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

范伟,58岁,属虎,B型血处女座。

他信星座,是个典型的对自己吹毛求疵的完美主义者。和他合作过的导演,都能证明这一点。

过去二十多年,他塑造过上百个人物形象,从小品演员晋级为金马影帝,但观众只记得三个形象:“药匣子”李宝库,“脑袋大脖子粗”伙夫,“辽北浪子”范德彪……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1)

过去十多年,他用一个又一个“悲情”式小人物,试图洗刷过去的夸张喜感和卖呆造型,却于事无补。

熟读“彪学”语录的社畜青年,对范伟的尝试和努力,并不买账。在B站和各种网络论坛,“范德彪”已然封神,只能架在“东北文艺复兴”的前传里。

在大众情结里,赵本山和范伟必须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少了其中一个,便是破碎的不完整的人生遗憾。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2)

似乎是为了迎合这种情绪,《刘老根3》从拍摄第一天起,就在炮制他们的“世纪复合”。

现在大家终于等到了,可惜的是,正剧演到第32集,范伟才姗姗来迟,和赵本山同框……全剧共42集,药匣子闪现了4集,堪称配角中的配角。

不过,这些瑕疵已经不重要了。当他们老泪纵横地拥抱在一起,对观众来说已经值了,这笔欠了许久的情感之债,也可以从心头一笔勾销了。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3)

昔年,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说:“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和情面。”对东北人来说,这“三碗面”尤其重要。

如今,当时间像熨斗一样,熨平各自的心里罅隙,赵本山和范伟 “相逢一抱泯恩仇”,就成了一段佳话,江湖世故也全到位了。

不过,情面归情面,场面归场面,他们之间最好的结局大抵如此。贾樟柯在《山河故人》里早有提醒:“过去,现在,未来,每个人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4)

本质上说,赵本山和范伟是两种演员,也是两种人。

赵本山是大哥,在他身后有80多个徒弟,和一个庞大商业帝国,无论在哪个舞台,他演的都是自己。范伟相反,他一直包裹着自己,只和戏里的人物产生关系。

当年分道扬镳,赵本山说他(范伟)胆子小,走路都怕树叶砸着脑袋。不过,范伟并不介意,他曾自嘲:“我是大树底下好乘凉。”

01

赵本山和范伟的第一道“裂痕”,可能始于2005年。

这一年春晚,范伟因为紧张,表演小品《功夫》时口误,将“一双慧眼”说成“一眼慧眼”。过后,他并没调整过来,而是越来越紧张,直到不自然地结束。表演完在后台,他和赵本山托出心里话,想暂别舞台,休息一年再定。赵表示同意。

谁料想,同年8月,铁三角之一的高秀敏突然去世。他们之间一下子没了缓冲,分开也就从半推半就变成迟早的事。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5)

从那之后,赵本山联手宋丹丹变成“白云黑土”。范伟没能再回春晚舞台,也许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

“演电影还能缓缓,拍完后等观众评价,有好有坏也不完全是自己的事。小品完全是靠自己,在台上一站,一说一演,好就是好坏就是坏,观众直接给你效果。”其实,他可能早就打定主意,要撕下小品演员的标签。

录制《鲁豫有约》时,他希望人们忘掉过去,忘掉演小品明星范伟。他付之努力的方向,是剧情片和文艺片,甚至在采访中公开表示,只要角色好,哪怕不给钱,他都愿意演。

多年的朋友、编剧宫凯波说,其实范伟想当艺术家。但这种“野心”,不可能从范伟的嘴里说出来,他是一个克制到极点的人。

基本上,范伟和范德彪是一组反义词。他紧张、局促,也不会主动搞笑。拍《马大帅》时,演员王雅捷觉得范伟特别梦幻,没想到范德彪这么一个人物,生活中开玩笑还脸红。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6)

他需要一切都排演好了,然后反复磨炼、压场什么的,很稳妥地放在那儿。

因此,他对真人秀类的综艺节目,有种天然的畏惧。“自己不是那块料。”他觉得完全没有必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跟踪孔令学》里的语文老师,就是他的底色——一个看起来笨笨的,甚至有些迂腐的人。“我骨子里是个很没有自信的人,但又怕影响发挥,因此很矛盾。我扮演的角色,喜剧或悲剧,只有别人认可了,说好,这让人笑,这让人哭,我自己才认可。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7)

范伟酒量很差,一杯就倒,也从不参加任何关机仪式。他觉得,在中国的酒局上,人们喝了酒,说的就是另外一个体系的话,而那个体系他无法融入进去。

所以,他宁愿待在电影里。电影是他和现实世界沟通的出口——认真、细致、不张扬。

在他看来,电影“就像把一个人放到梦里头”,剧本、人物、摄像、灯光,合力把演员扶上神坛。

02

1993年,范伟和赵本山有过第一次合作,表演小品《走毛道》。“毛道”是东北话,意为抄近道。

但熟悉的人都知道,在现实世界里,范伟只会“笨拙”地准备各种角色。

他是个一根筋的人。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表演天才。“什么是天才,就是不费什么劲,又把它做得很漂亮。可我是费挺大的劲,最后做得只是差不多。”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8)

他通常会花两个月左右时间,去准备一个新角色。他说低于半个月,就有点无措的感觉。

拍《手机》时,为了学好河南话,范伟就请组里的河南人帮忙录下台词,自己再反复听录音学习。又跑到郑州,在大街上找几个农民帮忙纠正个别字的读音。直到人家说这次不错了,他才心里有底。

《芳香之旅》里演劳模,他觉得劳模不该臃肿,于是三个月没吃主食,从164斤瘦到148斤。开拍之前,他还写了一万字的笔记。

新戏上映,他会跑到网上仔细浏览各种评价。他说,这是做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2008年,电影《耳朵大有福》里,他把一根鱼刺,颠来倒去地咂摸出“火花”。这就是他演戏和做人的态度。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9)

陆川电影《南京!南京!》里,他演个小角色,最后4个小时导演剪辑版中,他的戏却可以剪出90分钟,差不多等同于一个小电影。

《不成问题的问题》在重庆山间拍了36 天,每个镜头,范伟总会拍10到15条。“他会给出不同层次的表演。”摄影师形容,范伟就像一台3D打印机,你要什么,他就给你完美呈现出来。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10)

他一直保持警醒,喜欢尝试和以往人物不太一样的角色。

年轻时,他着迷《毕业生》里达斯汀·霍夫曼的表演风格。他说,“好演员就应该有那种分寸感。太猛,是撒狗血。”而在小品舞台上,他需要用夸张的身段去表现出来。这些外在的脸谱化程式化的表演,也许是他觉得不舒服的地方。

精益求精一直是他的底线。十五年前他就说过,“我演过的许多人都有点傻劲,或者有荒诞意味,而我要认真地去荒诞。唯有这样,这个人物才有魂。”

他不想靠肢体语言和挤眉弄眼,来博取喜剧效果。这种表演太廉价了。

年过五十,“需要你演的人物越来越少。” 因此,他成立了一个剧本工作室,请来文学总监,打算为自己量身定做剧本。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11)

03

范伟没什么爱好,主要是爱吃、爱做菜。

他觉着别人做的味儿不对,也不太相信别人的手艺,就自己爱做。

他会掂勺,而且一掂还能着火。他说,“掂勺和用铲子翻出来不是一个味,有的菜一定要燎一下才有那个味。”

做红烧肉或卤肉,他也是不嫌麻烦地不停去料理。为此,媳妇笑话他,“你老掀这锅盖干嘛呀,你就闷住了,它很快就会好。”

范伟觉得,做菜和演戏是一样的。“做菜就是需要耐心,做红烧肉什么时候用小火,什么时候用大火,到什么程度开始收汁,这学问大了去了。因为你要是收汁晚了它干了,它就没那个劲儿了,你要是搁碗水,它又不是红烧肉。”

范伟范德彪近照(范德彪和赵本山是天生一对)(12)

和吃饭一样,有人喜欢口味比较重的菜,有人喜欢口感微妙、需要细品的味道。范伟倾向于后者,他认为,耐人寻味的更“高级”。因为人生和电影都以余味定输赢的。

有的人是一下就火的,就像爆炒鸡丁什么的。范伟说,“我是一点点乱炖,最后咕嘟咕嘟出来了,炖出香味来了……”

资料来源:

范伟:我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南方人物周刊》

范伟:别辜负这张“中国脸”《三联生活周刊》

范伟终结了小人物时代 首席人物观

范伟:爱上《刘老根》中“药匣子”的荒诞 黑龙江广播电视报

范伟:这辈子没做演员,可能就做厨子了 中国电影报道

在电影里怂了十八年,范伟终于硬气了一回 南方周末

范伟 暗里妖娆 《人物》杂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