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青山黄河咆哮的唯美诗句(一味叫嚣与口号)

七绝难不难写?如只是写成符合格律平仄的四句话,真不难。但要读者读完这四句话,并感受到某些强烈的情感,作者则需要在文字与手法上下大功夫不可。下面以例子来分析详解,诗词文字要懂得取舍,合理与妥帖为上。

赞美青山黄河咆哮的唯美诗句(一味叫嚣与口号)(1)

瀑 布--原 作

万丈悬崖幽谷鸣,一帘飞泻复奔腾。

排荆涌上长征路,到海犹存拍岸声。

瀑 布--改 作

识遍天衢浊与清,一流飞泻出云层。

漫言落地无消息,到海犹存拍岸声。

这首诗声威与气势俱有,主要在于第四句相当不错。可惜通篇读下来可以发现一个问题,虽有气势可余味不足。仔细品读研究,造成这种感觉的原因,是前三句不着力。有可提升的空间,尤其在气脉上看似气势足,但都比较虚浮的呼喊式气势。意象有而具象不足。

比如第一句“万丈悬崖幽谷鸣”,以"万丈悬崖"描写,看似气势不凡,但后三字“幽谷鸣”不响,而且这样一组合,都是形容词来表达,而非客观呈现让读者自己感知这种气势,作足了势而叫不响,与哑炮何异,如何给读者印象?不如割舍掉这无关大局的虚景,以"识遍天衢浊与清"的实情句代之,则可以与结句首尾呼应,激活全盘。

赞美青山黄河咆哮的唯美诗句(一味叫嚣与口号)(2)

次句的“一帘飞泻复奔腾”也同理,如何飞泻,没有承托,如何奔腾也没有刻画,故此这种形容词方式的描写也是虚景,给读者的感官刺激不够强烈的。而且"帘"字也太小家子气了,易作"流"如何?末三字“复奔腾”类似可有可无的"调研员",只是来过个场的泛泛而谈,难起什么作用。

不如以"出云层"三字代镇其位,这是对前面“天衢”“飞泻”描摹刻画,互相呼应衬托,故此气象明显不同,读者读完脑海里会产生比较鲜明的瀑布形象的。虽然“层”字不在其余两韵脚的平水韵部上,但读起来不感到别扭,故此放过这个问题。其实,或可用“白云惊”或者“出云惊”代替,但总感觉味道略欠缺,与整首的气脉上也略有出入,故不用。

赞美青山黄河咆哮的唯美诗句(一味叫嚣与口号)(3)

原作的第三句在道理与意思上都讲得通,干劲也足,但失之浮夸,很有点大跃进时期高喊"亩产万斤"的味道。现在是新时期,这种旧式标语口号体应当少用,用多了老干体嫌疑。

换为"漫言落地无消息"作转,似乎颇为适宜。这样写,既对前面飞泻的气势做总结,也有瀑布落地平缓后,气势没那么足的现实描写。而且还递进一层抖个小包袱,引起读者好奇心。为何不要说落地后无消息呀?不是落地后成为河流了嘛?这种写法就多了一层类似浪漫的氛围。原作的平铺直叙,到结句给读者的意外惊奇的味道就弱了。

赞美青山黄河咆哮的唯美诗句(一味叫嚣与口号)(4)

原作的结句大好,四句中最可取的就是这句,有诗人的出人意料之浪漫思维。这句如大象之足,立地不可动摇。正是因为篇中有此绝响,才能迫使前三句改造自新,跟上队伍。有这一句,整诗的层次提高很多。

从前面瀑布的威势气概到第三句转折,再到这一句的出人意料,整首诗就不单是写瀑布外在的气势威风了,而是有一种不受挫折、勇往直前永不屈服的精神了。在字面外有不屈之精神,是不是?原作略微好像有这么一点精神在内,但是整体读起来没这么强烈,很微弱。这就是调整前后的整体气脉问题了,经过梳理,气脉加强很多。

#诗词##原创诗词##唐诗宋词##诗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