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武则天墓叫乾陵(为什么说按照长安城格局修建的乾陵)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过,武则天作为唐高宗李治陵墓的总规划师,亲自设计了乾陵。

我们说,唐太宗李世民给唐高祖李渊修建陵墓的时候,是按照秦汉时代封土为陵的模式建设的。在修建自己陵墓昭陵的时候,李世民采用了“依山为陵”的方式。他亲自选定了自己陵墓位置,对陵园的基本布局做了安排。高宗李治死了,武则天毫不犹豫地担起了修建陵墓的担子。

武则天决定李治的陵墓要“依山为陵”。她要把一个帝国的威势彰显出来。

那么,武则天会把乾陵建设成什么样子呢?

为啥武则天墓叫乾陵(为什么说按照长安城格局修建的乾陵)(1)

远眺乾陵

在选好陵地之后,武则天精心构思了乾陵的陵园布局。既然梁山是一个由北面主峰和南面两座东西对称的小山峰组成的山系,武则天便以这个自然环境作为乾陵的基本框架。按照唐长安城的设计理念,武则天把梁山主峰作为皇城宫城,在这里修建墓室地宫;在主峰周围修建内城,内城的四面城基都超过了1400米,以梁山主峰为核心的内城面积超过了200万平方米。内城的四面分别开着一道城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青龙门、白虎门、朱雀门、玄武门。每一座城门都修建了体现长安城格局的阙楼(为唐代有名的三出阙——一个母阙和两个子阙)。

内城的外围是乾陵的外城,作为陵园的外部屏障,乾陵的外城周长40公里。您想想,那该是多么庞大的陵园系统?乾陵陵园南面共有三道门,第一道门开在距离内城朱雀门两公里外的奉天古城,那里地势平坦,回望乾陵,两座小山峰和梁山主峰三山相连,形胜优美;作为外城的南门,乾陵的第二道依托自然形成的两个小山峰而建;乾陵第三道门也就是朱雀门,高大的三出阙把内城的威仪透射出来。

为啥武则天墓叫乾陵(为什么说按照长安城格局修建的乾陵)(2)

乾陵乳峰

乾陵的地面建筑,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已经被时间的风雨淹没了,这包括朱雀门内的献殿、寝殿、游殿和御道西面的下宫,还有供奉功臣的祠堂以及后来建设的大量房屋等等。

当我们走在乾陵的时候,那些大气贵美的石刻让人禁不住慨叹从前的风气。乾陵的石刻主要分布在陵园的四门内外,尤其是朱雀门内外到乾陵第二道城门的石刻群成为盛唐艺术的典型代表。内城四门的四对石狮子,北门的三对立马,内城门里的六十一蕃臣石像,朱雀门外的二十个翁仲,十个牵马侍者和石马,两个鸵鸟和两匹翼马,二道门内的一对华表等等彰显了大唐艺术的不尽魅力。

说起乾陵的地面建筑,武则天给丈夫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记碑是不能不说的。684年的五月,武则天安排睿总李旦护送高宗李治的灵柩回到长安。经过一个月的路途奔波之后,六月睿总李旦把父亲的灵柩停放在太极殿,长安城里的官吏们前来和高宗告别。两个月之后,李旦把高宗埋葬在没有完全完工的乾陵。

为啥武则天墓叫乾陵(为什么说按照长安城格局修建的乾陵)(3)

乾陵述圣记碑

虽然武则天没有能够亲自陪护丈夫李治的灵柩回到长安,但是她在李治离开之后,写了两篇追思评价的文章。一篇是李治刚刚倒头时,武则天写的《述圣记》,在这篇五千多字的立传文章中,武则天把永徽以来的成就归功于李治。随后她让中宗李显书丹,安排睿总李旦把这篇文字制作成述圣记碑,立在了乾陵朱雀门外西侧。武则天写的另外一篇文章是追思丈夫的《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在这篇文章中,武则天表达了对高宗李治的无限思念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悲痛和哀伤,诉说了离别之苦和不能亲自送灵的愧疚,文章对李治的高度赞颂,“时盖远而声亦隆”,武则天觉得李治一定是一个永垂不朽的人物。她让人把这篇文章誊写之后,托付睿宗李旦把它放在高宗的棺椁前,和李治一起葬入了乾陵。

实际上,684年李治入葬之后,乾陵一直按照武则天的构想在建设。在706年,武则天和高宗李治合葬的时候,乾陵已经修建了20多年。乾陵加盖时“其门以石闭塞,其石缝铸铁,以固其中。”

看看武则天归葬乾陵后,李显所立的无字碑,我们不能不赞叹她过人的智慧和胆识。她创立的乾陵文化成为古代帝王文化的典范。我们在追寻武则天还政李唐的原因时,看看她规划建设的乾陵以及恢宏的乾陵文化,也许她早就有了心理上的准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