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脚的正确姿势图解(脚型每年都会改变)

你的脚每年都在变

中老年人群的足底肌肉和韧带会发生退行性变化,足弓弹性丧失,发展为平足,同时肌腱和韧带连接微小的骨头失去弹性,脚会变得更长更宽。尤其是身材较胖、脚及踝关节浮肿,或者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更容易出现上述情况。

一般,老人的脚会比以前大一码。如果按照原来的尺码选鞋,或者没有定期按照脚型变化换新鞋,容易造成脚底疼痛、磨脚、走路不稳等问题。

3步给脚做个“年检”

定期检查自己的双脚状况,不仅能保证鞋子合脚、护脚,更能及时发现一些健康问题。

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脚长、宽

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脚长、脚宽,确定脚的实际大小,方便找到最合适的鞋子尺码。

  • 脚长:脚后跟顶在垂直物(比如墙、厚书)上,将软尺零点顶到这个垂直物,脚直接踩在尺上测量即可。
  • 脚宽:前脚掌外侧最大位置的长度,测量时脚不要用力着地。

保护脚的正确姿势图解(脚型每年都会改变)(1)

观察脚趾长度变化

如果第二个脚趾比第一趾长,患拇囊炎的风险会增加。拇囊炎虽然不影响正常行走,但可能导致疼痛。如果有这类问题,应按骨科医生建议换双新鞋。

观察下肢是否肿胀、疼痛

如果下肢疼痛发冷,伴间歇性跛行,排除“老寒腿”后,需要提防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如果脚踝内侧、双下肢、腰骶部出现肿胀,要警惕是否被肾病盯上,及时去医院检查。

一双鞋透露的健康真相

对于一双穿旧了的鞋子,你要做的不是扔掉,而是仔细检查鞋子的状况。因为鞋子不仅是保护双脚的工具,也是反映身体健康的镜子。

1、检查鞋磨损情况

  • 鞋中间内侧及鞋帮出现松弛或磨损,说明内侧足弓塌陷。
  • 鞋底前1/3处磨损严重,说明老人习惯踮脚走路,可能存在跟腱或小腿腓肠肌腱膜挛缩等情况。
  • 鞋前面磨损厉害,说明行走方式正确,因为脚掌弹性好,脚掌落地对人体冲击力小。

保护脚的正确姿势图解(脚型每年都会改变)(2)

因此,无论跑步还是行走,都建议前脚掌落地,以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冲击力,保护关节。

2、检查鞋口

如果鞋口过于宽松,会影响鞋对脚的包裹性。穿这样的鞋子容易崴脚,导致软组织损伤或踝骨骨折。

根据脚型选双合适的鞋

人的一生大约要走4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5圈。走路时,脚部所支撑的重量大概是体重的1~2倍,慢跑时会增加到3倍,剧烈运动则高达6倍以上。因此,一双合适的鞋对护脚至关重要。

人的脚型大致分四类:正常足、扁平足、弓形足、内外八字足,不同脚型选购重点有所区别。

正常足:鞋头宽点

正常足走路或跑步时,是后脚掌外侧先着地,当脚到达足平位置时,重力逐渐传到前脚掌,跖骨和大拇趾骨会均匀地缓冲掉大部分落地冲击力。因此,鞋子磨损区域比较平均。

从临床上看,正常足的人脚趾相对粗短、脚板也较宽,这种脚型的人建议选择鞋头宽一些的鞋,会给脚掌造成挤压感,行走、久站都不会太累。

弓形足:弹性厚底

弓形足脚后跟落地时脚呈弓形,由于脚后部外翻有限,落地冲击力比较大,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外侧。

而且,由于足弓高,当重力转移到前脚掌时,脚的侧面没有正常脚型柔软,缓冲能力较差,走久了容易造成膝盖、髋关节疼痛等不适,脚掌上还会出现老茧、鸡眼。

因此,弓形足的人应选择弹性厚底、有气垫的鞋子,以削减压力。

保护脚的正确姿势图解(脚型每年都会改变)(3)

扁平足:带2~3厘米后跟

扁平足走路时,脚底会过度向内旋转,由于频繁挤压,走多了会造成小腿、脚踝等部位酸痛,其主要磨损区在鞋子内侧。

因此,扁平足最好挑后跟有2~3厘米高或内侧足弓处有较硬材质的鞋子,能支撑脚底,达到整体平衡。

八字足:硬底鞋

此外,走路内外八字的人,脚跟大多外倾或内倾,穿软底鞋不仅难以达到纠正和限制作用,还可能造成脚变形或因不稳定而引发疼痛、劳损,使脚“撇”得更厉害。

建议八字脚最好穿足跟或足弓处材质较硬的鞋子,别买软底鞋。

挑选鞋子时,还有几点需要注意:

①脚趾前留出1厘米空间方便活动。

②鞋中段韧度适中,不易崴脚。挑鞋时可用手扭转观察,扭不动或可以扭成“麻花”状都不行。

③鞋跟要有一定硬度,至少2~3厘米高,有助于分散脚底压力。

素材来源:生命时报原创文章

编辑:ZHFDA团队

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我们将24小时内进行处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