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黄渤有关的电影(谁也拍不出这部电影)

跟黄渤有关的电影(谁也拍不出这部电影)(1)

□《一出好戏》

1989年,青岛电视台办了一场「龙城杯中学生卡拉OK比赛」,15岁的参赛选手黄渤拿到一个三等奖。

中学毕业后,黄渤没再上学,开始在酒吧驻唱,家里人觉得他不务正业。在一个南方老板开的歌厅里,黄渤唱一晚上能挣60块。唱了一个多月,他攒下2000块,为了显得厚,他全换成了零钱,回家直接码在桌上。那时他妈一个月工资,只有300多。

2000年,一个朋友给正在西安走穴的黄渤打电话,说自己马上要拍第六代导演管虎的电影了,他和导演推荐了黄渤,演男二。

那时的黄渤早已阅尽人生,做钢材生意、北漂卖唱、舞蹈教练、组乐队全国走穴,什么都干过。

当时黄渤唱一场的劳务已经涨到了400块,所以他没把这个参演机会太当回事:「你跟第六代导演合作啊?你怎么不跟第一代导演合作?哦,第一代都不在了。」

管虎当时就想找一个长相一般,说会山东方言的人。见到真人后,管虎没失望。黄渤凭借不标准的长相和标准的山东话,赢得了自己第一个角色,演了《上车,走吧》。《上车,走吧》后来拿了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黄渤借了一身西服,跟着走了红毯,出席了颁奖礼。很多人主动过来打招呼,说他演得不错。

黄渤当时心里想的是,「我唱了这么年歌没红,12天演了一个电影,就坐到了周星驰、巩俐的不远处。」那时黄渤的不甘情绪,其实早埋下了,当年和他一起在北京唱酒吧的周迅、吴秀波、零点乐队、沙宝亮都红了,只有他还一直不见起色。

演完《上车,走吧》后,黄渤对表演这门手艺有了兴趣,加上朋友的高强度撺掇,最终,黄渤决定转行,改吃表演这碗饭。

黄渤想,既然打算干这个,就得去学学。 黄渤在27岁高龄时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连续两次落榜。没考上,他就先花钱上了北电的进修班,边学边考,黄渤学得很卖力,其他同学交一个作业,他交了七个,他是全班最疯的。

2002年,黄渤再次报考北电,表演不好进,他这次报的是配音。最后,黄渤被徐燕老师一眼看中,力挺录取,进了北电表演学院配音班。那届配音班是北电历史上唯一一届,很有实验性,因为师资和市场的原因,后来再没招过。

电影学院遍地都是好看的脸,黄渤考进去以后,保安看见他,都得上前拦一下,问他找谁。黄渤在校期间主要学声乐、台词、形体、表演四门课程。他的表演,名列前序。徐老师表示,老天没给黄渤一架好身材,也没给他一副能靠脸吃饭的面容,但其他本事,老天都给了。

毕业时,因为表现出众,学校给了黄渤难得的留校名额。同一时间,一部即将在重庆开拍的小成本电影向黄渤发来邀约,并不是主要角色。黄渤打听了一下,导演是新人,没听说过,28岁。两条路,方向不同,时间冲突,只能选一条。抉择之下,黄渤买票奔赴重庆。他还是爱演戏。

那部电影叫《疯狂的石头》,导演叫宁浩。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有没有一部电影让参演者都红起来?」赞同数最高的答案是:「疯狂的石头。」

黄渤没选错。《疯狂的石头》投资300万,最终票房2350万,所有参演者都红了,但说到底,大家看完《疯狂的石头》后,记得最死的,不是郭涛,也不是徐峥,而是饰演男六号黑皮的黄渤。黄渤演的黑皮,每个毛孔都是戏。

大家也记死了黑皮穿的班尼路。刘德华是《疯狂的石头》投资人,他代言过班尼路,为了回报名牌,他让宁浩在电影里安排了班尼路的口播植入。

作为男六号的黄渤,在现场经常和导演进行激烈的争戏。黄渤追着宁浩吵:「啊,这个戏你也给我砍了,我一共就这么点戏。」宁浩后来被他吵急了:「行行行,你去演吧,演完我给你剪了。」

黄渤戏不多,毕竟男六号,但他每一场都把命卖尽,细心琢磨,全力去演。拍下水井那场戏时,黄渤在下边往脸上抹臭泥,演道哥的刘桦在上边,远远瞄着黄渤,发表预言:「这是一个敬业的演员,他将来一定是有成就的,百分之一千一万,我特别喜欢他,他的创作态度是负责任的,非常认真。我真的挺喜欢他的,长得你甭管。」

下水井那场戏拍完后,满场欢呼,「牛逼」四起。

《疯狂的石头》爆炸后,宁浩开始筹拍自己的下一部电影《疯狂的赛车》,他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找曾经的男六号,来演男一号,「我找黄渤来演主角,我那时候比较任性,不怕,因为没什么可担心的,反正就是觉得他很棒,觉得他成为明星是迟早的事」。

最终,《疯狂的赛车》票房过亿,宁浩成了第四个跨进亿元俱乐部的导演,黄渤也成了当时为数不多的亿元俱乐部男主。

《疯狂的赛车》整个项目就是照着黄渤来弄的,剧本创作阶段就贴着黄渤写。自此,宁浩和黄渤之间,绕上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创作铁链。

2009年,宁浩开拍自己的第三部院线电影《无人区》,黄渤这回演一个残暴悍匪,是他从没挑战过的角色类型。开拍半个月后,黄渤的疯狂再次把宁浩惊尿了。

黄渤跟当地人相处了一段时间后,突然发现他之前演错了,完全错了,必须换一种正确的方式演。他去找宁浩死磨,要重拍。重拍就是扔钱,而且重拍很麻烦,茫茫戈壁摊,夜戏需要吊车布灯,车毁现场还得重新布景,宁浩说不行,黄渤表示更不行,坚决死磕宁浩。

最终,宁浩被磕服,觉得黄渤说的方法是好的,麻烦就麻烦点吧,前面拍了半个月的戏全部废掉重拍。这时的黄渤,渐渐形成了一套完备的表演方法论,任何角色,水来土掩。

那一年,黄渤还接了管虎的《斗牛》,为了回报管虎的知遇之恩,黄渤基本上零片酬出演。

《斗牛》是黄渤从业以来拍过的最苦的戏,他进组第三天就累吐了,磨坏两双鞋。整个戏下来,一共磨破三十七双鞋。和牛演对手戏,谁也不是牛的对手。很多动物都可以驯出来,但牛不行。黄渤只能靠自己的表演方法论来驯。

苦戏如山,拍下海量素材,黄渤说全部素材剪一个三十集的电视剧都没问题。他们一共拍了四百盘高清带,一盘150分钟。每一分钟里,都有黄渤卖的命:「基本上,我觉得这个戏,可能一般演员完成不了,因为吃了各种苦,肉体上,精神上,有几次面临崩溃。」

没有白吃的苦,没有白破的鞋。崩溃之下有大礼。黄渤凭借《斗牛》中牛二一角,拿下第46届金马奖影帝。那年是黄渤、张家辉双黄影帝,金马46年首例。领奖时,黄渤手握金马致辞,「以前有一位长辈知道我要演戏了,跟我说,女怕嫁错郎,男怕选错行。」说到这儿,黄渤抬手,金马一挥,「看样子,我选对了。」

那届以后,黄渤就成了金马常客。第49届时,更是直接当了主持人。说话是一个人情商的最直接体现,黄渤在第49届的主持,和第50届的颁奖,都充分展示了他的过人情商,时刻掌控场面的融洽,保证气氛的舒服。

50届颁奖时,颁奖搭档郑裕玲抛出一问,「你为什么穿的这么随意,不像台下的刘德华、梁朝伟、成龙一样盛装出席」。黄渤得体化解:「因为他们是客人,客人到别人家里,当然要穿得隆重一点。这几年我一直在金马奖,我已经把金马奖变得像家一样,回到家里穿什么,回到家一定要穿得舒服一点。」话毕,全场涌起掌声。

金马加持,黄渤的戏约越来越多。2013年贺岁档前后,黄渤主演的《泰囧》《西游降魔篇》《101次求婚》三部电影同时上映,票房爆炸,《泰囧》和《西游》都破了十亿。黄渤成了最稳定的票房灵药。

黄渤第一次和周星驰见面是在北京一个餐厅的楼顶上,两人闲聊,黄渤说自己其实是一个专业的舞者,然后现场还跳了一段儿。周星驰说他后来找黄渤演《西游降魔篇》,就是因为那天的舞。

邀约时,制片人打了两次电话,黄渤婉拒,周星驰亲自又打了一次,黄渤再拒。黄渤觉得,周星驰的孙悟空已然是一座山了,他不敢演。最后,周星驰开始套话,问,「那么,假如你来演,你会怎么演」。黄渤爱聊关于表演的事儿,他把自己的思路展开说了一下。周星驰大喜,「好,那我们就按这个来试一试」。盛情再三,黄渤不好再推。

实拍时,有一段戏,黄渤连续给出不下30个方案,不停地在那儿演。论表演,没人比黄渤更疯。周星驰在监视器后边怒赞狂笑:「黄老师,你真的是黄老师,你太厉害啦。」

最终,黄渤交出一个前所未见,精彩绝伦的孙悟空,在大山一侧,又立起一座山。

之后,黄渤又接拍了《亲爱的》《心花路放》《寻龙诀》等多部戏路完全不同的电影,进一步拓宽了表演路径,锤炼了自己的表演方法论。

2015年,《寻龙诀》后,黄渤个人参演电影累计票房超过60亿,江湖送号,「60亿影帝」。

此时的60亿影帝,对单纯的表演,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了,他觉得演员还是有一定的被动性,他需要找一件事,把自己的那个嗨劲儿再提起来。

有时候,你说再重新接到一个角色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没碰到那么嗨的话,是要干嘛?向大家证明你还在?你演的不错?还是就是挣一点钱?

我觉得这都不是我去做一件事的真正目的。什么事能让我真的兴奋起来,我觉得可能需要给自己找一些其他的难度。

黄渤找到了这个难度,他决定当导演,自己好好讲一个故事。黄渤自己说,他想做一点不太一样的东西。「我不是那么想保险。要真是求一个保险的事,我直接去拍一个纯喜剧就完了。我根本就没想保险的事。」

接下来的几年,他推掉全部片约,全身心准备这个故事。中间只接了一部《记忆大师》。

黄渤对故事的爱,堪称疯狂。韩寒聊过一个事儿:

我和黄渤老师曾经在某个晚上一起探讨一个故事,也不是多么正式的剧本会,五个小时,整整五个小时,他没有看一眼手机。我确定他的手机不是被偷了。这其实不容易,从这个细节里,你就能看出不少内容。

黄渤想拍的这个故事,大致轮廓其实早在2010年就有了,是一个关于一群人流落荒岛的故事,黄渤当时打算10年拍完,11年公映。没想到,他给自己出的这道题太难了,实际创作过程中,难度不断攀升,牵扯到了很多经济学、社会学、哲学的东西。

这个故事的动机是黄渤想出来的。故事之源有一部分来自《2012》,黄渤看完《2012》后觉得电影结束以后的故事可能才更有意思:

所有人都进到那个船里面,然后会发生什么?他们真能找到着陆点吗?能源能撑到最后吗?里面会有爱情吗?会有残酷吗?会有斗争吗?

当年演完处女作《上车,走吧》后,黄渤发自内心地觉得,导演是整个剧组最没用的一个人:

编剧写完了,灯光给你打好灯,摄影给你拍着,化妆给你化着,服装给你穿着,演员演着,录音给你录下来,后来剪辑还给你剪出来,那要导演干吗,就喊开始喊个停。为什么出来还叫导演作品,你干什么了你。

等真轮到他当导演的时候,他才知道了,导演到底干了什么。

黄渤平时积攒的好人缘,这回全用上了,很多好友应邀前来参演。最早定的片名《一出好戏》是个暂定名,打算临时随便叫一下,中间还起过很多名字,《小岛狂想曲》、《小岛奇遇记》、《乌托邦有限公司》、《大富翁》,起了一黑板。

黄渤让大家给黑板上的名字打分,评分最高的名字叫《砰的一声》。最终,挑来选去,还是用了最早的,《一出好戏》。

《一出好戏》的故事容器很大,一群人,掉到一个荒岛,故事走向有无数条路,可《荒岛余生》,可《迷失》,可《大逃杀》。

剧组的剧本背景资料白板上,第一部分写的是「创世纪和大洪水」。除了找各国各宗教中关于大洪水的记载外,剧组还从传统绘画、当代艺术、科学等领域都下过手。

故事打磨完以后,就需要一个可以完美展示故事的岛。为了找到这个合适的岛,黄渤几乎找遍了全世界的岛,光勘景就去过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日本、海南岛、千岛湖。

最早选的是达尔文写《进化论》的加拉帕戈斯岛,那个岛各种需求都满足,但就是得坐直升机去,不具备大型剧组拍摄的条件,只好放弃。选了一圈,最后扒着世界地图,终于找到了「小加拉帕戈斯岛」,屋久岛。

屋久岛是日本南部的一个小岛,秀色可餐,宫崎骏的《幽灵公主》就是在这儿取的景。黄渤是第一个在屋久岛拍电影的人。

2017年春天,《一出好戏》低调开拍,300多人的摄制组登上屋久岛。屋久岛是个雨岛,宣传语是「365天,400场雨」。《一出好戏》剧组一共在岛上待了65天,其中58天有雨。上岛后,因为天气原因,第一个镜头就拍了5天。

岛上动辄急风怒雨,所有人泡在雨里,身心俱崩,笑不出来,黄渤也是一样,但他没颓,他咬起牙去尽可能关照到每一个人,调节大家的情绪,不是因为他是导演,而是因为这基本已经成了他的后天天性了,早年跑场打拼时,他就习惯了照顾每个人的情绪,让每个人都舒服。

《一出好戏》在这么残暴的环境中,最终能拍完,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导演是黄渤,换一个暴脾气导演,估计早把岛炸了。

黄渤是个念旧情的人,他当年组过一个叫「蓝色风沙」的组合,这次拍自己第一个电影,他特意把当年组合里的好兄弟张磊找来,演了一个角色。

天气是剧组最大的敌人,反复无常,实拍时,等天气一共等了12次,因天气改戏一共改了7次。有时候本来是要拍雨戏,突然又出了太阳。岛上拍摄环境险峻,处处陡峭,遍地湿滑,大家靠人工搭建的60多处木梯脚手架艰难行进,每天开工收工,都要走半小时山路。拍摄期间,30个演员总计减重360斤,黄渤瘦掉2个腰带扣。

这个难,黄渤有预期,这个账,黄渤也算过:

如果说花上三年四年时间不拍戏,把戏都推了,然后拍了一片子,纯粹就冲着票房去,那这事就有点拧巴了,还不如踏踏实实拍戏算了。

除屋久岛外,还有一些戏份是在青岛搭景拍的。2017年7月,300多个工作人员,历时137天,《一出好戏》,艰辛杀青。拍完以后,黄渤精心剪了一年。

《一出好戏》前天公映,我去看了,非常喜欢。一个处女座的处女作,居然拍到了这个地步,疯狂的黄渤,未来严重可期。

《上车,走吧》里,喝醉的了黄渤走在街上,指着灯箱广告里的舒淇,用山东话说:「大妹儿,真漂亮。」十七年后,黄渤找来了广告里的舒淇,演他的导演处女作。这回,看完成片的舒淇会对他说:「小哥儿,真漂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