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矿的管理细则(澄清煤矿管理认识误区)

阳煤集团 杨玉涛某些专家根据地面变电所的规定要求煤矿在采区变电所的下风侧入口(回风侧)放置灭火器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回风入口进不来人员,放置的灭火器材起不到作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关于煤矿的管理细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煤矿的管理细则(澄清煤矿管理认识误区)

关于煤矿的管理细则

澄清煤矿管理认识误区

阳煤集团 杨玉涛

一、管理误区1.采区变电所下风侧不能放置灭火器材

某些专家根据地面变电所的规定要求煤矿在采区变电所的下风侧入口(回风侧)放置灭火器材,这是不正确的。因为一旦发生火灾事故,回风入口进不来人员,放置的灭火器材起不到作用。

2.压风自救和供水施救装置的距离

对于独立的压风自救装置和独立的供水施救装置,某些专家要求分开一定距离安装,理由是可以人多点同时使用。他忘记了一旦遇到有毒有害气体时,人员不能离开压风自救装置去喝水。所以压风自救装置和供水施救装置必须安装在一起,人员使用压风自救时同时能够喝到水。

3.罐笼内不应放置梯子

有专家要求罐笼内放置梯子,理由是《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九十四条规定“罐笼乘人层顶部应当设置可以打开的铁盖或者铁门”,是人员逃生用的,不用梯子人员爬不上去。这是片面的理由、放置梯子是错误的做法。

罐笼内放置梯子后,一旦因故罐笼卡在井筒中,人员会爬上罐顶,存在三个危险,①提升机开动后的危险,②无专用工具难以破开梯子间的玻璃钢,③没有保险绳保护跨越到梯子间危险。

正确的做法是罐笼内不放梯子,按照应急预案施救。一旦因故罐笼卡在井筒中,罐笼中的人员应当等待,地面指挥员会根据恢复时间的长短决定是否下井施救。如果长时间难以恢复,会闭锁提升机、派员携带至少2副保险绳、软绳梯、架板、破梯子间工具、对讲机由梯子间下到罐笼处。由专人指挥,佩戴保险绳由罐笼顶部进入梯子间。

山东某矿的做法是在罐笼内长期放置对讲机,这个做法应当推广,应当增补到煤矿安全规程中。

4.架空乘人装置的管理误区

某些专家要求煤矿架空乘人装置需要“备用钢丝绳”、需要“两回路供电”。这是框外要求,因为它不是“主要提升装置”也不是“提升人员的提升机”。

《煤矿安全规程》附录 主要名词解释

主要提升装置——含有提人绞车及滚筒直径2m 以上的提升物料的绞车的提升装置。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一十条 (五)主要提升装置必须有检验合格的备用钢丝绳。第四百三十八条 提升人员的提升机,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山西省煤炭工业厅 山西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印发山西省进一步强化煤矿重大灾害防治 有效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

(五)重点整治调度绞车、回柱绞车、慢速绞车、双速绞车用作提升井(包括暗井)的提升设备。

5.主斜井皮带机的管理误区

某些专家要求煤矿主斜井皮带机需要“两回路供电”,司机需要持特殊工种资格证。这是框外要求,因为它不是“提升人员的提升机”也不是“煤矿提升机”。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三十八条 提升人员的提升机,应当各有两回路直接由变(配)电所馈出的供电线路。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0号《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5 煤矿安全作业规定“5.6煤矿提升机操作作业 指操作煤矿的提升设备运送人员、矿石、矸石和物料,并负责巡检和运行记录的作业。适用于操作煤矿提升机,包括立井、暗立井提升机,斜井、暗斜井提升机以及露天矿山斜坡卷扬提升的提升机作业。”

《主提升机操作工考证国家级题库》中没有皮带机的内容。

二、用道理更正标准1.远方漏电试验方法不安全

2004年出版(下图)的《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规定“第19条 远方人工漏电跳闸试验方法是:电磁起动器中试验电阻的一端接在熔断管的螺扣上,另一端接在外壳上,盖上外盖后送电。”这是最不安全的方法、也是不正规的方法。因为需要停电、验电、放电,需要接入电阻和拆除电阻,所以不安全。因为开关内腔没有专用接地螺栓,接在非专用接地螺栓上属于不正规。这种大保险棒的开关属于淘汰设备,这样要求属于违章指挥。

应当安装使用专用远方漏电试验装置,内部自带试验电阻,免去接入和拆除电阻。

2.井下干式变压器低压侧不能缺少馈电开关

2004年出版的《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的插图中综采工作面干式变压器低压侧缺少馈电开关、直接供电给组合磁力启动器(如下图),具有两个错误:①缺少检漏保护,不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五十三条规定“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②缺少真空断路器用以可靠切断短路电流。

干式变压器低压侧必须有总馈电开关,才能具有检漏保护装置,才能具有真空断路器。

3.井下干式变压器低压侧不能缺少总检漏保护

《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的插图中综采工作面干式变压器低压侧直接供电给3台馈电开关、缺少总检漏保护(如下图)。这3台馈电开关自带的检漏保护处理并联运行状态,导致检漏保护的灵敏度降低。

干式变压器必须使用总馈电开关作为总检漏保护使用。

4.高压开关壳体不能缺少外接地

《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的插图(下图)中的高压开关的壳体缺少外接地,仅仅接在开关底座上。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当壳体带电后,再经过底座接地,底座和壳体之间可能存在油漆或锈皮,导致保护接地不可靠。所以,高压开关的壳体必须有外接地。注意,电光等厂家生产的低压开关的壳体缺少外接地螺栓,仅仅在底座上有接地螺栓,而且壳体和底座是用螺栓连接的,导致保护接地不可靠。

MT 871—2011《矿用隔爆型低压交流真空馈电开关》规定“7.1.1.8 馈电开关外壳外露的导电部分(例如底座、工作框架和金属外壳),除了不能构成危险的部分以外,均应以良好的电气连接接到保护接地端子上”。

5.低煤层综采工作面不应当安装照明灯

人员需要爬行才能移动的低煤层综采工作面,不安装照明灯比安装照明灯更加安全,因为支架较低容易挤破电缆发生电火花危险,也因为支架较低查找电缆破口困难。虽然煤矿安全规程要求“必须安装照明灯”,可以制定专项安全措施不用安装照明灯。

6.皮带机堆煤传感器要求不高于卸载滚筒不合理

《GB51145-2015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15.3.8 堆煤传感器吊挂高度不应高于卸载滚筒下沿”。这个要求不太正确,应当更正。

由于受巷道高度影响,做不到传感器高于卸载滚筒下沿,所以规定高于卸载滚筒下沿是不合理的。如下图。

7.皮带机堆煤传感器要求在卸载滚筒正前方不合理

丁字型搭接的皮带机,做不到“吊挂在卸载滚筒正前方”,也做不到“落煤点的正上方”。正确的方法是落煤点后500mm的正上方500mm处。如果安设在煤流接触挡煤板的正上方,则属于效果差,因为堆煤较高了才能触动传感器。

序号

失效

效果差

1

传感器距离卸载滚筒较近或在煤流的抛物线内(出煤就碰触传感器了)

同向运输的皮带机未安设在“卸载滚筒正前方”或“落煤点的正上方”,但是发生堆煤后能够自动停机

2

传感器紧贴挡煤板、溜煤筒,堆煤后不能推动传感器

吊挂点超过“500mm”的规定,但是发生堆煤后能够自动停机

3

传感器过高或过远,发生堆煤后触及不到传感器。因为堆煤到一定程度后,煤将向后方拥堵

4

开机后试验传感器不能自动停机

8.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站内报警与复电

2009年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总局19号令)第一百零三条规定“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工作面爆破和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2019年发布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工作面爆破作业或者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上级领导考虑到工作面有人时反向风门打开或关闭都有弊端,如果打开时存在突出的高浓度瓦斯风流会涌入进风巷道造成危害,如果关闭时里面的人员打不开风门(受气压影响)无法逃生。所以细则中就不提这个规定。如果采用均衡风门就可以解决这两弊端。但是有的专家说细则和《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四条都是规定反向风门,没有说均衡风门可以代替反向风门。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第一百一十八条应当将“反向风门”修改为“均衡风门”。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四条应当修改为“进、回风井(包括主通风机房安全出口)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条联络巷中,必须砌筑永久性风墙;需要使用的联络巷,必须安设2道联锁的均衡风门或者2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2道反向风门”。

9.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站内报警与复电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九十八条 表18

设置地点

报警浓度

/%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0.5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

≥1.0

≥1.0

<1.0

瓦斯抽采泵站电源

如果第四百九十八条的栅栏属于瓦斯抽采泵站内的下风侧,应当≥0.5%报警、<0.5%复电。也就是《AQ1029-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表1的规定

设置地点

报警浓度

/%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栅栏外

≥0.5

≥1.0

<0.5

瓦斯抽采泵站电源

临时抽采瓦斯泵站排入回风巷的瓦斯管路出口的栅栏外缺少甲烷传感器的规定。因为《煤矿安全规程》有如下规定。

第一百七十一条 矿井总回风巷或者一翼回风巷中甲烷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0.75%时,必须立即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第一百七十二条 采区回风巷、采掘工作面回风巷风流中甲烷浓度超过1.0%或者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5%时,必须停止工作,撤出人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一百八十三条 设置井下临时抽采瓦斯泵站时,抽出的瓦斯排入回风巷时,在排瓦斯管路出口必须设置栅栏、悬挂警戒牌等。

建议修改为下表

设置地点

报警浓度

/%

断电浓度/%

复电浓度/%

断电范围

地面瓦斯抽采泵房内

≥0.5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下风侧

≥0.5

≥1.0

<0.5

瓦斯抽采泵站电源

井下临时瓦斯抽采泵站管路出口下风侧栅栏外

≥0.75

≥1.0

<0.75

三、用一种标准更正另一种标准1.皮带机温度传感器不应该检测滚筒瓦座

《GB51145-2015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15.3.7和16.5.5 热电偶式超温洒水传感器应固定在主传动滚筒瓦座(轴承座)上”。这个要求不正确,应当更正。

驱动滚筒打滑产生的高温在滚筒表面,如果这个高温传递到轴承座需要经过滚筒的筋、轴、轴承,需要很长时间,还有温度的损失。所以监测轴承座是不正确的。应当按照《NB/T 10048-2018煤矿在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的规定“7.6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沿驱动滚筒中部(轴向),距滚筒表面距离应符合厂家要求范围内。”

2.皮带机红外线传感器不应该照射滚筒轴承端盖

《GB51145-2015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16.5.5 红外线传感器发射孔应正对主传动滚筒轴承端盖。”这个要求不正确,应当更正。

驱动滚筒打滑产生的高温在滚筒表面,如果这个高温传递到轴承端盖需要经过滚筒的筋、轴、轴承、端盖,需要很长时间,还有温度的损失。所以监测轴承端盖是不正确的。应该《GB51145-2015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15.3.7采用红外线传感器时,传感器发射孔应正对主传动滚筒处检测,传感器与主传动滚筒间距应为300mm—500mm”。

3.皮带机双驱动不应该只安设1个温度传感器

《GB51145-2015煤矿电气设备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规定“16.5.5 有2套驱动装置时,温度传感器应安装在距离卸载滚筒较远处的主传动滚筒轴承端盖上”。这个安设数量要求不正确、位置要求也不正确,应当更正。

双驱动滚筒的带式输送机,因故单机出力时(另一台偷停或液压连轴接缺液等),就是单滚筒打滑,所以双驱动滚筒都需要监测温度,只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是不合理的。应当按照《NB/T 10048-2018煤矿在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行业标准)的规定“7.6 a)每一个驱动滚筒处至少安装一个温度传感器”。即安设2个温度传感器。

4.皮带机烟雾传感器不应该安设在驱动滚筒正上方

《NB/T 10048-2018煤矿在用滚筒驱动带式输送机安全运行规范》规定“7.8带式输送机烟雾报警装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a)烟雾报警传感器安装在驱动滚筒回风侧,对于用卸载滚筒作驱动滚筒的胶带输送机,烟雾传感器安装在滚筒的正上方;

b)连采机后配套带式输送机烟雾传感器安装在距上带面,距下风流侧驱动滚筒1000mm处”。

上述这个要求不正确,应当更正。

驱动滚筒打滑产生的烟雾,受巷道风流的影响,不会垂直向上飘动,只会沿着风流向斜上方飘动,所以规定烟雾传感器安设在驱动滚筒正上方和1000mm处是不合理的。应当按照《AQ1029-2019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行业标准)规定“7.6在带式输送机滚筒下风侧10m——15m处应设置烟雾传感器”。

5.煤矿井下淘汰油开关

2004年出版的《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的插图(下图)中的高压开关是油开关。属于淘汰设备,禁止在煤矿井下使用。

国家局2008年3月49号文件第二批淘汰“油断路器”。总局2015年7月第一批淘汰“煤矿井下油开关”。

6.煤矿井下淘汰油浸变压器

2004年出版的《煤矿井下供电的三大保护细则存在问题》的插图(下图)中的变压器是油浸变压器。属于淘汰设备,禁止在煤矿井下使用。

国家局2008年3月49号文件第二批淘汰“KSJ、KSJL系列变压器(油浸变压器)”。总局2015年7月第一批淘汰“煤矿井下油浸变压器”。

四、用道理补充标准1.平衡无压风门优于反向风门

平衡无压风门受到正向风流和反向风流都吹不开,可以代替反向风门和正向风门。

2009年制定《防突规定》时考虑到反向风门如果关闭时,人员无法打开风门逃生(受气压影响),所以就规定“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2019年制定《防突细则》时考虑到如果反向风门不关闭,突出的瓦斯将涌入进风区域。也就是反向风门关或开都存在问题。所以就不提及反向风门的开闭规定。

平衡无压风门解决了上述难题。关闭状态时,人员能够打开风门逃生,也能阻止瓦斯涌入进风区域。所以平衡无压风门比正向风门和反向风门优越。

2009年《防突细则》

2019年《防突规定》

第一百零三条 在突出煤层的石门揭煤和煤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人员进入工作面时必须把反向风门打开、顶牢。工作面爆破和无人时,反向风门必须关闭。

第一百一十八条 在突出煤层的井巷揭煤、煤巷和半煤岩巷掘进工作面进风侧,必须设置至少2道牢固可靠的反向风门。风门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4m。

2.主通风机房安全出口必须有反向风门或平衡无压风门

《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进、回风井之间和主要进、回风巷之间的每条联络巷中,必须安设2道联锁的正向风门和2道反向风门”。个别煤矿就以这个规定为理由,拒绝在地面主通风机房的安全出口增设2道反向风门。说“安全门的外面是地面,不是进风井筒”。

矿井因故反风,人员主要通过回风井逃生。如果地面主通风机房的安全出口缺少反向风门,必须将正向风门用插销插住以防吹开。这样就存在两个隐患,①人员无法出来;②如果强行打开,就会将风流短路。所以,地面主通风机房的安全出口必须增设2道反向风门或平衡无压风门。如果检查时发现门外有插销装置,估计里面缺反向风门,应当打开验证。

对于安全出口没有反向风门的煤矿,考虑到安设平衡无压风门不需要改变基础设施,只需要将现有的正向风门更换为平衡无压风门就行。

石港煤矿、景福煤矿、新大地煤矿主通风机房的安全出口曾经都没有反向风门。新大地煤矿将原有的正向风门更换为平衡无压风门的经验值得推广。

开元煤矿的米家风井的安全出口的风门外也曾经有插销装置,不知里面是否有反向风门或平衡无压风门。

3.井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每天进行1次漏电试验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五十三条规定“每天必须对低压漏电保护进行1次跳闸试验。每班使用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因为煤电钻比其它低压电气设备危险性高,所以要求煤电钻的试验要多。

人员接触煤电钻多,而且移动也频繁;人员接触其它低压电气设备少,移动也少;人员接触照明灯更少,移动也更少。因为找不到井下照明信号综合保护漏电试验周期的规定,不应该要求比照煤电钻的规定,而应当比照低压检漏保护的标准每天进行1次漏电跳闸试验就符合道理了。

4.采掘工作面3300V每班进行1次漏电试验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五十三条规定“井下低压馈电线上,必须装设检漏保护装置或者有选择性的漏电保护装置,保证自动切断漏电的馈电线路。每天必须对低压漏电保护进行1次跳闸试验”。 这是对低压供电的规定,未包括高压3300V。而采掘工作面的3300V用电设备更加有危险性,所以必须对3300V供电系统每班进行1次漏电跳闸试验。

5.立井敷设电力电缆应当有可靠的保护措施

《煤矿安全规程》第四百六十二条规定“在总回风巷、专用回风巷及机械提升的进风倾斜井巷(不包括输送机上、下山)中不应敷设电力电缆。确需在机械提升的进风倾斜井巷(不包括输送机上、下山)中敷设电力电缆时,应当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这是对主副斜井的规定,未包括立井。而立井敷设电力电缆更加有危险性,例如2017年3月9日双鸭山矿业公司东荣二矿副立井口违规电焊引发电缆着火,烧断4根提升钢丝绳(井塔式摩擦提升机)造成坠罐17人遇难,电缆短路持续电弧极易烧断钢丝绳。所以立井中敷设动力电缆时,必须有可靠的保护措施,并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6.副立井安全门与摇台的正确顺序

2016年检查晋煤集团成庄矿时发现罐笼到位时,安全门先打开、摇台后放下;人员进入罐笼后,摇台先抬起、安全门后关闭。这样的顺序使得摇台开口的时间长,存在隐患。矿方的理由是《煤矿安全规程》第三百九十五条未对安全门和摇台的顺序做规定。

正确的顺序是:罐笼到位时,摇台先放下、安全门后打开;人员进入罐笼后,安全门先关闭、摇台后抬起。绝大多数煤矿(包括晋煤集团长平矿)是这样的,也告知成庄矿去长平矿学习。

7.主副局部通风机的切换

几乎所有厂家生产的双风机双电源开关,都具备主风机停机自动切换至副风机、副风机停机自动切换至主风机。

有专家提出“副风机停机不应该自动切换至主风机”属于隐患问题。对于这个切换方法,找不到允许的规定,也找不到禁止的规定,同时也想不到这个切换方法有哪些弊端。所以有待论证,暂时不宜作为问题提出。

8.应检查瓦斯的高冒区

巷道高冒区域大于0.5m3并且风流速度低于《煤矿安全规程》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最低风速(架线电机车巷道1.0m/s,输送机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掘进中的煤巷和半煤岩巷0.25m/s,掘进中的岩巷、其他通风人行巷道0.15m/s),就属于应当定期检查瓦斯浓度的高冒区。

不能仅仅根据高度就要求煤矿检查瓦斯浓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