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

心死了,人还活着吗?心活着,人就不会死吗?生与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庞大的议题。纵古观今,无论是思想家,还是哲学家,都在反复讨论。但是大多数人在面对现实的实状时,却又总会让自己不由得偏向了神秘主义。

悥师提了一个问题,又提了一个问题,然后自己解答了一部分,又说了一部分。

学生问,先生,那在您看来,生与死到底应当如何理解?

悥师点点头,侃侃而谈。

道籍载: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这倒是很有意味。我国道家文化,是朴素唯物论。而且蕴含了精巧的矛盾辩证。生死之间,被视为一组互为成全,又互相对抗的关系。我们谈的是关系,而非实质,亦非幻想。立于大地之上,则不忧穹苍。为了探讨这个关系,我们需要脱下一层又一层粉饰身份的神秘学外衣。

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1)

图片来源网络:黄帝《阴符经》节选

人类的生死之间的变化,是如今的科学技术也无法分析透彻的。生之实质,死之实质,也不是目前的人类文明可以掌握的。我们无法回答灵魂是否存在,从纯粹的物质视角出发,也无法回答。这并不是回答一个是或者否的问题。如若从符号学意义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否,人类没有灵魂。但是这是以意义来观之的过程。而非以实证手段来证明。我们固然可以以孤绝的唯物论姿态,不顾一切地宣召,世上一切事物,死亡即消失。但这种孤绝的姿态,不会让我们接近这个问题背后的黑洞,只会使我们变得偏激。

生存,被扭曲为一种欲望。死亡,则在文化中沦为一种禁忌。一种谈之色变的禁忌。生存并不是一种欲望,尽管存在着一种名为“求生本能”的物事。生存之事,世人谈者甚多。但对于死亡一事,缄默者更多。而那些操着研究死亡之心,却行自私自利之事者,则将死亡作为一种恐吓手段。而这被历史证明了其功效,千百年来,那些居心叵测的僧侣贵族们以这样的危言耸听,不断扩大着自己的思想战果。在刻意而为之的遮蔽之下,人们对于死亡的理解越来越浅薄。

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2)

图片来源网络:传说中的“灵魂离体”

死亡,是一种特权吗?不是。人人都要面临死亡。就好像草木会枯萎,山海会移位。这些都是自然准则。每一个人都会死,包括在座的你我。为什么不敢堂堂正正地说呢?人生,不可能十全十美,总会留下遗憾。最大的遗憾,就是人总归会有死的那一天。那又怎样?难道敬畏死亡,就不会死亡?难道不谈死亡,就不会死亡?难道恐惧死亡,就不会死亡吗?这世界上,最不讲道理的就是死亡,而最讲道理的也是死亡。你们把手放在胸口的地方,放在自己的胸口!别占其他同学的便宜!

学生们笑着,学着悥师把手放在自己的胸口上。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感受着自己的心脏的跳动。这一声又一声的搏动,就好似生命之泉在不停向外翻涌。所有人都明白,只要这个律动还在,人就活着。这不仅仅只是心脏的跳动,更是生命之音。

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3)

图片来源网络:心脏跳动

学生问,可是,先生,人生为什么要有那么多遗憾?为什么人不能够尽情地完成自己想做的一切?

悥师摇摇头,放下了捂着胸口的手。随后慢慢开口说道。

你们应该都明白,我们,从何而来?虽然没有一种确切的理论说明了人类的源头。但是进化论和匮乏说正在渐渐成为主流。人类,因为匮乏而不断进化。由内在的进化大脑,再到外在的进化出制作和使用工具,利用火等能力。是匮乏在不断推动推动着人类不得不前进,就像我们现在的21世纪。煤石油天然气这一类能源的匮乏,使得我们不得不转向新能源的研究。而对新能源的研究的匮乏,又使得我们不得不进一步发展我们的基础科学。而基础科学中许多旁支的匮乏,又逼迫我们不得不加大教育的投资。而教育投资中师资力量的匮乏,则进一步推动人类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个人类的历史,就在匮乏中不断前行着。为什么会匮乏?难道就不可能不匮乏吗?事实上,不仅仅是人类,地球上,或者放眼整个宇宙,所有的物种都面临匮乏。这种匮乏的本质,就是“必死”,或者说,是一种“毁灭的必然”。资源必然是有限的,就像是你们现在使用太阳能,觉得这种能源可以用一辈子,好像是无穷的一样。但是,你们学过天文学的就懂,太阳也会死。我们之所以觉得拥有可再生能源,不过是因为我们身上可以承载的时间太短了,不过区区百年的寿命,又怎么可能看得到地球的沧海桑田?

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4)

图片来源网络:想象中的“太阳终局”

任何物质的,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刻化作齑粉。没有任何事物是可以永恒存在的。这就是“死”的真实意义。然而,死真正让人恐惧的,是一种名为“没有我之后的世界”的无穷虚无。这种虚无甚至都谈不上虚无,这是一种直白的自我幻想。就如同有些哲学家放出的狂言,“当我闭上眼睛,世界将不存在。”你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把自己的心灵当做是宇宙的核心,把自己的一举一动视为是无时不刻在影响着世界。可是实际上呢?好好想想。真的如此吗?这一切难道不也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认为吗?

我们是这个庞大的叙事结构中的什么?我们什么都不是。连同这个庞大的叙事结构,所谓的伟大史诗,所谓的人类的赞歌。那些人类过往时光中闪烁着的群星,他们在死亡面前什么都不是。根本就没有庞大的叙事结构。这都不过是我们为了让自己不至于恐惧虚无,不至于恐惧无意义而产生的幻想。为什么,我们不能面对死亡?就像是面对我们的一位朋友一样?

道家生死日(心境讲学突破死亡禁忌)(5)

图片来源网络:与“死神”对弈

正因为这种恐惧,人类中的精英,虽然我觉得称呼他们为骗子更合理,但是这样我悥学就会因此得罪从古至今成千上万的“名人”。所以我们还是称呼他们为“人类的精英”吧!精英们为了安抚人们这种恐慌,同时也为了利用这种恐慌,便设计出了“死后的特权”。这些人非常聪明,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永远无法驾驭死亡,也无法看透生死的本质,于是他们就幻想出了“死后的世界”。并且,设计了一整套“死后的秩序”。而他们又因为什么站在了“死后秩序”的顶点呢?谁制定规则,则谁受益。

悥师沉默了。学生们也沉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