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棋不定故事带来的启发(暗示效应的两个结果)

举棋不定故事带来的启发(暗示效应的两个结果)(1)

故事一、贴标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由于兵力不足,而战争又急需一批军人。

于是,美国政府就决定组织关在监狱里的犯人上前线战斗。

为此,美国政府特派了几个心理学专家对犯人进行战前的训练和动员,并随他们一起到前线作战。

训练期间心理学专家们对他们并不过多地进行说教,而特别强调犯人们每周给自己最亲的人写一封信。

信的内容由心理学家统一拟定,叙述的是犯人在狱中的表现是如何的好、如何改过自新等。

专家们要求犯人们认真抄写后寄给自己最亲爱的人。

三个月后,犯人们开赴前线,专家们要犯人给亲人的信中写自己是如何地服从指挥、如何地勇敢等。

结果,这批犯人在战场上的表现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他们在战斗中正如他们信中所说的那样服从指挥、那样勇敢拼搏。

【启示】后来,心理学家就把这一现象为“贴标签效应”,心理学上也叫暗示效应。 当一个人被一种词语名称贴上标签时,他就会作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为与所贴的标签内容相一致。 这种长久的心理暗示,真的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你现在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认知,就是你未来会成为 的样子。 其实,别人给你贴上什么标签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给自己贴上什么样的标签。 时时向正能量渴求,你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举棋不定故事带来的启发(暗示效应的两个结果)(2)

故事二、 滴答声

一个犯人被告知将被处极刑,行刑的方式是在他手臂上割一个口子,让他流尽鲜血而亡。

次日一早,犯人就被带到了个房间里,墙上有个小孔,刚好可以把一条胳膊伸过去。刽子手把犯人的一只手从孔中穿过,在墙的另一边,用刀子在犯人的手上割开一个口子,在手下边还放着一个瓦罐来盛血。

“滴答,滴答……”血一滴滴地滴在瓦罐中,四周静极了。墙这边的犯人就这样静静地听着自己的血滴在瓦罐中的声音,他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向那条胳膊涌去,越来越愉快地流向那个瓦罐。不一会儿,他的意志也随着血流走了,他无力地倒下来,死了。

其实,他手上的那个小口子早就不流血了,刽子手身边的桌边上放着一个大水瓶,水瓶中的水正顺着一个特制的漏斗软管往下边的水罐中滴。

举棋不定故事带来的启发(暗示效应的两个结果)(3)

【启示】消极是心理的毒药。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让犯人自己杀死了自己。而事实上就是这种心理暗示摧毁了犯人求生的欲望,加重了犯人的恐惧。 心理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不但能影响人的心理与行为,还能影响到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消极的暗示能扰乱人的心理、行为以及人体的生理机能;而积极的暗示能起到增进和改善的作用。所以还是要有积极的心理暗示,这样对于成长的帮助是巨大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