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匡胤的真实面貌(浅谈宋太祖赵匡胤)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赵匡胤,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宋朝赵匡胤的真实面貌?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宋朝赵匡胤的真实面貌(浅谈宋太祖赵匡胤)

宋朝赵匡胤的真实面貌

未离海底千山黑,才到天中万国明。——赵匡胤

唐朝末年,节度使权力滔天,最终形成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五代十国的时代开启,那个时代的混乱很难用语言去描述,因为有的国家在历史中仅仅留下了一个代号,幸运的是,赵匡胤的横空出世结束了这一切,宋朝建立让中原再次统一。

为了国家稳定,赵匡胤在建国第二年发动了著名的杯酒释兵权,这也决定了宋朝后来与众不同的发展方向,那么赵匡胤的选择,究竟对宋朝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一、杯酒释兵权

(一)赵匡胤的顾虑

赵匡胤是亲身经历过五代十国混乱局面的人,从安禄山开始,军阀、节度使、地方豪强,让中原地区连年战乱,灾民遍地,可以说这是中原地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混乱的局面,各个势力之间互相讨伐,朝代更替不休,最终受苦受难的还是百姓。

虽然赵匡胤最终打下了天下,也成为了天下的主人,但他对于这种局面依旧惶恐不安,他明白,也许他在世期间国家还会非常稳定,可他一旦死去,天下极有可能再次成为乱世,所以他必须永绝后患。

同时,作为一个篡权上位的皇帝,他深知自己地位的不稳固,既然他可以黄袍加身,那么别的武将同样可以做到这一点,所以他必须解决掉这个问题,只不过他暂时没有更好的办法。

在宋朝建国第二年,他终于想通了一点,无论是诸侯势力,还是武将叛乱,所有的依仗只有一点,那就是兵权,

只要他或者皇室能够牢牢地掌握兵权,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于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便出现了。

(二)杯酒释兵权的含义

作为历史中分解武将兵权最温和的手段,杯酒释兵权的背后有着一套十分完整的系统,并不是简单的革职,天下能人无数,撤掉几个武将,还会有新的武将,想要永绝后患,他提出了新的理念:兵将分离、以文制武。

在他看来,虽然当初陪着他打天下,战功赫赫的武将成功退位,但兵权依旧掌握在将军手里,所以王室必须拿回兵权,无论武将在军中有多高的威望,兵权永远集中在皇帝手里,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为此他实施了四项举措。

二、赵匡胤的想法

(一)兵将分离

“兵将分离”是宋朝独有的军队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让将军和士兵成为两套系统。历朝历代,往往都是将军和士兵长期待在一起,加强兵将之间的联系,各位将军都有自己的嫡系部队,调兵的时候直接对将军进行任命。

而赵匡胤选择对将军进行轮岗制,在和平时期,将军在朝中供职,军队在自己的驻地训练和生活,在战事发生后,临时决定由哪一位将军出征,然后再给他分配士兵,等战事结束后,将军再次离开军队,即使是战事紧张的时候,一支军队也很难见到一个将军第二次。

(二)分权

如何避免一个武将的势力过于庞大,最简单的事情就是分权,赵匡胤为此设立了三衙,一支军队由三个部门一起调配,三个部门互相监督、互相竞争,避免了一家独大的场面出现。

(三)相互牵制

在设立三衙门后,还额外设置了枢密院,平时三衙负责军队的训练、人员分配等,而枢密院则掌握具体的调动权,这样就进一步避免了将军与士兵的联系,简单来说,就是没有一个人可以全权掌握一支军队。

(四)兵力分配

因为对唐朝的经历十分熟悉,赵匡胤也一直保持着对外部势力的警惕心,所以他将全国的军队分成了两个部分,其中一半左右的兵力围绕皇城驻扎,一半兵力在全国各地进行驻扎,即使有人偷偷拉拢士兵形成反叛势力,总兵力依旧不占据优势。

(五)重文抑武

简单来说,赵匡胤的一系列措施,让宋朝进入了重文抑武的时代,在宋朝,武将的地位和文臣完全无法相比,因为武将手里既没有兵权,也没有自己的势力,这也是为何宋朝民间画风突变,男子开始以清瘦为美的原因。

赵匡胤的举措在宋朝初期确实保证了国内的稳定,但是对于宋朝长久的发展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三、对宋朝的影响

(一)信息的传递速度

兵贵神速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冷兵器时代,由于没有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如何在战斗期间传递信息一直都是大家刻苦研究的东西,因为在离开现代通讯设备的情况下,随时都有可能和部队失去联系,例如在抗日战争期间,打着打着部队就分散了。

而赵匡胤的举动无疑增加了军队中的信息传播难度,多个部门必须协调好之后才能调兵,将军和士兵之间完全不认识,各个部队也受到多个部门的限制,也许在战争爆发初期,这种情况的影响还不大,但是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宋朝的军队完全无法做出应急反应,非常容易贻误战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靖康之耻”。

宋朝两位皇帝被抓,并不是因为宋朝的军队战斗力低下,如果宋朝军队完全挡不住敌人,那么宋朝早就灭亡了,他们也不会仅仅抓走皇帝,当时出现这种情况,就是因为各个军队之间无法做出快速反应,最终导致贻误战机,所以被称之为“耻”。

(二)削弱的不仅仅是武将

表面来看,赵匡胤的举动削弱的还是将军而不是军队,但赵匡胤的理念却让宋朝全国开始重文轻武,宋朝文风盛行,家家户户都以学文为主,练武反而成为了下等人才会做的事情,所以宋朝习武之人数量不但急剧下降,普通民众的身体素质也急剧下降。

而在军队方面,宋朝报名参军的数量非常低,军队常常无法保持标准人数,以至于官府经常用囚犯来充军,可想而知,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能强到哪里。

就以宋朝背景的小说《水浒传》为例,在这本书中,宋朝军队和士兵的战斗力非常低,在同等数量的情况下完全不是水泊梁山的对手,虽然这本书也属于小说,但真实的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情况。

(三)以文制武

虽然赵匡胤一直推行着重文轻武,但是宋朝的整体战斗力还是十分可观的,这点从宋朝的岳家军和杨家将就可以看得出来。所以对宋朝军队影响最大的并不是政策,而是另外一件事,那就是以文制武。

宋朝是唯一一个用文官指挥武将的时代,这种方式会让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也是宋朝在对外战争中频频失败的主要原因。

不过赵匡胤的举措也带来了其他方面的影响,由于宋朝是文人治国,这让宋朝的经济发展非常快,根据历史可以看出,宋朝不仅整体经济水平非常高,而且还出现了很多现代社会的东西,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夜市、外卖和银票。

宋朝的夜市已经达到了24小时营业的标准,在大城市当中,无论你几点出门都可以找到可以吃饭的地方、喝酒的地方和娱乐的地方。

即使在家中,你也可以吃遍各种美食,这点即使是唐朝也无法做到,而银票更是宋朝经济繁荣的代表,如果用现代社会的眼光来看,银票就相当于我们的扫码支付。

在国家层面,宋朝也偏向于用外交、经济等手段与敌国沟通,这就是为何宋朝外战频频失败,国家依然发展迅速的原因。因为那些赔款对宋朝的影响并不大,如果交“保护费”就可以获得平稳发展,宋朝自然是愿意的,这就是为何抗金名将岳飞最终惨死的原因,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会破坏宋朝努力构建的稳定。

对于宋朝来说,如果它当时没有外敌,那么赵匡胤的发展方向还是值得提倡的,但可惜的是,在当时的环境中,不止有宋朝一个国家,宋朝尚文,但是其他国家尚武,虽然他们的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如宋朝,但是在强大的武力下,一切都是空谈,发展武力也是一个国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一点,对于现在的社会也同时适用。

艾跃进教授曾经说过:“在国际上交往中,实力永远是维护正义的基础。国防才是外交真正的后盾。尊严只在剑锋之上,真理只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

对于国家来说,尚文并无错,但尚文的同时依旧需要有很多“野心”的追求,这也是我国近些年的发展目标,随着国家的强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注重健身、格斗,当然,现如今,我们国家的同龄人同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也不输。只有国民的整体素质强大,在拳头面前,才能体现出我们的文化素养。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