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

“身不满五尺,面目丑陋,头脑可笑,上身长下身则短,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这是《水浒传》里施耐庵对武大郎的描述。

武大郎的故事如今已是家喻户晓,成为了街头巷尾人们的饭后谈资,而他的妻子潘金莲随着小说的传播,也变成了不守妇道的典范,夫妻二人可以说都有着明显的缺陷。

多年以来,大多数人都觉得武大郎和潘金莲的故事不过是虚构罢了,认为他们并不真实存在,可就在1992年,考古专家在河北发现了武大郎的墓,这表明历史上确实有武大郎这个人。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

武植墓

然而,随着考古发掘的进行,当专家打开武大郎的棺材后,却发现了一个存在了800多年的骗局……

武大郎墓的发现

武大郎墓位于今河北邢台清河县武家那村,村里至今仍生活着一千多名武姓民众,村里的祠堂还供奉着武大郎的塑像、碑文,而在当地人们似乎都很尊重这位武姓先祖。

武大郎墓的首次发掘源于1946年,彼时武家那村的农民因为多年饱受战乱之苦,家徒四壁,为了活下去,他们主动拿着锄头发掘了武姓的祖坟,想从中弄些金银财宝,以解燃眉之急,而这其中最大的就是武大郎的墓。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2)

武大郎墓

武家那村的农民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武大郎的墓掘开,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口上好的楠木棺材,这在古代可不是普通老百姓所能拥有的,农民们兴奋极了,觉得棺材里一定会有大量的财宝。

可当他们打开棺材时,却发现里面只有两具骨骸,连一件值钱的物什都没有,这让他们很是苦恼,当然,这些农民并不知道这个墓是武大郎的,一无所获的他们只好悻悻而归,并用土重新将棺材给埋上了。

建国后,随着生产的发展,当地的百姓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再也没有动过挖掘坟墓的念头,直到1992年,水浒热的兴起才促使武大郎的墓被第二次发掘。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3)

武植墓

原来,在改革开放后,考古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专家们经过考据发现武大郎也许确有其人,而他的家乡很可能就在武姓人家聚集的武家那村,为了弄清历史上武大郎的真实形象,他们才来到了武家那村一探究竟。

经过一番探测,专家们来到了当初武家那村农民挖掘的墓的地方,并且在征得武姓后人同意后,立即对这座墓进行了二次挖掘。

专家里就有一些熟读《水浒传》的学者,他们当然知道小说中武大郎的形象,可当那口楠木棺材再次浮现在众人的眼前时,大家都大吃一惊,因为一个卖烧饼的是不可能有条件为自己置办一口如此珍贵的棺材的。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4)

影视剧里的武大郎形象

不过最令专家们惊喜的是,这口棺材的长度显然在1米9以上,而按照小说的描述,武大郎不过只是一个一米五不到的矮子,是断然用不了如此长的棺材的。

面对着一连串的疑惑,专家们小心翼翼地打开了棺椁,就这样,一个存在了800多年的骗局开始被事实破解。

经过专家的考证,墓里的两具骨骸明显是一男一女的,而且两人还是夫妻,其中男的身高竟然有1.78米,这与小说中描述的武大郎“三寸丁谷树皮”的形象显然完全不同,而随着这一考证结果的公开报道,顿时颠覆了人们对武大郎的认知。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5)

骨骸

那专家们又是如何确定墓中的男性骨骸就是武大郎的呢?

原来,清河县的县志和武家庄村的武氏族谱里均明确记载了武大郎其人,并且准确地标出了武大郎墓的位置,专家们正是通过记载才来到的这里,并且顺利地对武大郎墓进行了发掘。

不过问题又来了,既然真实的武大郎与小说的形象相去甚远,那历史上的武大郎又是什么人呢?他的妻子潘金莲又是否如小说里描述的那般不堪呢?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6)

影视剧中的潘金莲形象

历史上的武大郎

根据县志和族谱记载,武大郎,真名武植,出生于北宋末年,因为在家中排行老大,才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大郎”。

真实的武植不仅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而且还能文能武,自幼就饱读诗书,宋徽宗统治时期,武植凭借才学年纪轻轻就通过科举考中了进士,要知道在古代考上进士的一般年龄可在四十岁以上。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7)

武植墓

后来,武植被皇帝钦点为山东阳谷县的县令,官至七品,他便来到了山东走马上任,因为正值青年又官运亨通,不久后,他就被当时的邯郸知州看中,并将女儿潘金兰许配给了他为妻。

也就是说,潘金莲并非小说中提到的贫苦人家的女子,反而是一位大家闺秀,在当时的礼教约束下,潘金莲也不可能与西门庆行不轨之举,武植和潘金莲在婚后十分恩爱。

善解人意的潘金莲精心打理着家务,和武植一起扶危济困、乐善好施、除暴安良、爱民如子,阳谷县的百姓对夫妻二人都很尊敬,当地百姓甚至还为武植立起了功德碑。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8)

功德碑

在武植即将卸任的时候,县里的百姓还纷纷赶到县衙为他送行,可以说,武植是一个政治清廉的好官,而潘金莲也为他生下了四个孩子,是一位难得的贤妻。

晚年回到家乡后的武植也没有闲着,他兴办教育,鼓励农桑,接济乡里,造福一方,武家那村的村民都对他感恩戴德,在他去世后,村民们为了歌颂他的功德,还为他修起了墓,并请文人专门刻上了碑。

值得一提的是,为官数十年,武植的家中却无一点财富,下葬的时候,棺材里除了放了一些随身的衣物之外,没有一点的珠宝,要知道在宋代文官的工资是比较丰厚的。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9)

武植墓

原来,武植和潘金莲夫妇只要一遇到贫苦的百姓就立马给他们捐款捐物,而且每当到了灾年的时候,武植还会专门赶往南方富庶的地方收购粮食,因为中央并没有多余的钱给他,他只能拿出自己的俸禄,对此,他毫无怨言。

现在,距离北宋已经过去了800余年,关于武植的详细资料我们已无从查起,但仍可以从武植墓的碑文中窥探他的功绩。

碑文中写到:“公(武植)幼年殁父,与母相依,衣食难继……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举万民伞敬之。”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0)

影视剧中的武大郎形象

在古代,能获得万民伞的官员无一不是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可以说,真实的武植要比小说中的武大郎要优秀许多,可既然是这样,那施耐庵为何要在《水浒传》中“诋毁”武大郎夫妇的形象呢?八百多年前的骗局背后究竟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真相?

骗局缘何而来

流言最先传出的地方往往是在亲近的人那里,造谣诋毁武植夫妇形象的就是武植早年时的好友王某。

在武植十几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过贫穷,经常吃不上饭,读书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而就在他感到无助的时候,王某主动站了出来接济武植,给他无偿赠送吃的,还帮他提供进京赶考的路费,武植对其十分感激。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1)

影视剧中的武大郎形象

后来,武植中了进士后做了阳谷县令,而王某因为经营不善,生活变得困顿起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王某得知了武植做官的消息,便赶到了阳谷县投奔。

武植见多年的好友来访,也非常激动,便好吃好喝地招待了他,并邀请他在县里多住几日,两人经常在一起闲谈,每每回想起这些年的变化,二人都感慨不已。

但时间一长,王某的心里却产生了不满,因为他觉得武植并没有提携自己当官的想法,也没有为自己建房子,而且吃的东西也变得寡淡,这让他很是郁闷。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2)

影视剧中的武大郎形象

原来,王某曾不止一次地向武植提出过要做官的事,但每次都被武植给拒绝了,武植作为一个正直的官员,他觉得不应当存在“走后门”的情况,而之所以不给王某建新房是因为武植确实没有多的钱财,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帮助百姓身上。

王某可不管这些,他愈发觉得是武植慢怠了自己,一气之下就不辞而别,在返乡的路上,他越想越气,便开始编造流言对武植进行污蔑。

于是,一些抹黑武植的小故事便逐渐流传开来,气急败坏地王某连武植的夫人潘金莲也没有放过,将其一并抹黑,在阳谷县的时候,他听说武植曾惩办过一个叫西门庆的恶少,顿时灵光一闪,遂有了日后广为人知的潘金莲与西门庆行苟且之事的故事。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3)

影视剧中的西门庆形象

一些市井无赖和被武植惩戒过的不法分子在听说这些流言后也十分高兴,他们恨不得武植当众出丑,便纷纷加入了散播谣言的队伍,没多久,阳谷县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都在流传着武植夫妇的种种劣迹,夫妻二人的声誉也因此遭到了极大地损失。

随着时间的流传,各种造谣的版本越来越多,经过以讹传讹,一传再传,后世的人们也逐渐觉得“三寸丁谷树皮”和“不道德的女人”就是真实的武植和潘金莲的形象,施耐庵也将这一人们的饭后谈资写进了小说里。

直到现在人们一提起武大郎第一时间就会想起“老实人”的形象,一提起潘金莲就会想起红颜祸水、不守妇道的女人,这种传承800多年的讹传似乎使假的成为了真的,而真的却鲜有人知。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4)

影视剧中的武大郎夫妇形象

当然,假的永远真不了,在专家们向世人揭示了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面貌后,人们也逐渐对夫妇二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而武家那村的武姓后人们为了给先祖武大郎正名,也重新为他立了一个碑,在碑上记述了他清廉正直的一生。

不过《水浒传》和讹传的影响实在太大了,导致人们对武大郎夫妇印象还停留在800多年前的谣言之上,一时间很难彻底改变,但随着武植真实形象的普及,人们终有一天会改正以往的看法。

值得一提的是,武大郎的后人们早在流言开始的时候就为武植的正名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其中,施耐庵的后人施胜辰在了解了事情的真相之后,非常自责,便专门赶到了武家那村向武大郎的后人们道歉。

清河县武大郎墓之谜(1992年河北发现武大郎墓)(15)

武大郎画像上的诗文

为了表现自己的诚意,施胜辰还认真地为武家做了十六幅画并且配上了诗文,其中在武大郎的画像上,他这样写道:“杜撰水浒施耐庵,武潘无端蒙沉冤。施家文章施家画,贬褒迄今数百年。累世因缘今终报,正容重塑展人间。武家祠堂断公案,施家欠账施家还。

面对施胜辰的诚意,武家人也十分释怀,如今,武家后人和施耐庵的后人们一起努力着为武大郎夫妇正名,希望时间能尽快给人们还原武大郎夫妇本来的面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