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

作者:铁锤杰克

1948年11月25日,昔日的蒋军王牌黄维12兵团,被中野7个纵队、华野2个纵队合围在宿县的双堆集一带。

这群被蒋氏视为“救火队”的嫡系,本是前来救援黄百韬兵团脱险。没承想,自己也陷入了我军的重围之中。

眼见天色放亮,黄维登上了吉普车。他向司机挥了挥手,示意开车,但没有表示要去哪里。因为众人都知道,此时的双堆集里已经没有多少阵地能让黄司令“视察”了。

吉普车缓缓地开着,很快便穿过了这处百户人家的村落。在距离村边几公里的位置,有两个海拔仅30多米的小土堆。一个叫尖土堆,一个叫平古堆。站在这里远远望去,可以看见淮北平原上的一片村子。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1)

黄维(1904-1989),江西贵溪人,抗日名将。淮海战役时任蒋军第12兵团司令官,被我军俘虏

眼见身边的司令官满目愁容,副参谋长笑嘻嘻地对黄维表示:“黄司令,这双堆集可是大吉大利之意啊!”

“此话怎讲?”

“我会拆字,从地名上说,这里对我军十分有利。”

“那你说说看。”

“‘堆’字,十一佳也;‘集’字,十八佳也。这双堆集则是十一师佳与十八军佳啊!”

听完副参谋长的一番“解说”,黄维连连点头。这11师、18军是蒋军中的“土木系”代表,身为“土木系”骨干的黄维,听完这一派胡言,自然是如沐春风。

有意思的是,如此文字游戏不止这一种玩法。反过来说,双堆集也可以是蒋军11师、18军之墓。因为,双堆乃丘,丘则是墓。如此一说,倒更符合客观事实。

身为12兵团副司令官,胡琏在部队出发前便以养病为由留守南京。兵团陷入重围后,蒋氏紧急召见了他。不知前线战况的胡琏,对蒋氏吹了一票“牛皮”:“您尽管放心,徐蚌会战敌军已倾其所有,乃强弩之末。作为两军的大决战,这一仗只要我们胜利了,就可以以江淮为界,固守南京。届时,反攻不是问题!”

有了副司令官的保证,蒋氏也乐观了起来:“你马上坐飞机奔赴前线,向黄司令汇报,援兵已经在路上,只要你们能守住,即可反击!”

12月2日,搭载着胡琏的小飞机降落在双堆集中。转达完蒋氏命令后,胡琏又召集了军、师一级的指挥员,对众人“英勇奋战行为”大大表彰了一番,以求挽回兵团低迷的士气。

另一边,我军总前委指挥部,同样也在做着紧张的战前分析。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2)

胡琏(1907-1977),陕西华州人,蒋军中“土木系”的代表将领,淮海战役时乘坐坦克逃出生天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3)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示意图

中野司令员刘伯承坦言:“这黄维排兵布阵实在呆板,毫无灵气。”

邓政委也风趣地表示:“他这个12兵团,无非就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瓶’!”随后,他指着陈赓表示:“我们这一票人里,还是你最有发言权。说起来,你和黄维还是老同学呢!”

陈赓笑着说:“黄维这人,无非就是纸上谈兵强,不是带兵打出来的将军,而是办教育办出来的,一股书生气,且不知变通!一见黄百韬有难,他还急匆匆的领兵来了。本来,他还能往东靠近李延年部,先观望局势再说。可他却不管不顾,一头向北直奔浍河,哪有这么打仗的嘛!”

此时,刘司令员取出了一份电报说:“毛主席对全歼黄维兵团一事十分重视。他已经给华野前委、总前委拍报,称‘华东炮纵应拼尽全力攻打黄维,以厚火力’。这个指示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华东的三个炮团现在已经开上来了,这样,我们的炮兵部队便能集中起来使用。”

随后,他走到地图前说:“现在,以第4、9、11纵队与华东特纵炮3团,纵队炮兵14个连组成东部炮兵集群,归4纵司令员陈赓指挥;以第1、3以及华东13纵队炮兵团、华东特纵炮1团的两个连,组成西部炮兵集群,归3纵司令员陈锡联指挥;第6,、华东第7纵队、陕南军区12旅以及纵队炮兵团组成南部炮兵集群,由6纵司令员王近山指挥;除此之外,华东特纵炮1团还将留下5个连的兵力,组成战役机动炮群,随时支援一线进攻。前委现决定,12月6日,三个炮兵集群同时对黄维兵团发起总攻!”

话毕,众司令员便纷纷离开前委作战室,回到各自部队部署任务了。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4)

淮海战役中的我军炮兵

12月6日下午4时,胡琏来到了蒋军14军军部视察,看见身为军长的熊绶春,正垂头丧气地坐在指挥桌前。就在半个月前,他指挥14军撤出浍河时遭我军重创,部队伤亡甚重。一气之下,黄维给他记了个大过处分。再加上我军的包围圈越收越紧,所以这段时间熊本人的情绪一直不高。

胡琏坐下后,对熊说:“熊军长,要不要喝一杯?”

于是,二人便借着酒杯你来我去,互相诉起苦来。

胡琏的屁股还没坐热,只听见“轰”的一声巨响从天而降,震得军部里尘土飞扬,连酒杯都动了起来。

以为是天色有变的胡琏,刚准备出门一探究竟,又传来数声“震雷”。他赶忙询问熊绶春: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解放军用上了新式武器,是一种大炮。那玩意落下来,能把一片人全炸死,几十米的范围都见不到活人!”

随后,胡琏便赶忙返回指挥部,向黄维报告了我军“新式武器”的存在。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5)

其实,这“新式武器”还是叫敌人给逼出来的。发明者是来自我军4纵11旅工兵连副排长高文魁,是一款飞雷炮。它还有一个更为耳熟能详的名字——“没良心炮”。

当年转战大别山时,我军由于缺乏重武器,急需对追击的蒋军加以压制。在困境之下,高文魁领着他的工兵排,天天琢磨。后来,战士们将汽油桶竖起来,箍好钢圈当作“发射筒”,在里面放上炸药包,一点火便飞上天空,落地后才会爆炸。刚开始,“没良心炮”只能发射数公斤,后来逐渐改良,能打数十公斤。这一次为消灭黄维兵团,我军的地沟挖到了距离蒋军阵地数十米的地方。这让“没良心炮”大显神威。

胡琏在向黄维报告时,还添油加醋地表示了“没良心炮”的恐怖:“敌人攻打圩子时,一连发射80多发炮弹。14军当即伤亡数百人,不少人都是死在工事里,身上既无伤痕,也没流血,都是活活被震死的!”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6)

“大口径”的“没良心炮”朝蒋军阵地倾泻火力

淮海战役时刘峙多大(淮海决战刘伯承评价)(7)

“没良心炮”的简要操作示意图

黄维自己也知道,双堆集这个地方守肯定是守不住的。好在,他还有不少坦克助力。他一边让部下继续奋战,一边则告诉胡琏“见机行事”,随时准备撤离。

12月15日,黄维给蒋氏发去了最后一封电报,随即准备趁夜突围。

面对我军的“没良心炮与其他重炮的火力,12兵团原先还稍有抵抗,打到最后,黄维连一点己方的炮声都听不见了。最终,他选择登上了坦克。

胡琏的坦克则跟在黄维后面,在开路的十几辆坦克帮助下,蒋军冲开了一条口子,黄维的坦克一马当先冲了出去。正当他窃喜之时,自己的座驾却突然熄火了。一问,原来是发动机坏了。

胡琏的坦克呢?正不管不顾地加大油门,向着外围冲去。

“胡琏蒋军!等一等!”

可四周尽是两军士兵的喊杀声,没人能听见黄维的呼救。他坐在地上,双手抱头,不知如何是好。过了一会,这位兵团司令似乎想起什么,找了块砖头便朝头上磕了下。由于不忍用力,只磕破了一点小口子,流了点血。

做着小把戏的黄维,就这样进入了我军的战俘营。胡琏则成功脱逃。

事后有人说,早在黄维兵团撤退前,胡琏早就挑了一辆车况最好的坦克,专门留给了自己。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