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过年绘画(圳在过年艺文过大年)

南京过年绘画(圳在过年艺文过大年)(1)

对于深圳而言,春节不是一个时间名词,而是一个空间名词。它是一个平行于996、平行于卷的另外一个世界,它有关掉工作群的安静,有睡到自然醒的“真·躺平”,有年花锦簇的慢生活……在空城时代的深圳春节,演出不多,商演更少。而今,深圳成为一部分人愿意留守的城市,成为一部分人愿意投奔的城市,春节的文化演出亦在突围而出。年轻一代的创作者探寻互联网语境下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新实践,中流砥柱的演出机构们亦在尝试摆脱空间的束缚,构建现场与线上两种渠道、不同圈层的文化凝聚力。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于长江表示,深圳需要建构一个不同于以往旧结构和旧认同的、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人文社会结构。“移民城市的深圳是一个元城市,地理物理意义在弱化,心理归属、人文偏好兴趣、产业供应链、社会纽带、行业关联感、科技效果效应等意义的认同可能更多。”而春节期间,突破剧场空间的艺文与演出,无疑是一次兴趣与精神的归属。

南京过年绘画(圳在过年艺文过大年)(2)

“春节内卷”,95后用国乐探讨深圳春节的新看法

腊月二十四,B站上线了一个全新的国乐厂牌——“好吃乐府”。首发作品是一首名为“春卷”新国乐作品。“有对象了吗?”“升了吗?”“生了吗?”“涨了吗?”“增肌了吗”“植发了吗?”“早C晚A了吗?”……春节期间,来自七大姑八大姨叽里呱啦的一波问题几顿问询,是每一个回乡人的“春节恐慌”。而几个深圳95后将经典的春节乐曲重新解构并创作,用琵琶、二胡、笙、唢呐、竹笛这些乐器拟声成为七大姑八大姨的腔调,用音乐演绎了一场家族围观的“春节内卷”。

吴俊翰,96年生的深圳人,他既是《春卷》这个作品的男主角,也是制作人,更是因为作品上线后,有了新的网名“卷男”。“春卷,就是春节内卷的意思。想表达出正在遭受内卷攻势的这一类年轻人的无奈和心塞。春节光吃不行吗?春卷不能只是春卷吗?我们说现在的年没有了年味,但伴随而来的是攀比心理的作祟。我们能不能回到那个仅仅为了团聚而过的年?能不能只是陪着奶奶好好地准备年夜饭?特别希望大家能过个纯粹的年,纯粹到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吴俊翰说出了年青一代人对于年的真实感受——年味的消失不仅在于习俗的消失,更在于人情的异化。

在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吴俊翰和一帮千禧生前后的同龄人一起,开启了《春卷》的创作。他们邀请了作曲家从民乐库中找寻适合表达春节时令以及内卷情绪的乐章,最终创作中呈现了包括《金蛇狂舞》、《恭喜恭喜》、《步步高》、《喜洋洋》、《春节序曲》以及《梁祝》在内的8首经典曲目。“传统的民乐创作是单旋律的,而这次,我们用’卷’的创作手法把这些著名的乐曲都卷在了一起。乐曲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平行的,也可能是叠加,有很多有取的和声和对位。我们希望从音乐本身也能表达卷的情绪,这是一种卷的极致,让很更多的年轻人发现音乐的乐趣。”

在《春卷》的视频里,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故事情节的三段起伏,从一开始的七大姑八大姨的絮叨,到卷男跌入到自我世界里的放空,再到新一轮饭桌上、觥筹交错下的极致“春卷”,最终回归,与”卷”和解。

谈回现眼下的这个春节。对于在深圳出生长大的吴俊翰而言,他特别喜欢深圳的春节,这座城市在春节期间变得宁静和悠闲,“不再让人感到焦虑,有了一丝生活的气息。小时候觉得深圳的春节冷清,想要找小伙伴玩,想要热闹。长大了才发现,这是深圳一年到头最舒心的时光,这个时候才可以摘下面具,放下包袱。”

正如他所说,“卷”是深圳51个星期的常态,而春节这一周才是深圳从现实的“卷”中抽离出来,理所当然地躺平,回归生活。从这个维度上来说,“春卷”是四面八方回归故乡的卷,是来自全国各城市GDP、工资、人脉的“卷”凝聚在故乡,凝聚在家族,凝聚在八大姑七大姨的那桌团圆饭上。故乡带来的亲切、温暖、安全的同时,也带着麻烦、攀比和无奈。

B站UP主们很喜欢在视频里上价值。在《春卷》的结尾,亦是如此,它旗帜鲜明地用毛笔写出年轻后浪一代的价值观,“热爱并笃定,卷潮中亦岿然而立 No juan no die,enjoy your life”。“我们还是有所期望,期望这些全年打满的人能在这一刻得到放松,看到视频脸上多一丝真实的笑容,带着热爱和积极的心态前行。”

演出上云,传统机构迎来“元剧场”

对于演出呈现方式的突破,不止在于这些年轻人。1月27日晚,全新音乐视频厂牌inlivein携手音乐家久石让、FUTURE ORCHESTRA(未来交响乐团),在咪咕音乐、咪咕视频、咪咕爱唱和咪视通等平台呈现了一场精彩音乐会——久石让&FUTURE ORCHESTRA甄典系列音乐会。在这场音乐会上,久石让将以指挥的身份,演绎三位不同时代的音乐家的风格迥异作品。

事实上,疫情之后,传统的线下商演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传统的演出公司也开始了云上的探索。深圳交响乐团在一年多前就开始探索了线上演出。在这个春节,除了线下低价公益演出之外,还将于2月1日、3日、5日、7日在喜马拉雅上线“欢庆春节-民乐展播”空中音乐会。

在深圳音乐厅,“云”上新春艺术节则将在新春期间带来一系列的精彩演出。大年初一(2月1日)是深圳交响乐团的2022深圳跨年音乐会,初二是《魅之回响——远古与大地多民族童声合唱音乐会》、初三是《我的祖国——朔风民族室内乐团音乐会》……接连7天,音乐厅官方微信公众号上,线上音乐会以飨音乐爱好者。

刘小姐是深圳某剧场的工作人员,在这一行已经干了十多年。一直以来,对于深圳这座城市来说,演出市场有个特别明显的旺淡季:在过完新春跨年音乐会之后,基本就开始陆续进入到春节假期了,期间可能会偶发地有些群众演艺类演出活动、公益活动和公司包场等,但售票的商业演出基本很少了。“这两年,因为留深过年的原因,我们也会陆续在春节期间安排一些演出。”

在深圳,春节期间,不能安排演出。这是有冒险者在票房败北之后的经验值之谈,并且被后来者承继,成为深圳春节空城时代的一个“习俗”。在大部分的Linda、John回归故乡成为“翠花”“狗蛋”的日子里,在翠花和狗蛋吃着糖葫芦和糖画,携手去逛庙会的时候,远在千里之外的深圳,不仅是城空着,还有满剧院的红色沙发椅空着,等待着他们的回来。

正如刘小姐所说,这两三年来的春节,深圳不再空城,演出也开始回归。不仅如此,还有一个值得关注,就是线上演出的异军突起。在过去的一年之中,虽然元宇宙的概念已经被嚼烂,但如各行各业一样,演出行业也在奔赴这个如星辰大海的浩瀚世界,一个全新的呈现模式。演出上云,在各网络平台全面绽放,正如建构出线上演出的常态。

南都记者在采访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于长江时,他表示,深圳需要建构一个不同于以往旧结构和旧认同的、并凌驾于其上的新人文社会结构。“移民城市的深圳可以是一个元城市,创作一个元体系。在这里,地理物理意义在弱化,心理归属、人文偏好兴趣、产业供应链、社会纽带、行业关联感、科技效果效应等意义的认同可能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论身处何方,不论留深或返乡,都是以对人文生活为粘结、都是对文艺活动有聚焦的深圳人。深圳人的认同在于兴趣与精神的内核。

采写:南都记者 黄璐 摄影:南都记者 胡可 受访者供图

南京过年绘画(圳在过年艺文过大年)(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