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

01

早熟学霸的学术探索

让·威廉·弗里兹·皮亚杰(Jean William Fritz Piaget),世界著名哲学家、动物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学家、20世纪西方思想史上的文化巨人,被世界上著名的20多所大学授予荣誉学位。

作为一个在许多领域都有着突出贡献的学者,一百年后,透过文字也能看到其闪烁着的学霸光环。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1)

图源:Wikipedia

1896年,皮亚杰出生于瑞士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大学历史教授。

皮亚杰从小便是学霸,11 岁就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学论文,他的学术研究跨度也十分惊人。

早期,他对生物学和自然世界产生了兴趣。15 岁时,皮亚杰发表了几篇关于软体动物的出版物,这时的他便在欧洲动物学家中享有盛誉。

1918年,年仅24岁的他获得了获纳沙特尔大学科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也是关于软体动物的研究。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2)

图源:thefamouspeople.com

然而不久之后,皮亚杰又对心理学产生了兴趣,将他的生物学训练与他对认识论的兴趣相结合。他首先去了苏黎世,后来在巴黎索邦大学开始了两年的学习。

作为心理学家的皮亚杰成就甚高。

到20世纪末,皮亚杰已经是那个时代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心理学家,仅次于BF Skinner。美国心理学会也为皮亚杰颁发了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桑代克奖,在美国的心理学期刊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刊登的“20世纪一百位最著名的心理学家”评选结果中,皮亚杰排名第二。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3)

图源:slidetodoc.com

作为教育家,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教育,对于自己的三个孩子,皮亚杰从婴儿时期就开始研究。

皮亚杰曾说,“只有教育能够拯救我们的社会免于可能的崩溃,无论是暴力的还是渐进的”。而他所带来的教育理论,更是对全世界的教育教学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02

最著名的学说——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有关儿童认知发展,这一理论在早期便开始萌芽。

彼时,皮亚杰曾在Grange-Aux-Belles Street 男子学校任教,为阿尔弗雷德·比奈( Alfred Binet)和西奥多·西蒙 (Theodore Simon) 工作,以标准化他们后来举世闻名的IQ 测试。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4)

图源:historyofyesterday.com

在帮助标记其中的一些测试时,皮亚杰注意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对某些问题给出错误的答案,总是会犯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和成年人都设法避免的错误。这使他得出一个理论——幼儿的认知过程与成年人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是不同的。

最终,他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表明儿童会经历四个不同的心理发展阶段,这也是皮亚杰最为著名的学说。

儿童的四个心理发展阶段

一、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从出生到两岁)。

此时,孩子们通过运动和感官体验世界,非常以自我为中心。这也意味着,他们无法从他人的角度看待世界。

二、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从两岁开始学习说话开始,一直持续到七岁)。

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已经能使用语言和一些符号,但他们还没有理解具体的逻辑,不具备推理能力。孩子们的思维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判断受直觉思维支配,难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

三、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从七岁到十一岁)。

此时,孩子们能从一个概念的多种变化中抓住本质,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和综合,正确掌握逻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但与此同时,这种运算还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和帮助,是零散的,不能组成一个结构整体。

四、正式运算阶段(Formal Operational, 从十一岁到十六岁及以后)

孩子会发展抽象思维,可以很轻松地进行逻辑思考,孩子们也会表现出更多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技能。

儿童认知发展所带来的变革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5)

图源:thedrum.com

在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出现以前,儿童在很大程度上被简单地视为成人的“小一号”版本。皮亚杰提出了四个认知发展阶段,是最早发现儿童思维方式与成人思维方式不同的人之一。

在皮亚杰看来,儿童的智力发展并非是一个简单量化的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不仅会在现有知识中添加更多信息和知识,他们的思维方式也会发生质的变化。

也就是说,年幼儿童与年长儿童的思维之间同时存在着质和量上的差异,7 岁的孩子不仅比 2 岁的孩子拥有更多关于世界的信息,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比如他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称,皮亚杰的这项发现“只有天才才能想到”。

皮亚杰的这一认识论不仅极大地推动了儿童心理学的发展、深刻地揭示了人类认识的发生及发展的规律,还对全世界的教育教学变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教育需要与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

皮亚杰虽然没有直接论述教育过程,但他强调,教育过程必须与智力发展阶段相适应,即教育过程应该具有阶段性。

儿童认知各阶段的出现,从低级到高级,有一定次序,不能逾越,也不能互换。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6)

图源:8tracks.com

在皮亚杰看来:“发展的阶段性并不是阶梯式,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另外,各阶段出现的年龄因个人智慧程度和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差异,可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则保持不变。”

因此,教育过程也必须遵循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的次序,针对不同智力发育阶段的特征,施以相应的教育。

比如,在第一个感知运动阶段,需要注意的是及时给孩子提供多样化、能吸引他们观察的物体,促进他们动作的发展;

在前运算阶段,则可以通过观察、测量、计算、讲故事等活动,初步培养孩子的的科学观念;

在具体运算阶段,主要培养孩子基本逻辑概念和逻辑分类能力;

在正式运算阶段,则可以进入更高层次的抽象的教育内容。

03

对于孩子学习过程的见解——图式理论

皮亚杰把认识发生论称为构造的结构主义。构造指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结构是构造的结果,也称“图式”。

认知图式是皮亚杰建构理论的核心,如今已成为广泛使用的概念。

学习过程中,幼儿在最先建立起来的动作图式的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调节、平衡的不断循环,逐步发展认知能力。

同化(assimilating):

在这一阶段,当一个外界刺激出现时,孩子将新知识和旧有知识类比,并作出关联,将所感知的新东西纳入头脑中,成为自己的知识。

顺应(accommodating):

将旧知识的概念模型做出自我调节,改变原有图式或者构造新的图式,以容纳新的内容,适应特定的学习情境。

平衡(equilibrium):

孩子通过自我调节,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转向另一个较高的平衡状态,使认知不断前进。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7)

图源:wordpress.com

在皮亚杰看来,图式包括知识的类别和获取知识的过程。随着体验的发生,这些新信息用于修改、添加或更改以前存在的架构。

例如,一个孩子可能在最开始有一个关于小狗的图式,他可能会认为,所有的狗都是小且毛茸茸的,有四只脚。假设孩子遇到了一只巨大的狗。孩子将接受这些新信息,修改先前存在的模式,以容纳这些新的观察。

图式理论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皮亚杰的图式理论中,学生整个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基于学生的自主调节,通过同化、顺应等方式来与外部环境相平衡而达到的。

皮亚杰认为,“自我发现的教学”在学生的整个认知和智力发展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只有自我发现的东西,学生才能积极地将其同化,从而产生深刻印象。因此,学生的主动性格外重要

这样强调学生主动性的理念无疑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8)

图源:theeducationpeople.org

长期以来,教师主宰着课堂,把学生当作“容器”或者“长不大的孩子”,“满堂灌”是常有的事。这样的教学方式往往在加重学生负担的同时,也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和潜力,更重要的是,事倍功半,让原本有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老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老师和学生一起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才是更为可观的局面。

04

重视学生活动和相互间协作

活动是皮亚杰教育理论的另一个关键词。皮亚杰曾提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活动”,尤为重视“活动教学法”。

皮亚杰认为,“知识不是现实的摹本”,“关于物体的认识,并不是由于该物体的静止的心理复写而形成的,乃是由于使它发生变化,并且对这些变化的过程有所了解而形成的。”

作为“活动教学法”的积极倡导者,皮亚杰强调,只有学生自己具体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才能形成自己的假设,予以证实,并进行否定。

在他看来,学校应该让每一门课都为学生的探讨性活动和发现性活动提供条件,并使这种活动与一定的知识体系相联系。在课堂教学中,学校要充分组织好学生的活动,精心设计有利于学生发展、吸引学生自觉参与活动,让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的活动中学习新知识。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9)

图源:washingtonpost.com

皮亚杰提倡活动法,但却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在他的活动教学法中,皮亚杰希望,教师不再是满足于传授现成的答案的讲解员,而要设计那些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在学生的探索过程中,老师作为组织者的身份,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积极的努力。

在重视学生个体活动的同时,皮亚杰还认为,学生与他人之间应当存在着社会关系。

“学生如果不同他人进行思想交流和合作,就无法把他的运算组成一个连贯的整体”。由此,皮亚杰极为重视教育中的“同伴影响”。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教育须和儿童认知发展相适应)(10)

图源:cooperationtraining.com

此外,不仅要求孩子之间进行合作,也要求孩子和成人之间进行合作,这些都是学生认知发展的重要源泉。

05

小结

教育应该具有阶段性,必须与智力发展阶段相适应、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复杂的主动过程、应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

皮亚杰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理论,在追求素质化教学、培养适应未来社会人才的今天依然没有成为“过去时”,依旧是教育的理想状态,对于教育事业的指导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不断地发现和挖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