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三方面领先全球(印度欲站C位)

印度三方面领先全球(印度欲站C位)(1)

年度点评人:李涛,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培育基地四川大学南亚中心主任

• 2022年南亚形势,从内政安全看总体呈现大稳小乱态势,南亚八国中有两国政府更替;经济方面南亚国家普遍缓慢复苏但发展参差不齐,且各国加强产业链重组,经济外部负面溢出效应比较明显,通货膨胀仍居高不下;对外交流持续发展,南亚地区内“小多边”互动加强的同时各国参与全球交流明显增多,但美国印太战略持续推进与俄乌冲突的爆发,为大国在南亚战略博弈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展望未来,2023年对于中印关系、中国与南亚关系尤为重要,一是印度作为G20轮执主席国和金砖峰会主办国将给中印关系带来更多交集;二是南亚“大选年”及其前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将给中国-南亚关系带来影响;三是域外大国势力介入加深对南亚地区格局的影响,总之今年南亚局势机遇挑战并存。

印度改革兵役制度引发暴力抗议、印巴冲突持续不断……2022年的印度,该如何回看?

复旦大学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张家栋教授表示,在国内,印度经济逆势上扬,但受到疫情余波困扰,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高企。在外交领域,印度也面临两难选择。

可以看到,现在印度发展与其他各大国的关系,试图利用多重的网络支撑起自己的大国身份地位,就像“蜘蛛结网”一样,由多个“纲”、多个线索把国家支撑起来。

军改:“雷声大雨点小”

2022年9月30日,阿尼尔·乔汉被印度政府正式任命为第二任国防参谋长,以接替在2021年12月8日因坠机而去世的印度首任国防参谋长比平·拉瓦特。

在拉瓦特任职期间,曾大力推动印度军改,但是在其去世后的九个月时间里,军改一度陷入停滞。

彼时,莫迪再次任命新的国防参谋长,外界普遍认为,这势必会继续推动印度军改。

“印度军改”通常是指,以推动印度三军联合作战、提升印军战斗力的军事改革。

印度军队的前身是英国在印度建立的殖民地军队。

1947年国家独立后,以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安全为目的,印度海、陆、空三军历经“印度化”过程,建立并逐渐完善了三军国防体制,从而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兵种配置。

自独立以来,印度曾几番尝试军事改革,但皆因其国防策略的滞后性,加上印度国家安全战略不明确、军队现代化建设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收效甚微。

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袁群在其撰文《印度军事改革:动因、现状及困境》分析,莫迪之所以如此重视军改,是因为军事改革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印度能否自主研发制造包括核武器和洲际导弹在内的大多数现代化装备,从国际军火市场分一杯羹。

最近两年,莫迪政府先后出台了三批禁止武器进口清单,其中包括步枪、子弹等轻武器,还包括火炮、直升机、护卫舰等大型军品。

“在比平·拉瓦特任职期间,印军基本认识到了很多问题,并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大致框架。”袁群表示,如果这些改革措施能够得以实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印军面临的很多问题。

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与多重现实制约,印度军改已陷入“雷声大雨点小”的困境之中,军改政策的深入推进也举步维艰。

袁群认为,印度军队面临的很多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制度性问题,若不从根源上解决这些问题,推动三军联合作战便只会停留在口头上。

印度三方面领先全球(印度欲站C位)(2)

当地时间2021年8月15日,印度首都新德里,庆祝印度独立75周年阅兵仪式举行,印度总理莫迪在德里红堡检阅部队。 (人民视觉/图)

边境线上的联谊

在印度军事改革处于十字路口的背景下,有一个细节引人注目。

2022年第一天,在中印边界实际控制线上的10个地点,中国和印度军队互致新年问候并交换糖果。

印度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报纸《TheHindu》称,此举是在中印第14轮军长级会谈前进行的,是双方欲缓解长达近20个月边境对峙的积极表现。

“在新年能够看到这种友好姿态,起码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祥裕表示。

以前,中印在边界上逢年过节也会进行一些联谊活动,但由于这两年边界上的摩擦,这种活动大大减少。

2022年,中印双方保持外交军事渠道沟通,致力于维护两国边境局势平稳。时任外长王毅访印,两国宣布从加南达坂地区一线撤军,在金砖、上合等多边平台开展合作。

印度《经济时报》2022年9月22日报道称,印度外长苏杰生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称,印中关系很不正常,恢复与中国的关系是印度外交的重点所在。2022年12月5日,苏杰生表示印度将中国视为全球关系中的合作伙伴,并希望进一步扩大合作。

但是,印度在防务安全上“小动作”不断,在中印边境线附近开展印美联合军演、非法越线拦阻中方例行巡逻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2022年12月13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就中印边境问题表示,希望印方同中方相向而行,认真落实两国领导人达成的重要共识,严格遵守双方签署的有关协议协定精神,共同维护中印边境地区的和平安宁。

2022年12月1日,印度正式开始担任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为印度首次。同日,印度还开始担任联合国安理会轮值主席国。

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嘉伟分析,2023年是印度的“外交大年”,且印度还有意继续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这些方面印度对中国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不结盟”的微变

2022年,印度在俄乌冲突中,同时跟俄罗斯和美、西方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友好关系。在这个背景下,莫迪政府非常重视印度接手G20的机会,想通过这样的平台,彰显印度对全球治理事务的影响力和发言权,进一步把印度推向国际舞台的中央。

“在过去的一年中,印度的‘大国外交’取得了明显进展,外交地位得到了明显加强。”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马加力说,印度处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好处境。

他表示,在印度人的民族基因中,一直存在着“大国意识”。特别是近年来,争取自己在国际上被承认为大国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独立初期的印度,在尼赫鲁的领导下,积极同其他中小国家合作,开展了不结盟运动,形成了印度独立、自主、非集团化的外交政策。但自莫迪上台后,外交方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2022年5月24日,美印日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领导人峰会在日本首相官邸召开,拜登与印度、日本、澳大利亚国家领导人联合发布声明。

但这并非“四方”首次聚会。

早在2007年,美印日澳曾举行过一次四方会谈,但因各国战略分歧过大而搁浅。2017年,四国重启该机制,不仅定期举行高官会、外长级会议,2020年还联合举行“马拉巴尔”军事演习,联系紧密。

另外,美国还对印度抛出了独特“橄榄枝”。

印媒《德干先驱报》2022年5月23日披露称,就在拜登亚洲行前,印度政府对“印太经济框架”的部分内容有所顾虑,美方因此允诺印度以更灵活的方式加入,还修改了框架启动的官方正式声明文本。随后莫迪同意参加启动仪式。

为何印度有这种“待遇”?在美国“印太战略”设计中,印度被界定为关键性角色。

“印度无论从政治还是地理意义上,都是印度洋的‘中心国家’,自然成为美国关注的重点。”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战略与政策分析研究所所长郭学堂分析,目前莫迪所处的地位具有优越性,也是印度的战略机遇期。

看起来,印度与美国的距离正在拉近。

根据印度商工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2财年,印度与美国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194.2亿美元,高于其他国家。

近几年,印度既跟美国深化防务、安全、战略等各方面的合作,也和俄罗斯保持、维系甚至深化战略防务合作;一方面参加美印日澳四方机制,同时也参加上合组织、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张家栋认为,俄罗斯是印度最可靠的战略合作伙伴,而美国则是印度最重要的、最有潜力的“天然盟友”。在美国与俄罗斯之间如何选择,是困扰印度外交的一个大难题。

“目前的印度有选择自主权。”郭学堂表示,印度自由选择结盟,根据不同的议题,与不同的国家保持合作或者深化战略合作。利用这种“菜单式”合作,使国家利益最大化。他表示,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印度有实质性的收获。

“印度试图通过平衡,寻求一种最小风险方案。”郭学堂说。

印度三方面领先全球(印度欲站C位)(3)

(冯庆超/图)

南方防务智库研究员 王瑭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