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女人怕热不怕冷(为啥女怕冷男怕热)

2021下半年最强冷空气“发货”了据中央气象台,这股寒潮从15日开始横扫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给22省份带来“断崖式降温”,局地降温幅度超12℃,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为什么女人怕热不怕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为什么女人怕热不怕冷(为啥女怕冷男怕热)

为什么女人怕热不怕冷

2021下半年最强冷空气“发货”了!

据中央气象台,这股寒潮从15日开始横扫我国中东部大部地区,给22省份带来“断崖式降温”,局地降温幅度超12℃。

据苏州气象预报,今天晚上开始冷空气将影响苏州,预计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达8~10℃,大降温会出现在17日。

数据显示,每年秋冬之交的10、11月,是脑梗等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那么降温幅度大、风寒效应明显,身体会出现哪些变化?

寒潮中身体出现5个变化

!

浑身发抖

冷风一吹,全身肌肉会紧绷起来。

冷觉感受器兴奋,传入体温调节中枢,引起骨骼肌不自主的节律性收缩,目的是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缓解寒冷。这在医学上称为“战栗性产热”。

在寒风中冷得跺脚,也是基于此原理的本能反应。

!

身体末梢冰凉

外界温度过低时,更多血液会流向身体中心,给重要脏器供应氧气和养分;手指、脚趾、耳朵等末梢部位就会因为血流减少而感觉寒冷。

!

胃部缩成一团

气温较低时,胃肠道疾病高发,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

流清鼻涕

当冷空气进入鼻腔,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就会出现流清鼻涕或鼻孔黏液现象。这属于鼻子对冷空气敏感的一种自我保护性反射。

现在大家出门基本都戴口罩,可以减少冷空气进入鼻腔的机会。

为啥女怕冷,男怕热?

降温后不少女同胞早早穿上秋衣秋裤,但男同志们仿佛不怕冷,有些人在室内还穿着短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差异?

最近,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动物学院的研究人员为此提供了一种新的进化论解释:这种现象并非人类独有,许多雄性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比雌性更喜欢较低的温度。

研究人员说:“男性和女性对温度的感觉不同,这是两性热敏系统在进化上的内在差异,除了其他因素外,这与生殖过程和照顾后代有关。”相关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日的《全球生态与生物地理学》杂志上。

此次,研究人员对生活在以色列的数十种鸟类和蝙蝠进行了深入的统计和空间分布分析,并对有关的国际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回顾。

对文献的研究发现:在繁殖季节,雄性和雌性更可能互相分离,雄性栖息在较凉爽的洞穴中;雌性则在较温暖的地区分娩和抚养幼崽。

在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中也有类似现象。在候鸟中,雄性会在更冷的地方过冬。即使在终生成双成对或一辈子在一起“过日子”的哺乳动物中,也是雄性更喜欢阴凉,雌性更喜欢阳光。

随后,他们对以色列近40年(1981—2018)11000多只鸟类和蝙蝠的信息进行了采样。研究表明,因为温度而出现“隔阂”的现象并不是人类独有的,在许多鸟类和哺乳动物中,雌性比雄性更喜欢温暖的环境,在某些时候如繁殖期,这种偏好会导致两性之间的分离。

就像女性更容易比男性感到疼痛一样,神经机制和荷尔蒙差异会带来感觉差异。研究人员假设女性和男性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热敏机制的差异导致了对温度感觉的不同。

论文主要作者马戈里·科恩博士指出,这种差异有很多进化论的解释。首先,男性和女性之间的分离减少了对环境资源的竞争,并将可能具有攻击性并危及婴儿的男性拒之门外。此外,许多雌性哺乳动物必须在自己还不能调节体温的阶段保护后代,所以它们形成了对相对温暖的气候的偏好。

有人调侃,天冷了主动穿上秋裤,

是人类成熟的标志之一。

那么寒潮中,身体最好主动做到哪些事?

应对寒潮,身体也得“主动”点

主动穿秋裤

从气温上判断,最低气温低于10℃就该穿秋裤,并且随着温度的降低,秋裤也应适当增厚,有研究显示温暖环境让骨骼更强壮。

如果你总觉得双腿冰凉,从户外回来后迟迟恢复不到正常温度,也是时候穿上秋裤,其中以纯棉材质为首选。

外出主动戴帽

冬季外出戴帽子,犹如给人体这个暖瓶加上一个塞子。

冷天,人们若在室外活动不戴帽子,就会有很多热量从头部溜走。临床研究证实,冬季有戴帽子习惯的人群,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的几率明显偏低。

主动吃点暖的

饮品上,首选温开水;还可以通过饮食御寒,葱、姜、蒜、辣椒、牛肉、羊肉等都有助驱寒。

蛋白质所含能量的30%会变成热量从体表发散出去,因此冬天吃高蛋白质的食物有助机体抗寒。要提醒的是,每天吃肉量别超2两。

主动换上有厚度的鞋袜

外出选择有一定厚度,且以牛津、橡胶材质为鞋底的鞋,并垫上鞋垫,隔凉效果好。

卧室要常备一双柔软的平底拖鞋,天气太冷时还要穿上袜子。

每天晚上最好用热水泡脚(水温40℃左右为宜),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主动晒太阳

在阳光充足的时段和地点晒晒后背(室内),时间以10~20分钟为宜,晒到身体暖洋洋、微微出汗即可。

编辑:文刀

本文编辑自:生命时报、天天科普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苏州Q3:948033090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