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年景的土话(九土默川农谚)

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短小精炼,易于记忆,既能反映农业文化和农业知识,又便于农民世代相传,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我国农谚起源很早,历史悠久著名的汉代农书《汜胜之书》和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引用了不少农谚,其中“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锄禾三寸泽”等谚语,至今还在农村流行这些珍贵的农学遗产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结果,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特殊年景的土话?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特殊年景的土话(九土默川农谚)

特殊年景的土话

农业谚语(简称“农谚”)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从事农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得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它短小精炼,易于记忆,既能反映农业文化和农业知识,又便于农民世代相传,在我国流传非常广泛。我国农谚起源很早,历史悠久。著名的汉代农书《汜胜之书》和北魏农学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就引用了不少农谚,其中“高田种小麦,终久不成穗”、“锄禾三寸泽”等谚语,至今还在农村流行。这些珍贵的农学遗产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同大自然作斗争的结果,给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美丽富饶的土默川平原,青山似屏,黑河如带,肥田沃土,养育着勤劳善良的土默川人民。多少年来,土默川上的农民就是用非常深刻、生动、丰富的农谚来分析、总结、指导当时当地的农业生产,这种不起眼儿的乡土文化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农事经验。

农作物的适时播种和抢墒保苗是一项关键环节。以小麦农谚为例:

“麦种前十墒,必定多打粮。”

“小麦高产,种早种浅;早种年年收,晚种碰年头。”

“前十墒种麦,坐三坐四;后十墒种麦,坐二坐三。”

“小麦种在前十墒,根深叶茂颗粒壮。”

“麦种冰上,收在火上。”

“春风早,谷雨迟,清明前后正当时。”

……

总的来说,在土默川的大部分地区,旱田宜早播,二阴下温地、盐碱洼地可适当晚播。早种小麦是由于春季清明前土壤表层已开始解冻,但消松的较慢,土壤水分蒸发少,墒情好,有利于小麦的发芽、出苗、生长,有利于抗旱防倒、防早衰,躲避自然灾害;提高分蘖(nie,四声,意指麦苗分枝)成穗率,有利于麦穗分化,促进小麦穗大粒多。

在大量的农谚中,都在提醒人们要根据当时当地的气候特点、季节变化和土壤墒情适时播种,到什么时候就种什么庄稼,这是“死根儿”,如“小满前后,种瓜点豆”;“立夏种胡麻,九股八个杈;小满种胡麻,至老也开花”;“立夏打雀儿,种谷子挖籽儿”等等。有的农谚还告诉人们播种要掌握好深浅,如“二指浅,四指深,三指种麦正当心”;“埋麻、露麦、窖黑豆,种深种浅看年头”;“豆种深,谷种浅,糜黍只盖半个脸”……

(未完待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