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的感悟(从另外一种角度)

道德经第二十九章的感悟(从另外一种角度)(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一、解析字义

原作“穌”,是一种古乐器。字由“侖”(音 yue ,古乐器名,表义)和“禾”(表声)构成。《尔雅》:“大笙谓之巢,小者谓之和”。

像一个直立的人形。古代人早就把人类看作“万物之灵”,是伟大的,所以用以表示“大”义。甲骨文和金文中,“大”、“太”二字常通用。

形声字。心表意,篆书形体像心脏,表示心中怨恨;夗表声,指侧卧曲膝,表示怨者屈而不得伸。本义是怨恨。

“必”是“秘”(义为“柄”)的本字。甲骨文“必”字像一把有长柄的水勺子,旁边有水滴;柄上的斜画是表示器具的柄的指事符号。

有字,甲骨文以“又”为“有”;又以“土”为“有”。金文在“又”下方加“月”(就是“肉”)旁,表示“取得”、“占有”的本义。引申为“存在”、“发生”等义。

馀通余。繁体字餘。从食从余。“余”本意为“剩下的”。“食”和“余”联合起来表示“用餐后剩下的食物”。本义:吃剩的食物。

本义是“判罪”。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大手抓住一个囚徒,给他戴上手梏的样子。如《韩非子》“闻死刑之报”,用的就是本义。

以字是耜( si )的初文。“耜”是古代农具“耒”下端铲土的部分。由使用农具而训“用”、“使用”。《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意思是不使大臣怨恨没有被任用。

甲骨文“德”字中的“彳”或“行”表示道路、方向;“直”用眼睛直视的样子表示正直。金文又加上“心”。一按正直的准则去做、去想,就是“徳”。本义是“道德”。《易经》:“君子进德修业”。

在一间静静的屋子里,有一个女子手置胸前,安详地坐着(古人习惯席地跪坐),本义是“安定”、“舒适”、“安全”。

可字的字形由斧头和嘴巴组成,本义是许可,肯定的意思。如:《史记》中:“始皇可其议!”后来,可字引申出能够,适合,值得等含义。

甲骨文的字形是一只手牵着大象,让它为人们干活。本义是作。

甲骨文善字从羊(即“祥”)从“目”,表示看来十分美好。金文“善”的下部变为二“言”,表示两人用吉祥的话交谈。《论语》:“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又通“膳”。

本义为“正”、“直”。《易经》“濡其首,有孚失是。”集解:“是,正也。”金文“是”字上部似是日晷之类跟太阳有关的事物;下部原是“止”(后变为“正”),表示循着正确的方向走。

原来指“聪明的人”;后来指“具有最高智慧和道德的人”。字形由“人”、“耳”、“ロ”组成,表示这是一个耳聪口敏的人。古文“圣”、“听”是同一个字。

象形字。甲骨文和金文“人”字像一个侧立的人形,这个人还向前伸出了一只手。

甲骨文“执”字十分清楚地表示这是一个人的双手被枷锁扣住的样子。字的本义是“拘捕”。如《左传》:“执邾悼公(邾国的君主),以其伐我(我国)故”。

甲骨文的字形像一只左手的形状,但是已经简化为文字符号。金文开始写作“左”。“左”有“辅助”、“帮助”义,后来这种意义写作“佐”。

字原作“韧”(韧字少一点),像用刀在竹木上面雕刻记号。杨统碑:“镌石立碑,韧铭鸿烈。”本义是“用刀雕刻”。后加“大”或“木”。《诗经》:“爰始爰谋,爰契我龟。”引申为“证明文书”、“兵符”、“投合”等义。

而字的字形,像人的胡须下垂的样子。后来本义不存,多用于连词或代词。

不是胚的本字。甲骨文的不字的横画表示地面;下面的须状线表示种子萌发时首先向地下生长的胚根。后来假借为否等。

会意字兼形声字。在甲骨文中,“责”字上边为“束”,下边为“贝”,其本义是索取财物。如《说文》:“责,求也。”在古代,“责”也可用作名词,表示欠别人的财物,也就是债务,后来被“债”取代。“责”则字引申为责备、斥责、惩罚等义。

“于”是“迂”、“纡”的本字,本义为“曲折”。较早的字体像在“干”字形的水道旁边,有一条曲折迂曲的线,表示行路时要绕着走。常用作介词,通“於”。简化字以“于”代“於”。

有字,甲骨文以“又”为“有”;又以“土”为“有”。金文在“又”下方加“月”(就是“肉”)旁,表示“取得”、“占有”的本义。引申为“存在”、“发生”等义。

一个人侧面站着,手向上前方高高举起,他的大嘴正在发布命令。本义是“主持”、“掌管”。现代汉语里还有“司令”、“司法”、“司仪”等词。甲、金文通“后”。

无字的繁体形式为無,是“舞”的初文,本义为跳舞,是一个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其字形很像人执牛尾跳舞的样子。后来,“無”简化为“无”,意思是没有,而表示“跳舞”之义时则由“舞”代替。

繁体徹。甲骨文的字形,一边是手,一边是食具,表示“吃完把食具撤去”。《左传》:“诸侯相见,军卫不彻,警也。”古书通“撤”、“澈”。简化字作“彻”。

天字最初的含义是头顶,人的头顶上面就是天。

道字的本义是引导的意思,如:屈原的《离骚》中,“来吾道夫先路”。道字后来又有了道路的意思,如:《诗经》中的:“周道如砥。”

形声字会意字。見(见)表意,表示关系亲近的人经常相见;辛表声。篆隶楷从見(见),亲声。简体字从立、从木,以林木彼此靠得近表示亲近。本义是感情深、关系近。

常字最初是裳的本字,本义是穿在下身的衣服。也泛指衣服。也有天子之旗的意思。后来常字有了经常,普通和恒久的含义。

本义是“给予”。较早的字形像上下各一双手持象牙相交付的情况。引申为“交往”、“参与”、“党与”等义;并用作虚词。又通欤、举。

二、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解析:

和解深重的怨恨,必然还会有残余的怨恨;站在道德的高度来判罪,如此应对怨恨,怎么可以算是妥善的办法呢?

(比如: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因此,圣人保存借据,但并不强迫别人偿还债务。

有德的人就像保存借据的圣人那样宽容(不会去天天催收),没有德的收债人不断催收,彻查到底。(如:高利贷,天天催收)

自然规律(天道)没有感情,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