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按组成的分类(混凝土组成材料)

原因: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合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水泥混凝土按组成的分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水泥混凝土按组成的分类(混凝土组成材料)

水泥混凝土按组成的分类

原因:水泥特性引起;混凝土组成材料、特别是其中的砂及掺合料引起;外加剂本身匹配不当所引起。

二、解决方法:

(1)检测打算使用的水泥PH值,即水泥碱度。

可用PH试纸或PH计确定水泥碱性。一般PH值在12以上,但有的普硅水泥只有9-10,个别还更低。试验结果让我们能初步判断:水泥中可溶性碱量大还是小;水泥中的混合材是否含偏酸性材料或石粉类惰性材料使PH值偏低。

(2)考察

①设法取得该种水泥的熟料分析结果,计算出水泥中影响水泥适应性的矿物C3A、

C4AF、C3S、C2S数量,以帮助我们选择缓凝剂品种。根据熟料分析中碱和硫含量数据,计算出塑化度值SD,作为复配外加剂时要适当加硫酸盐还是加碱的参考依据。

②了解水泥中掺入的混合材种类及数量。

若粉磨熟料时混合材只是矿渣或粉煤灰,则成品水泥对外加剂适应性好;混合材是煤矸石、页岩灰、窑皮等火山灰质材时,成品水泥表现为吸附减水剂,后者掺量必须增加很多才能得到预计的混凝土坍落度,并且扩展度还达不到要求;混合材有石灰石粉或存放时间久的陈旧矿渣,则成品水泥易产生泌水。

③掌握混凝土掺合料的品种和细度情况。

全掺矿粉易泌水,但改善了混凝土多种性能;优质粉煤灰可以减少减水剂用量;如果掺的是统灰,其中含有的三级灰往往就是使减水剂“失效”的主要原因。

掺合料细度很关键,料粗不但会使混凝土泌水,甚至会使坍落度损失变大。粉煤灰的烧失量、矿粉中掺石粉的数量都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外加剂尤其是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对水泥的适应性。

(3)找出所用减水剂对这种水泥的饱和掺量值

如果是两种或几种高效减水剂混用,就按混用的总量通过水泥净浆试验找出饱和掺量点。其用量越接近饱和掺量,越容易得到好的适应性。但早强水泥饱和掺量点普遍较高,需依靠不同高效减水剂复配及与多种缓凝剂复配来达到调整适应性目的。

(4)调整水泥中的碱硫酸盐化程度,即熟料塑化度到合适的范围

熟料塑化度SD值计算式为:SD=SO3/(1.292Na2O+0.85K2O)

SD值范围是40%~200%,偏低就是SO3少了,要在外加剂中加少量含硫的盐如硫酸钠,偏高就是SO3多了,应把外加剂PH值略微用碱调高,例如用碳酸钠。

(5)试配复合外加剂并通过净浆试验找出合适调凝剂品种及掺量

C3S多的水泥宜使用葡钠和其它羟基羧酸盐,但葡钠与六偏磷酸钠之间易产生交互作用,建议不同时使用。铝酸盐矿物多的水泥除选择葡钠外,还必须复配恰当的助剂,如三聚磷酸钠、改性淀粉及糊精等。

当砂质量较差时,在净浆试验得到满意结果之后,继续作胶砂试验、进一步调整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6)混凝土试验

由于胶凝材料量比净浆试验大10余倍、试验人员操作手法不同等因素影响,净浆与混凝土试验结果常常相违,虽然前面试验所用的大部分外加剂成分可继续采用,但用量会不同,有些组分要增删,增加减水剂用量有时也是必要的。

小量试验成功后,有时还需要放大量重复一次。只有一定数量的混凝土试验成功,才算完成了适应性调整。

(7)适当修改混凝土配合比

根据不适应的不同表现,可适当增加或减少矿物掺合料数量,而且把单掺一种料改成双掺;增加或减少水泥用量,可解决混凝土发黏、坍损快及混凝土泌水、表面露沙缺陷等;略微提高或减少用水量;加大或降低砂率、甚至部分调换砂的品种;多种外加剂复配使用等。这些小修改成本基本不变,操作简单,但效果有时很明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