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主导产业,一个县域产业带的突围样本

光明网讯(记者 李汶键)从1300度的火炉中取泡之后,杨宏强需要用最短的时间把烧红的玻璃泡吹塑成型,才能在冷却之前吹出一只器型完美的醒酒器。

从玻璃匠人,到工厂负责人,杨宏强“吹玻璃”的手艺一干就是30年。去年,杨宏强开始与当地的90后年轻人颉育麟、张俊帅一起尝试电商,平台助力打开销路后,仅沙拉碗就卖出100多万个,成功将工厂业务从外贸转型内销,也为祁县玻璃探索出了一条新道路。

开网店自救,年销沙拉碗100万个

“平遥的牛肉,太谷的饼,祁县的玻璃最有名。”这句童谣自清末以来就在当地耳熟能详。晋商资本优势催生了祁县玻璃产业的萌芽,而后在改革开放推动下,产业规模迎来新一轮扩张。在祁县,大大小小的玻璃器皿工厂最多的时候超过160家,祁县玻璃的年销售额曾在2020年达到37亿元,人工吹制的玻璃酒具占到全国出口份额的八成左右。

县域主导产业,一个县域产业带的突围样本(1)

在祁县当地的工厂,玻璃工匠正在吹制醒酒器。(摄影 秦晓茜)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让祁县玻璃的厂家们措手不及,也正是在这个时候,颉育麟开始尝试通过电商谋求自救。

颉育麟是土生土长的祁县人,2015年大学毕业之后回到老家。在积累了一定的基础之后,颉育麟就和同龄人张俊帅一起承包了一家工厂,自己打炉子自己做,没想到一开张就碰上了疫情。

县域主导产业,一个县域产业带的突围样本(2)

祁县的人工吹制玻璃需要历经60多道工序,图为描边师正在描边。(摄影 秦晓茜)

在这种情况下,颉育麟想到了电商,便尝试开一家网店碰碰运气。“在几个平台都注册了网店,规则步骤太复杂,很头大。”颉育麟表示,刚开始真的感觉像狗拿刺猬,无从下手,直到接触了拼多多才把网店开起来,“非常小白,上手就会”。

在拼多多开店之后,颉育麟的惊喜还远不止此。店铺在没做任何投入的情况下,每天的自然流量就能带来3000多单的转化,这让他觉得“走电商这条路,能行!”

随着订单规模一路上涨,颉育麟不仅盘活了自己工厂的滞销问题,还为杨宏强等其他工厂做起了代运营,也为当地的玻璃制品跑出了一条新销路。

过去一年,颉育麟的店铺累计销售当地玻璃制品接近千万元,仅沙拉碗一个品类就售出100多万单。同时,颉育麟还组建了自己的电商团队,并新承租了2000多平的电商仓库,带动包括吹制工匠、描边师、店铺运营、产品美工,售后客服、仓管分拣等200多个就业岗位。

开发新产品,转型内销市场

今年以来,祁县的玻璃产业已经走出了疫情初期最低迷的阶段,但受国外疫情反复的影响,外贸市场尚未完全恢复。

经过疫情冲击,颉育麟对玻璃产业的发展也有了新的思考。在他看来,祁县玻璃的产业模式过于单一,以前主要给外贸做代工,有单子就开工,没单子就闭炉,外贸行情好的时候看不出问题,一旦出现不确定因素,抵抗风险的能力太差。

“一定要开拓内销市场。”在拼多多开店的经历也让颉育麟、张俊帅更加坚定了这一想法。颉育麟发现,在店铺的消费群体中,购买玻璃餐具、茶具和酒具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而且非常容易出爆款。

“电商订单更稳定,给了祁县玻璃自我创新的机会。”杨宏强表示,这两年流行的网红沙拉碗,祁县最先采用的无铅水晶玻璃,并在器型上进行了创新,尤其是新添加的冰川纹,很受年轻消费者的喜爱。

“多多新匠造”行动走进祁县,助力当地商家开拓内销市场,探索品牌化道路。(摄影 秦晓茜)

为推动各产业带的优质好物出圈,拼多多启动了“2022多多新匠造”行动,对像祁县玻璃一样的产业带进行重点扶持,现已先后深入湘西凤凰、安徽宣城、江苏宜兴等多个地区,助力当地产业带打造区域品牌。

目前,颉育麟已经将拼多多的店铺升级为主营祁县玻璃的旗舰店,并着手申请“品牌黑标”,迈出了打造品牌的第一步。在今年年底,新研发的系列产品预计也将正式上线。

“祁县玻璃正在迎来新的机遇,我们返乡创业就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家乡贡献力量,带动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玻璃产业中来,一起推动祁县玻璃走得更远,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用上优质、时尚的玻璃产品。”颉育麟说。

来源: 光明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