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1)

唐朝在李世民登基后,各势力才偃旗息鼓,暂归于平静。

战争结束了,但山东豪门骨子里的傲慢仍在,“武斗”没了,还有“文斗”。

一场“门第族姓”的明争暗斗上演了。

唐代最著名的豪门望族,莫过于“五姓七家”—崔、卢、郑、李、王这五个大姓,又因崔、李两家有分支,所以共称为“七家”,分别是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赵郡李氏、陇西李氏、太原王氏。

这“五姓”的渊源都很深,多从汉代就流传下来。

就拿崔氏家族来说吧,有“宰相之姓”的美称,人才辈出:东汉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北魏的吏部尚书崔宏、司徒崔浩、经学家崔灵恩、史学家崔鸿、书法家崔悦,唐代诗人崔颢、政治家崔仁师、崔玄、崔琳,都是出自崔氏家族,可见其家门势力多么庞大,不仅是政治家族,而且是文化望族,中华文化的传承都落在这些名门望族身上。

崔、卢、郑、李四家都是山东豪门,树大根深,与关陇集团从不交往;唯的太原王氏不属于山东势力,但亦不是关中势力,而是自成一家在山东士族眼里,李唐皇室算不得什么,只是个暴发户而已。

要知道,山东豪门都是从汉代就流传下来的,有近千年历史了,文化深厚,家学流长,相比之下,李唐皇室是什么?

李唐虽贵为皇室,只不过是在二十年前发动叛变,靠武力取胜,谁说得准几十年后李唐皇族不被别人推翻呢?

还有一点让山东豪门瞧不起的,就是李唐皇族的“攀龙附凤”,自吹自擂。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2)

李世民家族本出自陇西李氏,是鲜卑化的“八柱国”军事集团之一,却要附会“五姓”中的赵郡李氏,声称两个“李氏”在五百年前是同一个爹妈生的,以此显示身份尊贵。

这就有些自欺欺人了,赵郡李氏乃是文化望族,书香门第,汉人的正宗,在今天的河北省;而陇西李氏却是胡汉杂糅血统,在今天的甘肃省,两地相隔十万八千里,八竿子也打不着啊!这就让山东豪门很鄙视了。

所以,崔氏、卢氏、郑氏、李氏都与关陇集团有矛盾,虽然打不过,但骨子里不服气,对中央政权也并不十分买账。

唐太宗知道这事儿的来龙去脉,表面上声称自己李氏是名门,心里却很心虚。

太宗想与他们结为亲家,可人家就是不屑于理踩。

唐太宗异常嫉妒,曾酸溜溜地风剌道:“山东豪族崔、卢、李、郑四家,他们不就是历史悠久吗?就自视甚高称自己为士大夫。”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称为士大夫”。

在山东豪门眼里,李唐皇室就是“土豪”,他们从来不想“与土豪做朋友”认为这降低了自己的身价,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有贵气的豪门。

崔氏、卢氏、郑氏只在内部进行联姻,身份高贵、血统纯正,讲究礼法门风,骨子里极有优越感,在他们看来,李唐皇帝不过与之前篡权夺位的拓跋氏、宇文氏、杨氏一样。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3)

山东士族唐人柳芳曾评价:“山东之人质,故尚婚娅,其信可与也。”

唐代后妃很少出于山东士族,《新唐书》就说:王妃、驸马都是来自关陇贵族的后代,从没有来自山东豪门的。

“王妃、主婿皆取当世勋贵名臣家,未尝尚山东旧族”。

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俨然成为唐代一大奇观了,甚至持续到两百年后的中唐时期。

有一次,唐文宗为太子李永向宰相郑覃求婚,希望可以让郑覃的女儿为太子妃。

郑覃出自荥阳郑氏,乃是上百年的文化望族,他宁愿把女儿嫁给九品官员的崔氏,也不愿意女儿当皇太子妃,唐文宗差点儿气昏了;唐文宗又想把真源、临真两位公主嫁给有名望的士族,结果人家都不愿娶,唐文宗大发牢骚:

“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重门第。我李家两百年的天下,难道还不及崔氏、卢氏吗?”

可山东豪门心想:咱家的家风传承有八九百年的历史,你李氏才两百年,“土豪”而已。

贵族都不愿娶皇室公主为妻,这种情形也就在唐朝会发生。

唐朝的贵族子弟们不仅不羡慕皇室公主,还千方百计拒绝,乃至不惜得罪皇帝。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4)

唐宣宗曾经为女儿万寿公主选驸马,宰相白敏中推荐了一个适龄青年,叫郑灏,这个小伙子是“高富帅”,出自荥阳郑氏,名门之后啊!可是郑灏十分不愿娶公主,声称自己太倒霉了。

唐宪宗为长女岐阳公主选驸马,请公卿大臣们列出自家青年男子的名单来供挑选,岂料士族子弟都纷纷拒绝,这让唐宪宗大为光火,后来是杜牧的堂兄杜惊应了这门亲事,才让皇帝挽回面子。

唐高宗时的宰相薛元超平生享尽了荣华富贵,到老了他说:我这辈子只有件事情有遗憾,没有进士及第、没有机会修国史、没有能够娶“五姓女”。

为什么他身为宰相都娶不了“五姓女”?

因为他姓薛啊,不够资格。

唐宣宗想在当年的新科进士中选拔一位当驸马,于是便有人推荐当年的新科进士王徽,王徽虽家境一般,但好歹也是太原王氏的一支。

可是王徽拒绝当驸马,还跑去求宰相:“我王徽今年已经年过四十,年老体衰,又体弱多病,实在不适合匹配公主,恳请您在皇上面前替我解说,千万别招我为驸马啊!”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5)

唐太宗李世民戎马一生,在战场上从未怕过,却对山东豪门无可奈何,有一次他忍受不了世家大族的傲慢,气愤地说:“他们都自诩有数百年的家族历史,骄傲清高,还自恃在自己的地盘上根基深厚,不把我皇帝放在眼里。我皇室想要通婚,竟然不给面子,其实瞧瞧他们自己,每次逢迎嫁娶,都要攀比门第,抬高自己的身价,贵不可言,这样的风气不改怎么行啊?”

“比有山东崔、卢、李、郑四姓,虽累叶陵迟,犹恃其旧地,好自矜大……每嫁女他族,必广索聘财,以多为贵,论数定约,同于市贾,甚损风俗,有紊礼经。既轻重失宜,理须改革。”

唐太宗出自关陇集团,他必须维护“关中本位”的原则,可是本集团内部子弟都只善于打仗,不善于文化,在国家承平日久之际越来越缺乏优势。

唐太宗一面拉拢山东豪门中的后起之秀,想结为亲家;一面又充满嫉妒地想在名分上抬高自身家族、打压山东士族,于是搞了一场“姓氏排序”的大型活动。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6)

唐太宗登基后的第六年,下令让当时的吏部侍郎高士廉修撰《氏族志》,要把全国的大姓望族重新排次序。

第一次修编时,吏部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按照当时公认的标准,把山东豪门都排在了前面,尤其是把崔氏排在第一。

唐太宗看了之后,很不高兴地说:“我不知道山东士族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就这么抬举他们吗?”

“吾实不解山东四姓为何自矜,而人间又为何重之?”

高土廉会意了,于是又重新排序,提升了关陇集团的地位,把李唐皇室列为第一等,把外戚贵族列为第二等,把山东崔氏降到了第三等,唐太宗这才满意、

“于是以皇族为首,外戚次之,降崔民干为第三”

皇帝和豪门争名分,这也算是历史上头一回。

可见唐太宗在贵族门阀面前也心虚,也可见唐代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连皇室都不放在眼里。

唐朝五宗七姓(唐代五姓七家豪门望族的声望有多大)(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