假字。

但事实是:在《论语》的时代,根本就没有“悦”字!

“悦”字都没有,谈何代替?

古代“说”字有很多意思,“喜悦”就是其中一个。

意思多就容易混淆,为了避免误会,大家觉得有必要为“喜悦”这个意思造一个新字。

于是就把“讠”换成“ 忄”造出一个新字“悦”。

因为“说”出现在前,“悦”出现在后,“说”和“悦”就是一对古今字。

古今字是汉字分化的产物。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通假字”其实都是古今字。

再举两个例子: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2)

▲ 图源:网络

比如“坐”字的本义是“坐下”,引申为"座位"的意思。

后来就加了个形旁“广”,为这个引申义造了新字“座”

还有一种比较尴尬的情况: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3)

▲ 图源:网络

比如“然”字的本义就是“燃烧”,四点底“灬”就是“火”字的变形。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4)

▲ 小篆“然”字(图源:汉典)

但因为后来“然”更多地被用作表转折的文言虚词,本义反而被边缘化。

只好再加一个形旁“火”,造一个新字“燃”表示它的本义。

所以“燃”里面有两团火。。。

常见的古今字有:

大太、说悦、知智、辟避、昏婚、取娶、反返、见现、奉捧、坐座、生性、弟悌、队坠、责债、属嘱、县悬、陈阵、然燃、莫暮、错措......

总的来说,古今字指的就是在原字的基础上加一个形旁,或换一个形旁,来表示原字的某一个意思。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5)

异体字在课本里比较少见,我简单介绍一下,大家了解一下就可以了。

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以互换的字,二者字形不同,音义相同。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6)

▲“步”的异体字(图源:汉典)

比如上面这些都是“步”字的异体字。

古代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并不奇怪,这跟方言存在的道理是一样的。

比如战国时楚国和秦国的“步”字就长得不一样: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7)

▲ 楚国简帛中的“步”字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8)

▲ 秦国简牍中的“步”字

这些不同的写法后来就变成了异体字。

EASTWEST

这篇文章可能显得有点难,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写这个文言文系列对自己的要求是:写那种值得收藏下来反复看的文章,这就要求尽量写得全面详尽。

同时我也尽量让自己的解释简单易懂,可能做得不够理想,希望大家海涵~

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王力

《怎样学好古汉语》郭锡良

《文字学概要》裘锡圭

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术语质疑_张梦涵

异体字的辨识及其运用_陈明坤

封面图片:影视剧大秦赋》截图

文章图片:采集于网络,版权归图片作者所有,侵删。

文言文中常用通假字(值得收藏关于文言文的)(1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