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1)

阮小籍

《籍看》

1、

2004年,十多年前,现在想起来已经很是老旧的年月了。

那年我30出头,高中毕业后四处流浪,工地砌墙、码头卸货、南京的夜市卖衣服、延安的高速上筛石灰……

因为近视,在工地上不是碰到头就是磕到腿,有次一脚踩到木板的钉子上,血水汩汩的涌出黄解放鞋。

骑一辆单车从中山路的工地去湖南路的铁医附院包扎,一路上我看到血水沿着脚蹬慢慢的飞起又慢慢的落下。

深秋的湖南路上,满是诧异的目光在看我这个异乡的青年……

恍若隔世的从前。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2)

2、

南京是我第一次出门最远的地方。

真的是个没见过世面的男人,不知道刘若英,没读过张爱玲,对赵文瑄、寇振海更是一无所知。

那年,关于张爱玲的电视剧《上海往事》开始慢慢的热起来。

每天10块钱的伙食费,2.5一包雨花石香烟,5毛钱一份扬子晚报,剩余7块用来吃饭。

一天超过12个小时的体力活,我最大个感觉是好饿好饿。

好像是秋天,湖南路上满是糖炒栗子的味道,我那时发誓,有了钱,一定大吃特吃吃饱吃厌糖炒栗子。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3)

3、

这些年,每每栗子上市,我总会买一些,吃或者不吃,看着糖炒栗子不知不觉就会泪流满面。

那些无人问津的日子,一个30岁还娶不上老婆的男人,亲戚看不起,乡邻更是指指点点。

随便到哪里,狗见了我都不叫,不就是嫌我穷吗?

在家爱万般好,出门一日难。

不是走投无路,

不是万不得已,

不是心如死灰,

谁,又愿意浪迹天涯呢?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4)

4、

于千万人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碰上了,拿也没有别的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对于张爱玲,谈不上多喜欢,也谈不上多讨厌。

只是在我最落魄的时候,在《扬子晚报》上读到了关于“上海往事”的点点滴滴。

刚好遇见而已。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5)

5、

周日的鸡鸣寺旁边有很多卖旧书的,《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白玫瑰》《沉香屑》……我一部不落的买回去,读张爱玲成了我一天之中最快乐的日子。

至今想起,我依旧乐而开颜。

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人情冷暖,唯有书,是最忠实的朋友。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6)

6、

寂寞的人,谁枕边没有一两本书呢?

《张看》

好几年后,在港战中当防空员,驻扎在冯平山图书馆,发 现有一部《醒世姻缘》,马上得其所哉,一连几天看得抬不 起头来。

房顶上装着高射炮,成为轰炸目标,一颗颗炸弹轰然落 下来,越落越近。

张爱玲说:至少等我看完了吧。

屋顶炸弹飞来飞去都挡不住看书的念头,这事也只有张爱玲的奇女子才能干的出。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7)

7、

董桥也曾经追剧《上海往事》,说刘若英演得真好。

淡淡的不屑,强忍的不甘,柔丽的不羁,可爱可敬可怕穿梭上脸。

董说,赵文瑄过分英俊,演胡兰成演不出那份荫翳,眉宇间也少了闪烁的沧桑少了饱血的狡黠。

这样的话也只有董桥这样的老狐狸才能说出来。

因为,只有老狐狸能看出华美袍子上的虱。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8)

8、

中年以后,我已经很久没读过张爱玲了。

很多的人,懒得见。

很对的事,懒得做。

很多的挂念,懒得去想。

2001的南京(我的南京我的城)(9)

阮小籍,居苏州,喜欢文字、紫砂、砚台、闲章这些朴素、自然的东西,作品见《散文》《读者》《芒种》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