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古代如何维护粮价(千字文解读第四章)

第四章是“齐家”,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齐家”就是居家、治家古人认为在居家日常、邻里乡党中,也有许多智慧,也有许多乐趣“齐家”这一章讲述的就是居家时的生计、家规、环境、娱乐以及主宾情趣等内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民以食为天古代如何维护粮价?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民以食为天古代如何维护粮价(千字文解读第四章)

民以食为天古代如何维护粮价

第四章是“齐家”,家是人生的起点,也是人生的终点,“齐家”就是居家、治家。古人认为在居家日常、邻里乡党中,也有许多智慧,也有许多乐趣。“齐家”这一章讲述的就是居家时的生计、家规、环境、娱乐以及主宾情趣等内容。

治本于农,务兹稼穑。

俶载南亩,我艺黍稷。

税熟贡新,劝赏黜陟。

本节讲述了居家当以务农为最基本的生计。

治本:治生之本,即生计的根本。农是农事的意思。务是致力的意思。兹是此的意思。稼穑:种植称稼,收获称穑,此处用稼穑代指农事。

俶载:俶指开始,载指从事。南亩:是南边向阳的田亩的意思。艺是种植的意思。黍稷:黄米称黍,小米称稷,是古代中国北方两种重要的农作物,此处用黍稷来代指各种庄稼。

税是田税,国家从老百姓收获的粮食中抽取的那一部分,这里作动词用。熟是指成熟了的粮食。贡新是上贡新收获的谷物的意思。

劝赏是劝勉赏赐的意思。黜是降级,此处指惩罚。陟是升级,此处指奖励。

这几句话总体意思就是,

生计之本在于农业,致力于耕种收割总没错。从南边向阳的田亩开始干活,我种下黄米和谷子。交完田税,给国君献上新收获的粮食,国君便劝勉赏赐我们,对勤劳的加以奖励,对懒惰的施以惩罚。

王者之治,崇本抑末。

古代中国以农业立国,粮食收成是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百姓温饱、社会安定、政局稳定,乃至国家安全。为了鼓励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历代帝王都要带领群臣举行隆重的祭祀农神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有一个好收成。祭祀完毕后,皇帝要亲耕籍田(即划分给天子耕作的田,以劝率天下),据称天子要执耒(后代执犁)三推三返,群臣以次耕,王公诸侯五推五反,卿大夫七推七反,士九推九反。而王后则须亲自养蚕。现在北京还有“先农坛”,就是过去皇帝祭祀农神(或称神农,或称先农,或称后稷),是亲耕籍田的地方。

农业是古代经济的根本,西汉孝文帝曾经多次下《劝农诏》,说道谓,“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

给百姓以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劝勉百姓辛勤耕种,繁衍人口,从而实现了汉初的“文景之治”。为了稳定农业人口,中国历朝统治者都有意识地重农而抑商,“王者之治,崇本抑末,务农重谷。”在中国古代社会阶层“士农工商”的划分中,农被列为第二位,仅次于士大夫,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工商业从业人士。

农业受天气的影响大,常常受灾或歉收。

农业受天气的影响大,常常受灾或歉收。孟子讲要施行仁政,“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并且“不违农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如此方能保“黎民不饥不寒”,这才是王道之始。

“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吃饭的事关系重大,对此人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达成了共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