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的原因(到2025年安徽力争实现430万常住老年人口)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人民网合肥6月9日电 (汪瑞华)日前,安徽省《“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发布实施根据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省将实现430万常住老年人口参与学习教育活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的原因?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的原因(到2025年安徽力争实现430万常住老年人口)

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量上升的原因

来源:人民网浙江频道

人民网合肥6月9日电 (汪瑞华)日前,安徽省《“老有所学”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已发布实施。根据目标任务,到2025年,全省将实现430万常住老年人口参与学习教育活动。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安徽省今后较长时期的基本省情。根据《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测算,预计到2025年,全省常住老年人口将突破1431.1万。

随着人口深度老龄化,老年人多元化学习需求日趋旺盛,改善民生和社区治理需求日渐紧迫,安徽省老年教育供给能力不足、老年学校教育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教育的渠道不够通畅等诸多问题较为突出。

为解决上述问题,全力推进“老有所学”这一普惠面广、群众有感的民生实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安徽省教育厅牵头起草了《“老有所学”行动方案》。

《方案》坚持“公益性、普惠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旨在着力缓解老年学校“一位难求”、学习不便、基层薄弱等问题,实现老有所学,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占常住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30%以上”的要求,《方案》分别提出2025年、2023年和2022年的长期、中期、近期目标任务。

到2025年底,全省老年学校新增学习人数290万人左右(其中,线下学习255万人左右),老年人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总数由140万人达到430万人左右(线下330万人左右),覆盖省及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五级老年教育体系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为实现2025年的最终目标,《方案》从容量、师资、资源、智能、管理等五个方面出台了政策举措。

其中,在老年学校扩容方面,将通过整合现有闲置资源、盘活省内高校资源、深度挖掘社会潜力、新建扩建扩大供给、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等渠道,因地制宜扩大老年学校办学场所供给。

同时,在建立老年教育队伍多元补充机制、激励机制方面实施政策突破,力求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老年教育工作。并建立老年教育教师岗位培训制度,保证老年教育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针对老年智能教育,《方案》指出,将坚持重点面向基层、整体有序推进原则,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远程教育、智慧教育,加强老年智能教育。

为保障《方案》目标举措“能落地”,压紧夯实政府责任,《方案》明确将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对改建的公办市、县、乡、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其中,对脱贫县,省级财政按标准的一半给予补助。县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200元/人·年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

另外,在资源保障投入方面,将依托安徽开放大学,改造升级省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省级老年教育资源中心,所有市、县(市、区)均建立网络学习子平台和资源分中心,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