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

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

器晤3N3N

以圣贤为镜的刘贺

谨言慎行,宽容自省

●●●●●

刘贺的“屏风”,其实是一面大方立镜,这是极罕见的古代穿衣镜。衣镜的背板,绘有孔子及弟子像,也书写有师徒的行迹与语录。这里要提到的“子张答问录”有关子张其人其语,它是怎样扰动了刘贺的心绪呢?

镜背板书写与子张有关的文字,应是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和《论语·子张第十九》,与今本略有出入。

先录文字如下:

孔子弟子曰颛孙师,陈人,字子张,少孔子☐(卌)八岁。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曰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不可者距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 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为人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距我,若之何其距人也?”

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1)

衣镜背板上的子张言论文字

《论语》今本文字如下,可两相比照:

子张问干禄,孔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馀,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论语·为政第二》)。

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论语·子张第十九》)

衣镜上将两节文字连续书写,前面介绍子张姓氏籍贯年龄的文字,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张的籍贯,文献记述也有不同,是鲁是陈,未为定论。这里写的是陈人,也许是取《史记》之言。

子张问干禄,子夏门人问交际,问与答都是讲的为人处事的道理。第一节讲的是多闻谨言慎行,第二节强调自省宽容,这些做好了,各方面的关系就处理好了。

子张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禹行而舜趋”,这是《荀子》中批评子张的话,说是一种“贱儒”品格。更有研究者引伸为是“犯而不校”的体现,就是当受到别人攻击与欺侮时,也不加计较。如禹之父鲧为舜诛戮,可禹却臣服于舜。舜之弟象怙恶不悛,而舜还封他到有象。这就是犯而不校的楷模,子张氏之儒摹仿他们,亦步亦趋。

子张是孔子看重的弟子之一,也有“亚圣”之称,他性格开朗豁达,善于广交朋友,被后世立为榜样。唐代尊子张为“陈伯”,宋代又尊为“陈公”。统治者为着秩序有常,用子张言事,也是很用了几番脑子的。

刘贺写出孔子与子张的语录,意义何在?不用细说,这是让人很容易想到的,他想的应当是反省自己的失误,他丧失帝位,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言行不谨慎的结果。一个二十不到的毛头小子,突然登上崇高的帝位,天上掉下的馅饼太大太重,砸晕了。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不足一月点了一千多把火,这火烧到了自己,这个教训太惨痛了。

痛定思痛,于是就造了这面镜子,写了这么些语录,照照镜子,念念圣人语录,心里也许会平复一些吧。

可是,尽管刘贺心存谨慎,却还是出了一些错。在海昏国食邑四千户,却因与一个卒史孙万世来往,谈论了帝位被废除后的不甘,被宣帝诏令削去三千户食邑。也许就在这时,他嘱人帮他造作了那面大立镜,写上“子张答问录”时刻警醒。

可是天公不作美,病笃的刘贺很快就丢了性命,那面大立镜就随葬到了他的墓穴中,与他的魂灵作伴去了。

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

端木赐,子赣,又称子贡。衣镜上有关他的文字如下:

孔子弟子曰端木赐,卫人也,字子赣。少孔子卅一岁。

子赣为人,结☐☐(驷鬻)财,☐☐☐☐。既已受业,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陈子禽问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犹天之不可陛升也。夫子之得国家者,可胃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右子赣。

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2)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少孔子三十一岁。

子贡利口巧辞,孔子常黜其辩。问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子贡既已受业,问曰:“赐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陈子禽问子贡曰:“仲尼焉学?”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又问曰:“孔子适是国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也。”

子贡问曰:“富而无骄,贫而无谄,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贫而乐道,富而好礼。”

《论语·子张》: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勤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这位陈子禽,是孔子的弟子陈亢,他拍马子贡,说你比孔子还贤能。子贡一听,知道子禽是并不理解孔子的道德学问,便开导他说:君子说话,听一言就能使人觉得他有智慧,相反也会听一言使人觉得他没有智慧,所以说话不可不谨慎,不能妄议。

“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这是赞扬孔子的道德学问像天那样高不可及,我们是找不到阶梯升上这重天的。子贡还引论了“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这几句古时赞颂圣人的成语,称赞孔子德行之广大。这样的人“其生也荣之,其死也哀”,民众就会爱戴他。孔子的高度,“如之何其可及也?”无人能及赶得上他。

刘贺将这些赞美孔子的话写在衣镜上,也表明了他对孔子怀有的特别敬意。

有人说,没有子贡,就不会有孔子。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文化修养丰厚,政治、外交才能卓越,理财经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以言取人和以貌取人

●●●●●

刘贺衣镜上见到澹台灭明,似乎是个意外。有关漆文如下:

孔子弟子曰堂骀(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曰:“然,乌得扬☐”。☐(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闻之),曰:“甚乎哉!”

丘之言取人也。宰予字☐☐☐☐☐☐(子我,利口辩辞),以为可教,既已受业,修于学☐,☐☐其穑,不可滁也。宰予问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予为)临淄大夫,与田常☐(为)乱死,(夷其三族。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右堂骀子羽。

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3)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状貌甚恶。欲事孔子,孔子以为材薄。既已受业,退而修行,行不由径,非公事不见卿大夫。

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堂骀灭明即澹台灭明,名灭明,字子羽,少孔子39岁。追随孔子,孔子却因他长相丑陋,判断他没多大才能。是子游向孔子举荐了澹台灭明,说他做事从不走捷径投机取巧,为人光明。澹台灭明南游学吴楚,弟子有三百多人,才德传扬诸侯国。这样的成就让孔子发出了“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感叹,也是少有的自责。

澹台灭明去世后,几地争相立墓祭祀,传南武城(今山东省平邑县)、咸平(今河南省通许县)和豫章(今江西省南昌市)都有他的墓址。据考证澹台灭明应该葬在吴地,墓址很可能就在南昌,清乾隆《南昌县志》有载,宋南昌有人立碑题为“鲁澹台子羽之墓。”

如此想来,刘贺推崇子羽,也许是要表明人不可貌相的意思。当然更重要的是子羽葬在南昌,刘贺得便亲往墓冢凭吊也是可能有的事吧。

又有子我因为关于辞令,让孔子心生不快,孔子后来也有“以言取人”的自责。子我问过孔子一些比较难于回答的问题,孔子曾评价这弟子是“朽木不可雕也”,不过后人还是给了他“孔门十哲”的地位。

刘贺在衣镜上列入这二位孔门弟子,要表述的意思应当是不可以言取人和不可以貌取人,这也是孔子用自我检讨的方式发出的告诫。

言而有信

●●●●●

刘贺衣镜上书写的有关子夏的漆文,是所有文字中保存最好的,发掘者一字未落地录出全文:

孔子弟子曰卜商,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廿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胃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起予商也,商始可与言诗已。”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其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胃之学矣.。”

子夏曰:“博学而孰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殁,而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右子夏。

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4)

由《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读到有所区别的文字:

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岁。

子夏问:“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孔子曰:“商始可与言《诗》已矣。”

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

下面文字见于《论语·学而》: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亦为“孔门十哲”之一,他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这里引述子夏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绘事后素”,他得出“礼后乎”,指仁义生礼乐,得到孔子的称赞,认为与子夏可以谈论《诗经》了。”

子夏才气过人,《论语》中可以读到他的许多名言,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又如“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等。

孔子去世,子夏至魏国西河讲学,还当过魏文侯的老师,培养了许多人才。

衣镜上引录的子夏言论,主要是对礼乐的理解,特别对事父母、事君和交友的所持的德行的理解,表明刘贺之于修身的思考。特别是交友要“言而有信”,不知是否特指什么事理而言。

子夏后来还因丧子痛哭而失明,这一事虽记入《史记》,但衣镜上却没有写入,或许刘贺有所忌讳。

君子好勇无义则乱

●●●●●

孔子的弟子中,子路算是比较特别的一位。先来看漆文内容:

孔子弟子曰中(仲)由,卞人,字子路。☐☐☐☐☐☐(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教设礼艺,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既已受业,问曰:“君子好勇乎?”孔子曰:“君子义之为上。君子好勇无义则乱,小人☐(效)则为盗。”

孔子曰:“自吾得由也,恶言不闻于耳矣。”

右子路。

一代昏君倒下来了(围观海昏侯尊贤悟道)(5)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的文字是这样的: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

子路刚强直爽,常用些奇异装束以示勇力,还屡屡冒犯孔子。他为人伉直鲁莽,批评孔子也不客气,但勇于改错,得到孔子器重。子路为人勇武,信守承诺,他一生追随孔子,护卫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期间,子路屡次救孔子于危难。后人称其德其行如日月在天、江河行地,他也位列十哲。

子路为卫国蒲邑宰,遇卫国政变,他护主寡不敌众,被乱刀剁成肉酱。子路死前慷慨陈言:“君子死,冠不免。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夺志!”孔子闻之悲痛不已,从此再不食肉糜。

从刘贺衣镜上看到的子路画像,是一尊气势威武的铮铮之士。孔子教给他君子好勇义字当头的道理,无义之勇非乱即盗。刘贺在衣镜上表现子路,也许表达了渴求勇士的心境,当然在那样的处境中,那只不过是一个幻梦而已。

本文选自自著

《南藩海昏侯》,三联书店,2022

图片引自

《南方文物》2016年3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