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地区夏播玉米品种(能生吃的甜玉米)

下田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是王蕴波每天的常态工作,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天津地区夏播玉米品种?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天津地区夏播玉米品种(能生吃的甜玉米)

天津地区夏播玉米品种

下田查看玉米生长情况,是王蕴波每天的常态工作

“佛甜10号”是高品质特耐热双色超甜玉米,平均亩产鲜苞超1000公斤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吴泳

走进位于佛山南海的广东省现代农业(热带甜玉米)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基地,一大片近60亩的玉米郁郁葱葱,长势喜人。随手摘下几个成熟的玉米棒子,个个籽粒饱满,咬一口高甜多汁、皮薄无渣。这种既是粮食,也是蔬菜,还能扮演水果的角色的玉米,正是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的最新选育成果——“佛甜10号”。由于这一新品种在产量、品质和耐热方面均有较大的提高和突破,填补了华南地区夏播甜玉米品种的空白,也满足了珠三角一些高端消费市场对甜玉米的需求,去年被列为广东省主导推广的高产高效品种,如今在全省的推广面积近100万亩。

20年努力“天方夜谭”变现实

夏季能在广东种出亩产超1000公斤的甜玉米?倘若在多年前说出这样的话,一定会被农学专家和种植大户投以怀疑的目光。因为甜玉米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更适宜种植,如气温过高则会出现秃尖、缺粒等现象。夏季的广东高温、高湿,病虫害较难控制,无品种可种是常态,大量的土地处于夏季闲置状态。而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育种团队通过近20年来不懈的尝试与努力,将“天方夜谭”变成现实。

2000年,王蕴波作为作物遗传育种学科带头人被引进佛山,担任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经过近两年的走访调研后,王蕴波确定了付诸后半生的研究方向——甜玉米育种研究,他瞄准的方向正是业内最难突破的难关:甜玉米的高产和耐热。

“培育甜玉米耐热高产新品种,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王蕴波介绍,因为玉米并非起源于中国,种质资源、野生玉米株资源在国内极其稀缺。2005年以来,王蕴波先后从非洲、美洲采集大量优质耐热抗旱高产玉米品种资源,不断丰富玉米种质资源,扩充手中的“玉米基因库”,同时还积极通过引进国际玉米和甜玉米领域的先进育种技术,为更好选育甜玉米新品种服务。

通过对引进种质资源进行无数次的尝试与改良,王蕴波所带领的甜玉米研究团队,选育出适合广东气候种植的甜玉米品种。自2010开始,该团队选育的“佛甜2号”“佛甜3号”“佛甜6号”和“佛甜10号”,在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得到了大面积推广种植。

提升芯片技术新品种选育提速

广东的夏季,地表温度有时达到50-60℃。顶着烈日暴晒,扎起袖子,挽起裤腿,开展田间种植工作,这是王蕴波和团队成员的日常工作。“可能支撑自己的是心中的那份坚持,希望能突破育种技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粮食稳定发展。”王蕴波介绍,此前国内种植甜玉米大多选用国外的进口种子,好的种子品种高达几百元一斤,也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粮食稳定发展的“拦路虎”。

2021年,王蕴波甜玉米育种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徐云碧团队联合开发了40K液相玉米芯片,对甜玉米耐热性状的鉴定及全基因关联分析进行深度研究,有效解决了国外固相芯片“卡脖子”技术难题,并且比固相芯片效率更高。也正是得益于芯片技术的支撑,耐热基因挖掘、新品种选育进入快车道,优质耐热甜玉米新品种“佛甜10号”横空出世,它填补了华南地区夏播甜玉米品种的空白,并且优化了全年种植模式,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

据介绍,作为目前全省农业的主导品种,“佛甜10号”的最大特点是高产、优质、耐热,生育期仅76天,平均亩产鲜苞1080.1公斤,具备较好的丰产性、抗病性和抗倒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

继续攻关选育耐寒甜玉米

对于甜玉米选育,王蕴波介绍,在保证高产优质的基础上,耐热和耐寒是两个主要攻克方向。经过多年努力,“佛甜10号”的诞生,已实现“耐热”方向质的突破,接下来团队也将精益求精,培育出更高产优质、颗粒更饱满、甜度更高的耐热品种。

而耐寒型甜玉米的选育也是王蕴波团队接下来另一主攻科研方向。“每年12月前后,是广东及华南地区全年最低温的季节,选育耐寒型甜玉米品种,能盘活冬闲地,让农户迎来进一步创收。”王蕴波表示,目前耐寒型甜玉米育种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开展,也取得一定成效,希望未来能实现技术突破,将仅剩不多的难关逐一攻破,让彻底填补华南地区全年种植“空窗期”成为现实。

知多D

佛山鲜食甜玉米批发总量

占全国35%-45%

玉米起源于北美,于16世纪传进中国。玉米作为重要粮食作物,在我国南北各地广泛种植。均不完全统计,玉米在我国种植面积超2.4亿亩,目前在市场上推广的玉米品种多达数千。按用途与籽粒组成成分分类,可将玉米分为特用玉米和普通玉米两大类,其中特用玉米一般指高赖氨酸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高油玉米等。特用玉米以外的玉米类型即为普通玉米。

20世纪60年代,中国翻开了甜玉米研究的“扉页”。目前,鲜食甜玉米已经成为中国南方主要的食用玉米品种。据统计,目前大湾区是全国最大的甜玉米消费市场,日均消费200万-300万斤,而佛山更是全国最大的鲜食甜玉米批发集散地,批发总量占全国市场的35%-45%。

来源: 羊城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