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

在以探索人类食品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2015米兰世博会上,宜家向我们展示了极具黑科技的家居产品。

一张看似普通的桌子,当你把食物放上去,它就会告诉你重量、卡路里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菜谱。

它可以是餐桌,也可以是工作台。

在家居领域,宜家当然有足够的底气去预测未来。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1)

2017年上半年,宜家的销售额同比增长11.5%至327亿欧元,其线上销售额几乎等同于前三年年增长的总和。

这个来自瑞典的家居业巨头,如今为何隶属于荷兰斯地廷_英格卡基金会。

它的创始人,又是如何在掌舵的七十年内,从白手起家逆袭为身家达587亿美元的商业大亨?触摸品质,发现未来,请立即观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宜家:简约即美德》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2)

“坎普拉德先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2018年1月27日,宜家家居创始人英格瓦_坎普拉德在亲友的陪伴下逝世于家中,宜家集团的讣告一出,让无数人忍不住追忆起关于坎普拉德的创业故事。

这个91岁的老人曾对媒体调侃道:自己忙到没时间死。

他没有时髦服饰,没有昂贵手表,但他的一生却比绝大多数的成功人士要精彩得多。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3)

IKEA,是宜家的英文名字。

它由英格瓦_坎普拉德的名字以及他所长大的瑞典南部乡村Elmtaryd农场和Agunnaryd村的首字母组成。

年少时父母经营的农场经常因为缺钱难以维持运作,祖父在金钱的压力下选择了自杀,或许是受这些事件的影响,从年少时开始,坎普拉德就已经学会了做一些赚取零花钱的小生意。

5岁时,他向邻居兜售火柴,7岁学会自行车后,他更是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和进货渠道。

在他17岁的时候,他的人生开始走向转折点。

尽管本身患有轻微的阅读障碍,但是17岁的坎普拉德还是在学校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作为奖励,他的父亲给了他一笔现金。

就这样,坎普拉德利用这笔现金,于1943年成立了宜家公司的雏形,主要销售钢笔、皮夹子、画框等低价的生活用品。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4)

这个被看做是小孩子小打小闹的公司,随着坎普拉德生意的扩大,已经悄悄地把广告登在了报刊上。

当时的瑞典正处于经济迅速发展时期,人们对房子需求上升的同时,也需要尽可能便宜地进行装修。

坎普拉德嗅到了一丝商机,开始把目光投向家具行业。

1948年,坎普拉德登出了第一条家具商品的广告,为了能让没有扶手的护理椅更好地被消费者记住,他为椅子取名为“露丝”。

这个极具创意的想法,让“露丝”迎来了颇高人气,从此,给每件家具起名就成了宜家的传统。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5)

同样是在1948年,事业上有了起色的22岁宜家创始人坎普拉德雇佣了第一位职员,他下定决心要成为更成功的企业家,并且坚定不移的贯彻着低价原则。

1950年,由于当时的宜家所采取的销售方式是邮寄,所以为了方便运输,宜家开创了可组装家具的概念。

对当时的宜家来说,仅靠低价就想一家独大是不现实的,当其他厂商也以低价战略反击时,资本并不雄厚的宜家就会明显处于劣势。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坎普拉德想到一个办法,即把商品拿出来展览,借此取得顾客的好感与信任。

1953年3月18日,第一场宜家博览会于位于铁路枢纽上的瑞典第二大城市阿尔姆胡特举行,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无数消费者流连忘返,年轻的坎普拉德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6)

在营销手法上的成功,以及价格服务上的优势,宜家逐渐壮大。

5年后,拥有6700平米建筑规模的宜家商场正式开张,是当时北欧最大的家具商场。

开业那天,可谓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门外等候的人群排起了长龙,誓有要搬空整个商场的气势。

为了更好地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坎普拉德从那时便开始在商场中开辟小茶座,为远道而来的客人准备甜点和饮料,直到今天,它已发展成每个宜家商场中都能见到的餐饮部。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7)

963年,在距离第一次博览会成功举办的十年后,宜家终于走出了瑞典,在挪威奥斯陆郊外开办了商场。

在陆续登陆了丹麦、苏黎世和德国后,宜家于1975年走出了欧洲,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都成立了自己的分店。

在不断的扩张中,坎普拉德意识到需要保护宜家独特的经营理念。

于是,他决定宜家绝不进入股票市场,也不会依赖于任何一家金融机构。

从此,几乎所有的宜家商场都通过特许经营协议运营,保证了宜家的独立性。

1976年是宜家真正意义上的成立三十周年,坎普拉德发表了《一个家具商的誓约》,被后人称为宜家圣经。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8)

在《宜家创业史》一书中,德国知名媒体人容布卢特总结过宜家成功的秘诀:不遗余力地推销低价,精良的设计,体验式营销和崇尚简单的公司文化,都是宜家不仅成为一家公司,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关键所在。

1998年,宜家正式进入中国,从此以后便在中国人的家居文化中成为热门的时尚话题,逛宜家,吃哈根达斯,也成为了很多新兴中产阶级们休闲娱乐时的必选项目。

宜家的成功,让坎普拉德成为坐拥百亿身家的富翁。

身为人父,他不得不考虑自己百年之后的问题,要知道,在20世纪70年代的瑞典法律中,遗产中的资产,只有35%可以由继承人享有,剩余的部分则需全部充公。

为了避免宜家被遗产税拖垮,坎普拉德选择了移民丹麦,同时,为了确保宜家不会因为家族纷争而分裂,坎普拉德在1982年将宜家捐献给了位于荷兰的斯地廷_英格卡基金会,建立了一个由基金、信托基金和控股公司组成的复杂体系。

1999年,在荷兰有关最高职位任职者退休年龄的政策限制下,坎普拉德退居幕后,一代大师不再驰骋商界,但是也会偶尔穿着便装,出现在全球各地的宜家商场里。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9)

正如米其林拥有自己的旅游、美食指南一样,宜家于1951年推出过自己的《家居指南》,如今,这个在每年七八月份才会发布的小册子,已经在进入72个国家后的66年里,印制并发行了28.5亿册,这一数量仅次于《圣经》发行量,宜家不断刷新人们对理想家庭环境的定义。

5岁时倒卖火柴,10岁时开始售卖一些低价的生活用品,17岁时靠着父亲的奖励金成立了宜家并在此后的七十年里带领其走向世界,这个来自瑞典的商业传奇,一生中除了一辆保时捷,给自己添置的最贵重的物品,就是法国的一个葡萄园。

其余的时间里,他几乎从不参与社交,甚至不用手机,他总是穿着看似从二手店淘来的衣服,然后转过身就斥巨资成立了宜家基金会。

2013年,宜家基金总计发布了9亿补助金,帮助改善最贫困国家儿童的生活。

宜家理念(宜家简约即美德)(10)

少年时期,坎普拉德曾受祖母的影响,参与过纳粹青年运动,这事令他一直耿耿于怀,面对媒体的采访,他如同一个等待宽恕的少年。

后来,媒体再次报道指出,坎普拉德曾于32岁时依旧参与过国际法西斯大会,对此,坎普拉德拍着桌子大骂,与媒体间的沟通不欢而散。

这事一度让宜家颇为难堪,后来坎普拉德把公司迁往荷兰的举动,也被指责“过于小气,对于他来说,谁都别想占有宜家,拆分宜家,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高处不胜寒,即使没有媒体的过分解读,这个世界上也固然没有完美的人。

毫无疑问的是,坎普拉德是伟大的商人,宜家是瑞典企业的奇迹。

当坎普拉德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当宜家的精神图腾成为肃穆的黑白照片,希望简单即美德的理念永不湮灭,宜家,继续为我们营造家的感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