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身上有什么图案(清代北京寒冬里的蝴蝶会)

康熙、雍正年间,天下太平已久,北京的士人们经常聚集宴会。

《燕京杂记》中提到一种“消寒会”,大多是在冬季,士大夫聚到一起,围炉饮酒,轮流做东。吃过喝过之后,再一起谈论诗文,或者切磋书画。一般是九个人成局,轮转一圈正好是九天,取“九九消寒”之义。

蝴蝶身上有什么图案(清代北京寒冬里的蝴蝶会)(1)

还有一种“蝴蝶会”,指的是每一个参加者自带酒菜,一起聚饮。按照《亦有生斋集》的说法,北京城中流行的做法是,每人带一壶酒、一碟菜“醵饮”。所以,实际上应该写为“壶碟会”。

《清稗类钞》中有“醵资会饮”一条,详细介绍这类聚餐如何摊派费用。一种是轮流做东,费用全由东家一个人来出,称为“车轮会”,又名“抬石头”。第二种是每次聚餐的费用大家均摊。第三种是大家均摊一部分费用,另一部分由某个人承担。

第四种最有意思,名字叫做“撇兰”,有点像抓阄,但形式很带雅趣:假如聚餐的费用大致要十块银元,事先由一位擅长画兰的人画上一丛兰花,有几位朋友赴宴,就画几茎兰花,在每茎兰花的根部标上一个钱数,有的多一些,有的少一些,而且有一茎兰花根部不标钱数,加起来总数正好十块银元。

然后把画页折叠起来,遮住兰花的根部,不让大家看到。每个参加宴会的人选一茎兰花,在叶端写上自己的名字,最后一茎兰花留给画兰者。

最后把画页展开,每个人所选的那茎兰花根部标的是多少钱,他就出资多少。其中总有一位幸运者可以白吃一顿,全看各人的手气,很有意思。

蝴蝶身上有什么图案(清代北京寒冬里的蝴蝶会)(2)

《亦有生斋集》的作者赵怀玉,字味辛,乾隆四十五年考中举人,做过青州府同知。

赵怀玉和洪稚存、张船山、吴山尊等几位朋友曾经搞过陶然亭雅会,很有名气。雅会的约定也不同凡俗,就是日期并不固定,只要哪一天北京下大雪,大家都要赶到陶然亭来饮酒聚会,对酒吟诗。最有意思的是:哪个人最后一个赶到,当天的酒钱就由他出。

这样的约定,这样的聚会,听起来实在有意思。也因此,他们的聚会一时间名闻京城。

这几位都是恃才傲物之人,其中的洪稚存为人清狂,常去陶然亭,看见有人聚会饮酒,尽管不认识人家,也要凑过去,强饮一大杯酒,吟一句“如此东君如此酒,老夫怀抱几时开”。然后一笑离开。

做为都城,北京的这种聚会场合很多,主题大多是喝酒吃饭。时间长了,各人在酒席上的习惯也被众人所知,因此有了自己的绰号,比如酒王、酒相、酒将。有人因为年轻没有留胡须,被戏称为酒后,或者因为年纪最小,被称为酒孩儿。

蝴蝶身上有什么图案(清代北京寒冬里的蝴蝶会)(3)

要组织消寒会、蝴蝶会这种聚会,挑选成员很有讲究。大家应该趣味相当,财力相当,最好都是有闲人,不然今天你有事来不了,明天他忙公务脱不开身,很让大家扫兴。而且其中要有三两个趣人,免得场面太沉闷。

要保证聚会的质量和新鲜感,就不要安排得太频密,人数也不能太多。

最后看看聚会的食物。

清代北京人的主食主要是面食,《长安客话》中曾经概括北京的面食,非常简洁,就是三种饼,分别是汤饼、笼饼和胡饼。

汤饼是指“水瀹而食者”,就是面条,包括蝴蝶面、水滑面、托掌面、切面、挂面、冷淘面、温淘面等等。馄饨和水饺也被归入这一类。

蝴蝶身上有什么图案(清代北京寒冬里的蝴蝶会)(4)

笼饼是指“笼蒸而食者”,又称“炊饼”,就是蒸饼、蒸卷、馒头、包子等等。

胡饼是指“炉熟而食者”,包括烧饼、麻饼、薄脆、酥饼、髓饼、火烧之类。

至于菜肴,北京聚集了各地的人士,大家口味不同,但清代时北京有名的菜馆也很多,很容易安排各种菜肴。

于左 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