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唱腔(听传统的骨子老戏)

京剧《捉放曹》的故事选自三国,也是一出传统的骨子老戏,深受广大戏迷票友的喜欢。故事说的是:“三国时,曹操刺杀董卓未遂,改装逃走,至中牟县被擒。公堂上,曹用言语打动县令陈宫,使陈弃官一同逃走。行至成皋,遇曹父之故友吕伯奢,盛邀曹、陈至庄中款待。曹闻得磨刀霍霍,误为吕存心加害,便杀死吕氏全家,焚庄逃走。陈见曹如此心毒手狠,枉杀无辜,十分懊悔,宿店时,趁曹熟睡后独自离去。”多少年来,这出戏久演不衰,成为老生和花脸合作的对儿戏中非常受重视的一出戏。

《捉放曹》从“过庄”开始,“戏核”是“行路”和“宿店”的几段唱腔。这种余派的演法,始自余叔岩先生,后学者孟小冬先生等人,也是这样的演法,一般都不露演“公堂”一折。这样一来,这出戏就成为纯粹的“褶子戏”。从这出戏的故事的完整性来分析,应该是“出关、公堂、过庄、杀家、行路、宿店”几场连演,才显得更加有戏剧冲突,并且陈宫和曹操两个人物在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心情也能够通过舞台表演展示出层次感。全本的演法,观众不仅可以从中欣赏优美的唱腔,而且还有一个完整的故事可看。假如没有“公堂”一折,那么跟戏名本身也有出入,因为只展现了“放”,而没有展现“捉”。有了完整的几折连演,使得这出戏的可看性大大增强。另外,前面半出的戏,突出了曹操的戏份,这就要求必须是一位很优秀的花脸演员才可以胜任这一角色。

这些年来,上演全剧的不多,但是剧中的几段唱腔却总是频频出现在各种形式的京剧演唱会中。这说明,过去旧社会很多戏迷去戏园子所谓“听戏”,而不是“看戏”,就是冲着剧中的几段脍炙人口的唱腔去的。那么在“公堂”一折里,陈宫和曹操都有一些小的唱段,也非常适合业余爱好者清唱。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陈宫的那段“二六”。这段“二六”的唱腔非常别致,清新明快,但是却表达了陈宫当时面对曹操被擒,洋洋得意的态度。又由于这段唱腔非常好听,所以在一些清唱节目中,也有京剧名家演唱过。从前辈的录音资料来看,言菊朋先生的老唱片中的这一段,非常出名。而余叔岩先生本人虽然不露演“公堂”一折,但他却把这段“二六”的唱腔巧妙融合到了《摘缨会》这出戏的唱腔里,使得《摘缨会》这出戏大放光彩,并且也留下了唱片录音,供后世临摹学习。

传承老一辈艺术家的经典唱腔(听传统的骨子老戏)(1)

在京剧中,只利用“公堂”一个场景,通过两个人物舌尖唇枪的对唱,就化解了俩人之间的矛盾,于是定计外逃。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京剧所谓的“唱戏”,也就是说:戏是靠唱出来,剧中人唱着唱着就可以把一段复杂的故事展现出来,也满足了观众技艺欣赏的要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