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诗经启蒙课7人美家和)

【首先,请朗声读诗】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每一次读诗,我们希望能首先养成一个习惯,先至少朗声读上两遍。第一遍熟悉其文字与发音,第二遍达到一种节奏韵律的起伏感,再读完有关诗的注解后,回过来再读第三遍,这个习惯适用于读一切诗。

《桃夭》是诗经传唱度最高的诗歌之一,一般认为是新婚时对新娘的祝福。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樛木》、《螽斯》、《桃夭》这连续三首组成了一个系列,分别是对新郎、新婚夫妻、新娘的祝福,我们不妨称之为“婚礼三部曲”吧。

当然,还是那句话,这几首诗初始并不见得是有直接关系的。比如从歌咏起兴来看,螽斯(蝗虫)活跃的时间一般认为在夏季,而桃花盛开的时间一般在春季。

上海画家韩伍绘 · 诗经人物画《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夭夭,形容桃花新开时的鲜艳茂盛。 这里闲扯一乐,因为“桃之夭夭”的传唱度太高,还衍生了“逃之夭夭”的诙谐之语。不过我们看“夭”的篆文,确实像一个人在奋力逃跑的样子。 灼灼,形容桃花像火一样鲜活明亮的感觉。这是最早的以火形容花的诗句,我想“日出江花红胜火”未尝不是这个诗风的千年遗韵。 ,同“花”,在金文中花和华是同一个字。而且我们所用的中华一字,实际上也和我们与花的文化渊源有关,这个不在这里详说。

,这。 在庄子《逍遥游》中很多“之”的这个用法。 ,本意是子女,后来作为一种亲昵的称呼,也延伸为对男子的尊称。结合诗经《击鼓》篇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我们可以再这里把本诗联想为实际上是新郎对新娘的祝语。 ,我在本公号千字文系列(16)“遐迩一体,率宾归王”中做过解释,归的左边是止,右边是妇,其本意就是女子嫁人,我们今天也依然把女子嫁人说她找到了她的归宿。 ,善,在本句指家庭和顺之善。 上一篇《螽斯》的“宜尔子孙”,宜是指多子多福的善。虽然在具体词义上有区别,但实则意涵想通。 室家,即家室,夫妻组建家庭,今天我们仍然称已婚的人说他是有家室的人。家和室在经学中各有解释,因为我们只是诗经初读,经学解读不在这里细说。

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诗经启蒙课7人美家和)(1)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在这里是语助词,相当于叠词的作用。有蕡即是蕡蕡。 蕡(fén,于省吾先生根据金文考证,认为意为色彩斑驳的样子。桃子将熟,红白相间,有一种斑然的色彩。 ,果实。 (zhēn),树叶茂盛的意思。

本诗被认为是以桃花甚至是以花形容女子的文学始祖,可以说“人面桃花相映红”这样的诗句正是它的遗韵,同时我们前面提到过,它还是以火形容花的文学始祖。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这样的诗句美感是很明朗而又有层次的,既有工笔又有写意感。无怪乎能传唱千古,妇孺小儿都能口耳相传。

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诗经启蒙课7人美家和)(2)

本诗咏物、人、情的联系和叠咏的层次,在我们前面所谓婚礼三部曲中最是美妙的。

第一段,写桃花当季盛开得鲜艳茂盛,花是植物生育的象征,就犹如女子到了适婚的青春年龄,那样的美丽动人。新婚的女子,带着美好的状态来与男子组建家庭,和睦家人。 第二段,写桃花枝上开始结果实,就犹如女子将来到家中生养子女,承担家庭延续的信仰。第三段,写桃树枝繁叶茂,就犹如女子持家有方,令家族开枝散叶兴旺蓬勃。

在新婚之时,丈夫对妻子说着让我们共同来经营好家庭生活这样的祝语,实则要比山盟海誓更能打动人心。

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诗经启蒙课7人美家和)(3)

唐寅·《桃花坞写生图》

最后,在悠扬的音乐声中,让我们再朗声读一遍《桃夭》。在中国人的生活哲学里,女子的美丽是浑然一体的,既在于外在的如桃花一般鲜艳,也在于内在的如桃花一般接花接果开枝散叶,需和睦家庭,兴旺家业。吟咏之间,何妨体悟一下:今天的人们对于家庭关系的理解发生了很多变化,但家庭的延续与和睦仍然是我们生活中最根本的需要。

关于诗经的基本知识和常识(诗经启蒙课7人美家和)(4)

照例贴上作业,手抄金文大篆《桃夭》一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