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

有一本出版于22年前的图书,因内容极其短小,被不少人认为是小孩都能懂的常识,甚至将其称之为“侮辱人们智商的书”。如果剔除掉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外壳,它就堪堪成为一篇故事罢了,压根算不上一本书。

故事里有4个角色,小老鼠嗅嗅和匆匆,小矮人哼哼和唧唧,他们都生活在迷宫里,靠搜寻奶酪为生。在吃完一处储备丰富的奶酪C站后,他们做出了不同的选择。

头脑简单的两只小老鼠,没多想就踏上了继续寻找奶酪的路。而思虑过多的两个小矮人,一时间接受不了奶酪没有了的现实。在一番挣扎后,唧唧独自艰难前行,并找到更大的奶酪N站。只剩下哼哼还留在原地苦苦等待奇迹的出现。

读者是站在上帝的视角俯视书中的故事,不少人把这个浅显易懂的寓言,当成给三岁儿童的睡前故事。可是这本书在头两年内竟然畅销2000万册,并时至今日依然榜上有名。

当迷惑的人们回头重新审视每一个读过的字,当你用自己的人生际遇再次去对应故事中的4个小角色时,你会猛然间得出和《金融时报》同样的结论:“(该书)平庸的让人吃惊!”

曾经一笑而过的人们无比坚信,自己完全可以成为从一开始思路清晰的小老鼠嗅嗅和匆匆,或者迷途知返而充满励志精神的小矮人唧唧,但我们许多人往往还是不可避免地活成了“小矮人哼哼”的模样。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1)

1、困住小矮人哼哼的3种消极情绪

当唧唧多次建议哼哼开始新征途时,哼哼的回应和表现,代表了他在面对新的变化时的各种消极心态,这些心理情绪是造成他最终陷入困境的源头。

第一种情绪,是怀疑和逃避。

兴致勃勃的哼哼在发现奶酪没有之后,他慷慨激昂地控诉,“谁动了我的奶酪?”,他不听伙伴的理性分析,而是坚定地怀疑有人偷走了他的奶酪,用尽一切恶毒的语言去咒骂那个黑心贼。他更不愿意承认奶酪是一点点变少的,而是选择逃避。

如同很多现实中的人一样,我们往往对“一劳永逸”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在奋斗的初期,人们往往可以拼命全力以获得成功。但是之后,不少人却仅仅局限于享受成果,沉迷其中而不愿意再次努力,直至坐吃山空。哼哼还没有明白,有时候事情变化了,就再也回不到原来的模样了。

第二种情绪,是恐惧和拖延。

迷宫是黑暗的,道路是曲折的,走在其中容易迷失方向,更重要的是其中充满的未知——潜在的危险和不确定性——让他们深深陷入恐惧之中。哼哼害怕他们接下来的努力会变成徒劳,”如果外面没有奶酪怎么办?如果你找不到新奶酪怎么办?”,所以便止步不前。

生活中的人总会认为,“现在拥有的”才是最安全的,出于“想赢怕输”的心态,没有勇气离开安全区和舒适区。这是把自己的手脚锁住,把对未来的恐惧暂时向后推延。而恐惧是不会因为逃避而消失的,只会在随后转化成更大的危机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拖得越久,自己的情况就会越糟糕。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2)


第三种情绪,是虚荣和自傲。

在找到奶酪C站之前,哼哼和唧唧曾经同甘苦、共患难,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具有艰苦奋斗的朴素精神。可是之后,哼哼的享乐主义倾向完全主导了他。

奶酪对于哼哼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填饱肚子,还意味着悠闲的生活、荣誉和社交圈子。他邀请并向诸多亲朋好友炫耀自己的收获,这加剧了奶酪的消耗。

成功会带给人们高调的资本,但当他再次遭遇波折、被从神坛赶下来时,他的内心会遭受到莫大的痛苦和伤害,很容易导致其一蹶不振。因此哼哼在面对铁一般的现实时,他依然骄傲地认为“这不公平”,并固执地等待着他失去的奶酪某一天会回来。

从各个方面讲,小矮人比小老鼠高明太多了,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行为能力上。尤其是小矮人具有复杂而丰富的情感,这在面对新的变化时,可能会导致多角度的情绪产生。一旦遭遇消极的情绪,就会阻碍人们正常的理性思考,对人们的行为起到反作用和副作用。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3)


2、小矮人哼哼错过了应对变化的3次机会

故事的主线,是小矮人唧唧在寻找新的奶酪时的心路历程。他一路上心态的微妙变化,也表现出他和哼哼没有对新的变化做出应对的反思。

从他们占领奶酪C站获得首次成功,到最后一无所有,中间本有足够长的时间,可供他们做出下一步的思考和准备,而不至于让他们措手不及。

第一次机会,就是开始的时候。

当寻找到奶酪C站后,不应只满足于即时的享受,应对当前的情势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到心中有数。比如:奶酪的总量有多少?足够他们食用所长时间?

第二次机会,就是过程的时候。

我们从情感上,允许人们在刚刚获得胜利的喜悦时,可以放肆一番。但是狂欢过后,还需要保持对细微变化的观察,随时做好调整的准备。要思考“有没有比这里更大更好的奶酪站?”,在合适的时候,要开始新的行动,以补充逐渐减少甚至失去的奶酪,做到未雨绸缪。

第三次机会,就是结束的时候。

在故事中,无论是小矮人或小老鼠,都没能在前两个阶段发现变化的征兆,都是在奶酪全被吃完才看到。现实中有不少人遵循”活在当下“的理念,不愿意在拥有的时候想太多而徒增烦恼。即便如此,当你彻底醒悟的时候,再次奋起直追还有很有希望的,只是这时会面对没有退路的压力,有较大的风险。

在一件事情变化的过程中,大概都有这三个节点,可以让人们做出改变。一般人受制于各种现实的思维羁绊,难以判断和把握最完美的时机。但每一次选择都不算晚,只是越早做出改变,就会越好。所以不要把生活过成“一次性”的,应把更多的希望平分到日常的每一天。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4)

3、哼哼应该如何面对发生的改变?

书中的故事虽短,却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当唧唧费劲心力找到新的奶酪N站时,他多么希望自己的伙伴也能走出奶酪C站,和他一起分享。可是固执而倔强的哼哼会吗?作者并没有给我答案。

这也是留给我们的一个思考,当我们深深陷入这种困境而无法自拔时,到底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接下来更加艰难的挑战呢?

第一,主动去打破旧有舒适区。

人们总是不愿意被动去接受改变,就像哼哼一样,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时,将难以承受对自己的冲击,或者拒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你可能认为变化会伤害你,所以抵制它,坚决不接受变化。可是,变化带来的也可能是好事。

如果主动去做,存在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抢先找寻到了新的领地,能够顺利从旧到新自然切换。第二种是即便接下来的征程遭遇挫折,也掌握了精神或道德的制高点,最起码掌握了主动权而不是消极地等待,或者至少努力了不至于让自己陷入懊悔中。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5)

第二,以自嘲的方式直面恐惧的心理。

故事中有一个直击人心的拷问,“如果不再恐惧,你会做什么?”,人们心中的恐惧情绪是人脑的客观表现,我们不需要去逃避甚至为此感到羞耻。有时候,适当的恐惧是件好事。

恐惧往往是因为对未来的不确定导致的,这是一种心理作用。当陷入恐惧之中时,比较恰当的方式是”自嘲“,一方面可以此打破面子的束缚,避免陷入失败的尴尬。另一方面可以为自己制造一个轻松的心态,还能借此给自己打打气、加加油。很多人的改变,就是在学会嘲笑自己和自己所做的傻事之后。

第三,改变你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当遭遇到不和谐的婚姻,或者不愉快的工作,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结束“并”更换“。事实上,他们没有区分出”旧奶酪“的本质,也许它不是”婚姻“或”工作“本身,而是原来的”思维“或”行为“。

人们真正需要放弃的可能是导致不幸福的行为,并且用全新的态度和行动来对待现在的生活。如果你不改变原来的行为,即使开始新的生活也没有什么改观,即使找到多少新奶酪也只会重蹈覆辙。


谁动了我的奶酪剧本杀测评(谁动了我的奶酪)(6)

对人性本质的探讨,几千年来都为未曾停止。我们本以为故事中这种烂大街的描述早已失效,事实上,越是简单的真理,越是经久不衰,甚至历久弥新。

那些自认受到”智商侮辱“的人,为此感到恼火的真正原因其实在于自己,那就是痛恨自己没能在变化出现时想到这个浅显的道理。

”奶酪“是一个比喻,指的是我们在生活中想要得到的任何东西。当我们没有得到或者失去时,或许并不是有人“动了你的奶酪”,而是因为奶酪本身有自己的生命周期,是它们自己走到了尽头。

我们每个人都像是四个小家伙的翻版,都能在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每天都经历着变化的侵袭,有的像嗅嗅一样提前嗅出变化的端倪,有的像匆匆一样立刻采取行动,有的像哼哼一样否认和抵制变化,有的像唧唧一样逐渐学会根据变化做出调整。

无论如何,任何抱残守缺的人都难以为继,终将面临更加残酷的未来。记得,迟做总比不做好,无论你现在处于变化的什么阶段,都应该即刻抬起脚步,走出光彩不再的奶酪C站,勇敢去探寻黑暗的迷宫深处,找到自己新的奶酪N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