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讨厌摆谱(喜欢摆谱的绝对是个不靠谱的人)

为什么很讨厌摆谱(喜欢摆谱的绝对是个不靠谱的人)(1)

一个人很自私很自大,又喜欢摆谱,但做事很不靠谱,你会怎么办?我想,如果是一面之交的那种,你完全可一笑了之,跟他保持距离就是了。但这个人如果是你亲兄弟,你肯定为他头疼的同时,总得拉他一把吧。三哥谢安就是这样为他四弟谢万操心的。

谢万的摆谱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养成了。据裴启《语林》记载:谢万年轻时,听说有人送给谢安一件皮裘,就惦记上了。他找了个特别寒冷的日子,故意穿着件薄衬衫去找谢安,说:“三哥,天气好冷哦!”谢安很了解兄弟的虚荣心,就说:“你瞎说,你那点小心思我还能不知道?你无非想穿我的皮裘出去显摆。”随后又说,“你不是怕冷吗?那好办,棉最保暖了,我送你三十斤棉。喏,拿去做个棉坎肩吧!”谢万抱着棉愣在当场,不想要又不敢发作,只好垂头丧气地走了。

不仅在自家人面前如此,他还在其他士族面前摆谱。那时由于谢家父祖名位不高,陈郡谢氏还没成为东晋的名门望族,在门阀制度森严的晋朝,不同声望的士族之间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一次,谢万和谢安路过吴郡,想拜访名士王恬。这王恬是东晋丞相王导次子,一流一的琅琊王家。谢安劝道:“王恬不会理睬你的,还是不要去了。”言下之意,我们谢家跟他们王家根本不是一个档次。谢万不听,便独自前往。王恬起先陪他坐了片刻,便入内洗头。谢万却以为王恬是要厚待自己,显得非常高兴。过了很久,王恬散发而出,坐在院中胡床上晒头发,神情傲慢,一点也没有应酬谢万的意思。谢万返回后,向谢安诉说委屈,谢安道:“阿螭(王恬小名)不会做作啊。”当然这是安慰谢万的话,其实在他眼里四弟分明是个愣头青。

谢万后来娶了名门望族太原王家的姑娘,结果摆谱摆在了他岳父面前。那天,谢万不知哪根神经被刺激到,乘坐一种叫平肩舆轿子,径直到扬州府衙去见担任扬州刺史的岳父王述,直言不讳地指责道:“人家都说你傻,你确实是傻。”王述淡淡的说:“外面不是没有这种说法,只是因为我大器晚成罢了。”

其实王述并不傻,只是性格急躁,年轻时吃鸡蛋,用筷子刺,未刺中,便大怒将鸡蛋抛掷于地上。蛋滚动不停,便下床用屐齿踏蛋,又未踏住。极为恼怒,抓起来塞进嘴里,咬碎又吐出来。但是他做了显要官职后,脾气好多了,做事显得性情温和。一次,谢万那性情粗暴的大哥谢奕,曾怨恨王述,用恶毒之言痛骂他。王述不予理睬,面向墙壁站着而已。过了半日,谢奕离去了,他才回到座位上。人们都对王述刮目相看,纷纷称赞他的涵养。

谢万当着岳父的面羞辱了一番,很是洋洋得意。读到这段历史,我不禁迷惑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魏晋风度的随性和自由、不拘细节?说明玄学的超越名教、不做流俗之事?还是说明谢万为人的率直任意、洒脱不拘?我想都不是,这分明是个喜欢摆谱摆的没底线的人。

但谢万有个特长,就是喜欢夸夸其谈和高谈阔论,很符合那个年代的潮流。连辅政大臣司马昱也喜欢他,都想见见这个“奇人”。谢万进宫时,头戴白色头巾,身穿鸟羽做成的宽大外套,脚蹬高高木屐,像个艺术家一样。司马昱喜欢清谈,和他谈了很长时间,觉得碰到知己,不久任命他为吴兴郡太守。本来谢万在地市级做个领导,吹吹牛混混日子也就可以了,但后来的形势发展出乎谢家人的意料。

豫州(今安徽、河南等一带)刺史一直由谢家的人担任着,谢安的堂兄谢尚死后,由谢安的哥哥谢奕继任,但一年多后,谢奕又死了。司马昱生怕权力过大的桓温再看上这块肥肉,于是调任好友谢万出任豫州刺史。从一个市长到一个省长,而且是边疆的省长,不是一般人能胜任的。

谢万上任的时候,王羲之写信给桓温,说:谢万这个人适合发发议论,如果留在朝堂之上,可能成为后起之秀。让他统兵打仗是用错了人,绝对不靠谱,会耽误你北伐的事啊。桓温没有采纳。

王羲之又给谢万写信,说:你不屑于俗务,现在让你去处理这些事,的确很难,但愿你能和底层士兵同甘共苦,就很好了。谢万嗤之以鼻,把信扔到一边。上任后的谢万依旧吟啸、诵诗,东游西逛。

没多久,朝廷派谢万率军北伐前燕,谢安不放心,便一路随行,可是谢万完全不是统帅的料,只顾着吟诗咏叹、风流自赏,从不跟将士交流感情,更从不体恤全体将士。谢安一再劝告他:“你是三军统帅,要经常请部将吃饭收买人心,否则是不行的。”

谢万听从他的建议,于是就召集将领们聚会,他什么也不说,只是用手指着大家说:“你们都是勇猛的兵卒。”那口气是老师在跟小学生说话一样,兵卒指的是小兵,东晋等级观念森严,做了将领后,如果再用“兵卒”称呼他们,就是侮辱,比骂脏话都难听。众将听了非常气愤。

谢安非常担心,跑到营中,从高级将领到中小队长,一个个地打招呼,希望大家担待一点。忙完了一切,回头对谢万说:你和将领们说话的时候,不要再清高了,要让大家心悦诚服,哪有傲慢怪诞能成大事的呢?

359年,谢万与北中郎将郗昙兵分两路,北伐前燕。郗昙的军队与前燕交手,稍稍失利。当时郗昙正好生病,就让部队暂时南撤,退回到彭城。毫无作战经验的谢万一听到消息,以为大败,吓得命令晋军全线撤退。由于命令仓促,又没有统一指挥,大军还以为后面有追兵,大溃而散,互相践踏,死伤无数。

谢万在失败慌乱逃命的时候,还非要找到玉做的马镫才上马,谢安急的大叫,“都到这个时候,还顾着摆谱,不要命了么!”把谢安这样能忍让、能受憋屈的人都逼急了,只能说明谢万的做法有多么不靠谱。

将领们聚在一起讨论,打算趁乱杀了谢万。谢安在混乱之中,急忙走过去安慰众将,说:这种人还是应当让他去做隐士啊。大家看在谢安的面子上没有动手。谢万一个人骑着马狼狈逃回,没有人愿意跟随他。

更可笑的是,谢万打了大败仗,还文绉绉的死要面子,给王羲之写信说自己“惭负宿顾”,意思是说“辜负了你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感到很惭愧”,但是这句话引自《左转》,本来是古代帝王责备自己的话。因此,王羲之在看到这句话后,不屑的把信推开,回信说:这是禹、汤自罪一类的做法。(“此禹、汤之戒”。)在王羲之看来,谢万其实并不认错,还往自己脸上贴金,只是为了挽救名声而已。

有意思的是,对谢万的评价,谢安、谢玄叔侄完全不同,据《世说新语》记载:谢安说谢万是千年一遇的人才。谢玄则很不以为然,说“中郎(谢万曾任西中郎将)衿抱未虚,复哪得独有!”意思是说,谢万胸怀不够开阔,怎么能算是独一无二的人物呢?面对谢玄的直爽和可爱,谢安倒显得有些虚伪和做作了。

和谢万的高调摆谱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谢万的堂兄谢尚,做人是可以这么低调的。谢尚从小就有才气,有一次和父亲一起招待客人,有客人感叹道“这个少年就是颜回再世啊”,谢尚却说,“坐无尼父,焉别颜回”,意思是说在座的没有孔子,怎么能识别颜回呢?

也许谢万根本不知道这样一个道理:做人要低调,一个喜欢摆谱的人注定是不靠谱的。因为过分的张扬自己,就会经受更多的风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烂。一个人在社会上,如果不合时宜地过分张扬、卖弄,都难免会遭到人家的打击和攻击。何况你自身优秀不优秀还两说呢。

摆谱的最后,几乎让谢万全军覆没,一回来他就被废为庶人,于是一切的功名利禄化为乌有,从此身败名裂。不过也好,没有他的最后结局,谢安也许还会在东山继续他的鼓琴清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