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文化强国我们需要做什么(三个维度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建设文化强国我们需要做什么(三个维度加强多层次文明对话)(1)

作者: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对外传播》杂志社 黄蕙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包括要“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明确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和目标,并指出“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创新推进国际传播,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由此,开展“多层次文明对话”应成为彰显我国文化软实力和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课题。

加快构建多层次文明对话的对外话语体系

开展“多层次文明对话”,需要认识到加快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方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讲什么样的中国故事以及怎样讲好中国故事的深刻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中国话语体系建设,围绕新时代中国话语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建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重要论述。指出,客观地讲,国际舆论格局依然是西强我弱,但这个格局不是不可改变、不可扭转的,关键看我们如何做工作。我国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国,但目前在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学术标准、学术话语上的能力和水平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还不太相称。

另一方面,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是直接关系到能否把中国故事讲到国际上、让人家听进去的重要问题。指出,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要看到,“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外话语体系构建需要植根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的深厚土壤,以融通中外为宗旨,实现包括概念、范畴、语义、语境和符号等系统性话语转化,完整转译能够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念、中国方案的学术命题、学术思想、学术观点等,以世界其他文明能够理解并乐于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这是一项历史性的巨大工程,关乎能否实现有效和高质量地进行“多层次文明对话”,进而在文明对话的高度上阐释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价值理念。

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对外阐释能力。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演进和中华民族加速向伟大复兴迈进,中国实践正深刻影响着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亟需在洞悉最前沿的实践基础上,实现第一时间准确转译,第一时间权威发声,牢牢把握在世界舆论场中对中国理念和中国主张的阐释权,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议题引领能力。“多层次文明对话”不仅需要准确的自我阐释能力,而且需要以全球性议题为动力和内涵,加强中国的议程设置能力。

充分发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层次文明对话功能

开展“多层次文明对话”需要发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主体、多领域和多渠道功能。随着全球治理的发展,各国政府积极拓展公共外交空间,不同类型的非政府组织也成为公共外交的主体,日益在全球公共领域的对话与治理当中扮演重要角色。民间外交作为“二轨外交”早已成为各国政府外交的重要补充。民间外交能够发挥各类民间组织的自主性,宽领域、多渠道地展开国际对话与合作,以“民心相通”厚植国际关系的民意基础。人文交流则偏重加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等多种行为体在广泛的“人文”领域进行交流,注重不同国家和民族对人文价值的发现与共鸣以及不同文明体之间的互鉴。

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加速演进,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守主义、孤立主义等汹涌来袭,全球治理可能面临现有多边机制的失灵、失效,出现“治理真空”“治理赤字”甚至走向倒退等问题。现有的以政府为主体的治理框架和机制可能面临诸多制约和瓶颈。中国始终坚持多边主义和合作共赢的立场,积极发挥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的多主体、多领域和多渠道功能,广泛开展“多层次文明对话”,彰显中国为全球发展和全球治理贡献的中国智慧、责任与能力。当前,在公共卫生事业、科技创新、气候变化、减贫、生物多样性、绿色发展等多个领域,中国都向世界贡献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中国经验,“多层次文明对话”将通过公共外交、民间外交和人文交流影响和再塑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全球治理的多维结构,发挥多场域舆论声势叠加的优势,发出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积极加强全球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能力

开展“多层次文明对话”应加强我国提供全球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随着全球治理的发展,提供全球性公共产品的能力直接体现了一国对全球治理的参与程度和话语权。在国际关系层面,文化相较于政治、安全和经济等领域,具有较强的张力和可塑性,同时,全球治理相对薄弱,公共产品相对稀缺。随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和单边主义盛行,使得全球文化治理对维护多边主义、维持全球政治经济“生态”健康的价值凸显出来。中国应通过加强文化交流和文明对话的平台和交流机制建设,提高全球文化公共产品的供给能力,彰显对全球文化治理的贡献。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新闻合作联盟、国家博物馆友好联盟、高校战略联盟、国际科学组织联盟等开始积极发挥文化公共产品的作用,推动和促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发挥了文化的“高赋能”基础动力。当前,中国应集中力量研究与文化相关的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全球倡议等现有机制的潜能,增强话语权和议程设置能力;同时,创新全球文化公共品的生产机制,增强供给能力,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发展所需的文化生态治理方向,不断提供符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全球文化公共品。

相关阅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全面把握“十四五”规划建议的重大意义和亮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创新为引领,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进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握趋势,高质量完成地方“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民生建设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通国内经济大循环,重在释放内需潜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破题“十四五”,以国内大市场促进大循环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智能化转型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人民调解在社会治理现代化中的作用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五年规划:“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升人民福祉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农民主体权益,夯实粮食安全之基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大国内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和前提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人才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全面认识五年规划和远景目标的演变和内涵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实施“四个工程”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调节两种作用,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理解和把握“十四五”规划的核心要义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金融开放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进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开拓全球合作新局面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实到产业发展上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打造新型城乡关系,实现高质量城乡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奋力推进新时代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实现文化强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感悟“四史”内涵与厚植“三爱”情怀相统一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着力实体经济需要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 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国与世界互动中的新机遇、新挑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认识和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特点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指明方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扎实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