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被黄文炳识破(冷眼看水浒题反诗)

《水浒传》中的宋江无疑算得上个风云人物,上梁山之前,就连武松这么桀骜不驯的好汉,一听说他就是赫赫有名的“及时雨”宋公明,赶紧拜倒在他面前;上梁山后,宋江的风头更盛,就连梁山之主晁盖在他的光芒之下也显得黯淡无光。但风云人物宋江却也有一段特别憋屈的经历,那就是他在江州时,因为“题反诗”一案,一直被黄文炳玩弄于股掌之间,他在黄文炳面前处处受制,若不是晁盖等人及时劫法场救了他,只怕宋江的性命都要葬送在黄文炳的手里。那么,“题反诗”一案中黄文炳为何能玩弄宋江于股掌之间呢?

宋江被黄文炳识破(冷眼看水浒题反诗)(1)

黄文炳

1、宋江题反诗留下罪证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宋江杀死阎婆惜在江湖上逃亡了一段时间,听得老父亲说朝廷大赦,便回乡投案,果然获得从轻发落,只是判处脊杖二十、刺配江州。宋江听从老父亲的教导,老老实实踏上了刺配江州之路。

到了江州牢城营,深谙官场规则的宋江出手大方,把牢城营上上下下都打点了个遍,很快讨得众人欢心,对他都厚待三分。至于戴宗,宋江凭借吴用的书信,和戴宗结为莫逆之交。这么一来,宋江在江州牢城营的日子反倒变得比较自由、清闲了。

某一日宋江心头烦闷,独自踱步到了浔阳楼喝酒。几杯酒下肚之后,宋江想起自己空负满腹才学,仗义疏财结识了四海的江湖好汉,徒有“及时雨”的虚名,不但一事无成,反倒变成个刺配囚徒,一时间心头越发抑郁、烦闷。

宋江一边喝着闷酒,一边想起自己这些过往经历,片刻便做了一首《西江月》,正是感恨伤怀之际,不能自已,便让酒保拿来笔砚,将这首《西江月》题写在了浔阳楼的墙壁之上,为的是他日若时来运转、飞黄腾达之际,可以到此地缅怀今日之苦。

以酒助兴,宋江兴之所至,仍觉不过瘾,心头狂放,便提起笔来,又在这首《西江月》后面添了四句诗。写完这些仍觉得意犹未尽,还在后面写了五个大字“郓城宋江作”。直到此时,宋江醉意朦胧,心头所有委屈和愤懑才算发泄完毕,心满意足而去。

宋江却没料到,自己酒后狂放题写的诗词竟然成了自己“图谋造反”的罪证。只因他的诗词中有两句特别醒目、刺眼:一句是“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另一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就从这两句诗词来看,说宋江“图谋造反”好像也不算冤枉了。

宋江被黄文炳识破(冷眼看水浒题反诗)(2)

宋江

2、黄文炳政治嗅觉灵敏

宋江酒后狂放,把自己满腹的委屈和愤懑发泄笔端,题写了含有明显造反气息的诗词在浔阳楼墙壁之上,乘着醉意,摇摇晃晃回了江州牢城营。他却不知,不久之后,他题写的诗词就被人当宝贝一般“发掘”出来,并被人抄了一份,呈给了江州知府蔡九,由此,宋江题写的诗词成为他图谋造反的罪证。

这个把宋江题写的诗词当宝贝一般发掘出来的人就是家住无为军的在闲通判黄文炳。原来,这黄文炳不知因何缘故去职,只留了个在闲通判的虚名。近些年来,黄文炳渴望再次出职做官,费尽心思先巴结上了江州知府蔡九,寄希望于蔡九知府为他推荐出职做官。

蔡九知府是当朝太师、皇帝跟前的红人蔡京的儿子,有这么强大的背景,倘若蔡九为他举荐,黄文炳出职做官之事自然机会极大。但蔡九知府举荐也得要有个由头啊,而这个由头就需要黄文炳自己先瞅准个机会立一件功劳。

也是该当宋江厄运降临,黄文炳这天恰好带着时新礼物特意过江来拜谒江州知府蔡九,碰巧蔡九府上宴请,黄文炳不敢打扰,只得退出。恰好黄文炳的随行仆人把船停泊在了浔阳楼下,黄文炳心头烦闷便索性上了浔阳楼闲逛。

黄文炳本就是个读书人,在浔阳楼看见满墙壁的诗词自然会忍不住随意浏览,当他看到宋江题写的诗词后,眼前一亮,心头一震:这不是反诗吗?

又读道:“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黄文炳摇着头道:“这厮无礼,他却要赛过黄巢,不谋反待怎地?”

黄文炳政治嗅觉异常灵敏,他读到了宋江题写在墙壁上那两句刺眼的诗词,心头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个宋江题写的诗词充满了对朝廷的不满和怨气,这不是反诗是什么?而这个突如其来的反诗,不正是命运给自己的馈赠吗?正在烦躁找不到立功的机会,老天却安排宋江给自己送来了这个立功的机会,黄文炳怎么会错过这个机会呢?

宋江被黄文炳识破(冷眼看水浒题反诗)(3)

戴宗

3、黄文炳善于借用力量

黄文炳处事极为沉稳,他发现了浔阳楼墙壁上宋江题写的反诗,心头自然是一阵狂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乱了方寸,更没有因此而得意忘形,而是沉稳老练地叫来酒保,详细询问题写诗词的宋江的有关情况,再让酒保取来笔墨纸砚,他把宋江的诗词誊抄了一份随身带着,临走前还一再叮嘱酒保不可把宋江的诗词给刮掉了。

黄文炳当夜没有回家,只在船中随便对付了一晚,第二天早饭后便带着礼物再去蔡九府上拜谒,这回蔡九接见了他。黄文炳为什么这么着急去见蔡九知府呢?黄文炳只是个在闲通判,以他一己之力很难坐实宋江“题写反诗”这个罪名,所以,他必须要借用江州知府蔡九的力量。

黄文炳又是如何借用江州知府蔡九的力量呢?他听闻蔡九提及京城流行的四句小儿谣言:“耗国因家木,刀兵点水工。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稍加思索,黄文炳便把这四句小儿谣言和宋江题写的反诗联系起来,向知府蔡九禀告。

蔡九先看了宋江题写的反诗,听说宋江只不过是刺配江州的囚犯而已,本没有放在心上。谁知这时候黄文炳故意把宋江和这四句小儿谣言联系起来,故意把这四句小儿谣言暗指的正是宋江要造反,立时刺激了蔡九,引起他对宋江题写反诗案的高度重视,在黄文炳的撺掇下,当即下令要把宋江捉拿归案。

宋江自己倒把酒后狂放题写反诗之事忘得干干净净,当戴宗慌慌张张来找他说起题写反诗之事,宋江才意识到了大事不好,顿时没了主意,不知道如何是好。戴宗情急生智,建议宋江装疯卖傻,或许可以躲过一劫。宋江依计而行,不料,瞒过了众官兵,却瞒不过黄文炳。

黄文炳建议蔡九知府召唤管营和差拨前来问话,立时就让宋江装疯卖傻之计现了原形,宋江被关进死囚牢里。黄文炳趁热打铁,便撺掇蔡九知府将宋江“题反诗”一案向太师蔡京报功,蔡九依计而行。

梁山吴用、晁盖等人听闻宋江在江州遭遇陷害,便联手戴宗伪造了太师蔡京的家书。这一计瞒过了蔡京的儿子蔡九,却没能瞒住黄文炳,因为一是蔡京给儿子蔡九的家书不可能用官印,二是蔡京眼下是太师丞相,而家书上却是蔡京做翰林时的官印,因而被黄文炳轻易识破了。

于是乎,黄文炳干脆一鼓作气,怂恿蔡九知府直接判处宋江连同戴宗一起择日斩首。黄文炳到了这时候,才算心满意足了,因为宋江“题反诗”一案到此才算是尘埃落定了,他的最终目的才算是达到了,黄文炳能够成功,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他巧妙地借用了江州知府蔡九的力量。

宋江被黄文炳识破(冷眼看水浒题反诗)(4)

蔡九知府和黄文炳

结语:宋江素质和能力远不及黄文炳,是“题反诗”一案中黄文炳能玩弄宋江于股掌之间的根本原因

可以说,在“题反诗”一案的较量中,黄文炳素质和能力的优势被充分发挥出来,宋江以完败收场。如果对宋江“题反诗”一案始末做详细梳理,就可以发现,“题反诗”一案中黄文炳之所以能玩弄宋江于股掌之间,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宋江的素质和能力远不及黄文炳。

一是宋江明明在刺配的敏感时期,竟然酒后敢在浔阳楼这样的公共场所题写反诗,可以说一点政治敏感性都没有,留下了明明白白的罪证在浔阳楼墙壁上;二是黄文炳的政治嗅觉却非常敏锐,能够从墙壁上众多题咏之作中敏锐地发掘出宋江题写的反诗;三是黄文炳善于借用力量,数次撺掇、怂恿、利用江州知府蔡九,一步一步把宋江锁死,直到把宋江判处择日斩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