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地质图怎么定方向(野外地质工作技巧)

野外地质工作中,遇紧急事故而丢失定向的罗盘、工具和地图等,甚至迷失

方向的情况,时有发生。此时,根据野外方向判断经验和技巧,即可判定迷失者

17所处的位置与方向,以便确定下一步行进的方向!那么,野外辨别方向有哪些方

法呢?

一、太阳标志

太阳是最可靠的辨向标志。在晴天,人们根据日出、日落就可以很方便地知

道东方和西方,就可以大致判断方向。

我们知道:太阳是由东向西移,而影子则是由西向东移。如早上 6 时,太阳

从东方升起,一切物体的阴影都倒向西方;到中午 12 时,太阳位于正南,影子

便指向北方;到下午 6 时,太阳到正西,影子则指向东方。因此,可用太阳和物

体的阴影概略地测定方向。

1、手表测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 指的是北方”

地球 24 小时自转 360 度,一小时转 15 度,而手表的时针总比太阳转得快

一倍,依此原理,可用手表和太阳概略测定方位。早晨 6 时太阳在东方,影子指

向西方,这时,将手表上的时针指向太阳,表盘上的“12”字便指向西方,如果

表盘转动 90 度,即将 6 时折半,使表盘上的“3”字对向太阳,"12”字便指向

北方;中午 12 时,太阳位于南方,将 12 折半,使表盘上的“6”字对向太阳,

则“12” 字仍指北方一般在上午 9 时至下午 4 时之间可以很快地辨别出方向,

用时间的一半所指的方向对向太阳,12 时刻度就是北方,如下午 14:40 的时间,

其一半为 7:20 ,把时针对向太阳,那么 12 指的就是北方,或者是把表平置,

时针指向太阳,时针与 12 时刻度平分线的反向延伸方向就是北方;或者平置手

表,将一根小棍垂直立在手表中央转动手表,使小棍的影子与时针重合,时针与

12 时刻度之间的平分线即是北方。

这是北半球的情况,若在南半球,情形恰恰相反。则将 12 点处对准太阳所

在的方向,时针与 12 点的中央即指向北方。

注意:

18(1)判定方向时,手表应平置;

(2)在南、北纬 20°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

(3)要考虑地方时差,应将北京时间换算成地方时间。以东经 120 度线为

准,经度每向东 15 度,将北京时间加一小时,每向西 15 度,则将北京时间减

一小时,即为地方时。如乌鲁木齐的地理坐标是东经 87 度 40 分,则(120°-

87°)÷15°=2 小时 9 分钟,将北京时间减去 2 小时 9 分钟,就是乌鲁木齐

的当地时间。(4)夏天在我国台湾的嘉义、广东汕头东北的南澳岛、广西的梧州

市、云南的个旧市的北回归线(北纬 23 度 27 分)以南地区不能使用。

野外地质图怎么定方向(野外地质工作技巧)(1)

2、日影标志

常言道:“立竿见影”,用一根标杆(直杆),使其与地面垂直,把一块石子

放在标杆影子的顶点A处;约 10 分钟,标杆影子的顶点移动到B处时再放一块

石子,将A、B两点连成一条直线,这条直线的指向是东西方向,与AB线垂直

的方向则是南北方向,向太阳的一端是南方,相反方向是北方。依此法测定方向,

插杆越高、越细、越垂直于地面、影子移动的距离越长,测出的方向就越准。特

别是中午 12 时前后。如 11 时半和 12 时半这两个时间的影子长度几乎相等,顶

点的连线刚好指向东西方向,连线的垂直线也能较准确地指出南北方向。

在一张 50×50cm 的绘图纸上绘制一系列同心圆,同心圆的半径以 1cm 递增,

19钉在平板上并水平固定好,将一根 12‐15cm 长的细钢针或针状物垂直插在圆心

上。当太阳位置变化时,影子的端点总会与同心圆相交,标绘出这些点,然后把

同一个圆上的两点直线相连,把这些直线的中点与圆心相连,这条连线就是南北

方向线,圆弧顶的方向为北方。

二、夜间星体标志

1、北极星

北极星位于正北天空,其出露高度角相当于当地纬度,据此可以很快找到北

极星。寻找北极星,首先要找到大熊星座(即俗称的北斗星),因为它与北极星

总是保持着一定的位置关系不停地旋转。当找到北斗星后,沿着勺边A、B两星

的连线,向勺口方向延伸,约为A、B两星间隔的 5 倍处,有一颗较明亮的星,

就是北极星。

在北纬 40 度以南的地区,北斗星常会转到地平线以下,特别是冬季的黄昏,

常常看不到它。根据与北斗星相对的仙后星座寻找北极星。仙后星座由 5 颗与北

斗星亮度差不多的星组成,形成“W”形。在“W”字缺口中间的前方,约为整

个缺口宽度的两倍处,即可找到北极星。2、南十字星

在北纬 23°30′以南地区,上半年可利用南十字星座判定方向。南十字星

座主要由四颗较明亮的星组成,四颗星对角相连成为十字。沿A、B两星的连线

向下延伸,约在两星距离的四倍半处即为正南方。

野外地质图怎么定方向(野外地质工作技巧)(2)

3、月亮

20月亮的起落是有规律的。月亮升起的时间,每天都比前一天晚 48-50 分钟。

例如,农历十五的 18 时,月亮从东方升起。到了农历的二十,相距 5 天,就迟

升 4 小时左右,约于 22 时于东方天空出现。月亮“圆缺”的月相变化,也是有

规律的。农历十五以前,月亮的亮部在右边,十五以后,月亮的亮部在左边。上

半个月为“上弦月”,月中称为“圆月”,下半月称为“下弦月”。每个月,月亮

都是按上述两个规律升落的。

可以根据月亮从东转到西,约需 12 小时,平均每小时约转 15 度这一规律,

结合当时的月相、位置和观测时间,大致判定方向。例如,晚上 10 时,看见夜

空的月亮是右半边亮,便可判明是上弦月,太阳落山是 6 时,月亮位于正南;此

时,10 时-6 时=4 时,即已经过去了 4 小时,月亮在此期间转动了 15°×4

=60°。因此,将此时月亮的位置向左(东)偏转 60 度即为正南方。

三、风向

风是塑造沙漠地表面形态的重要因素,在单风向地区一般以新月形沙丘及沙

丘链为主。沙丘和沙垄的迎风面,坡度较缓;背风面,坡度较陡。我国西北地区,

由于盛行西北风,沙丘一般形成西北向东南走向。沙丘西北面坡度小,沙质较硬,

东南面坡度大,沙质松软。在西北风的作用下,沙漠地区的植物,如酥油草、红

柳、梭梭柴、骆驼刺等向东南方向倾斜。蒙古包的门通常也朝向背风的东南方向。

冬季在枯草附近往往形成许多小雪垄、沙垄,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

就是西北方向。木制的柱架,其迎风面颜色深黑容易腐坏,而悬崖及石头迎风面

较为光滑。

以上所述是沙漠地区的一般特点。风向还因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异。因此根

据风向特征判定方向,了解当地四季盛行风向,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还须注意,

在具有多种风向而风力又大致相似的地区,则会出现金字塔形沙丘,在此地区判

定方向较为复杂,应参考日月和星辰综合判别。四、地物和植物标志

21常言道:“万物生长靠太阳”,太阳促进了植物的发育,也形成了许多间接判

定方向的特征。掌握这些特征之后,即使在没有太阳的阴天仍可以依此判定方向。

1、靠近树墩、树干及大石块南面的草生长得高而茂盛,冬天南面的草也枯

萎干黄得较快。树皮一般南面比较光洁,北面则较为粗糙(树皮上有许多裂纹和

高低不平的疙瘩)。这种现象以白桦树最为明显。白桦树南面的树皮较之北面的

颜色淡,而且富有弹性。

2、夏天松柏及杉树的树干上流出的胶脂,南面的比北面多,而且结块大。

松树干上覆盖着的次生树皮,北面的较南面形成的早,向上发展较高,雨后树皮

膨胀发黑时,这种现象较为突出。秋季果树朝南的一面枝叶茂密结果多,以苹果、

红枣、柿子、山楂、荔枝、柑桔等最为明显。果实在成熟时,朝南的一面先染色。

3、树下和灌木附近的蚂蚁窝总是在树和灌木的南面。

4、长在石头上的青苔性喜潮湿,不耐阳光,因而青苔通常生长在石头的北

面。

5、草原上的蒙古菊和野莴苣的叶子都是南北指向。

6、我国北方的山岳、丘陵地带,茂密的乔木林多生长在阴坡,而灌木林多

生长在阳坡。这是由于阴坡土壤的水分蒸发慢,水土保持好,所以植被恢复比阳

坡快,易形成森林。另就树木的习性来讲,冷杉、云杉等在北坡生长得好,而马

尾松、华山松、桦树、杨树等就多生长于南坡。

7、我国北方的许多树木树干的断面可见清晰的年轮,向南一侧的年轮较为

疏稀,向北一侧则年轮较紧密。

8、春季积雪先融化的一面朝南方,后融化的一面朝北方。坑穴和凹地则北

面向阳融雪较早。北方冻土地带的河流,多为北岸平缓南岸陡立。

9、凹入地物:例如河流、水塘、坑等,其向北一侧的边缘(岸、边)的情

况与凸出地物相同。

22注意:对独立树而言,除阳光以外,风和其它因素亦有巨大影响,以此判别

方向往往不可靠。同理,即使是独立树的年轮也不一定在南方宽;对年轮宽度有

影响的不单是太阳,还有风;此外,年轮宽度还有垂直变化,在不同的高度切断

树木就会获得不同的结果。如宁夏贺兰山山谷中的独立树受常年风向西风的影

响,枝叶全部都朝向东方,而不是南方。

五、建筑标志

庙宇、宝塔以及一般住房大都坐北朝南。伊斯兰教的清真寺的门则朝向东方

(礼拜者面向西方)。

利用自然界特征判定方位时,要特别注意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千万不要

生搬硬套。在辨别方向时,务必注意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互相补充、验证。我国

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在掌握共同规律的基础上,还要注意各地

区的特殊规律,以便得出正确的判断。六、迷路破局

在野外行进中,原来的道路消失了,或者从开始就没有确定路线,只是依赖

地形及方位行进,结果找不到位置,这就是迷失方向了。

发现自己迷失方向后,切勿惊慌换措,应立即停下来冷静地回忆一下所走过

的道路,想办法按一切可能利用的标志重新定向,然后再寻找道路。最可靠的方

法是“迷途知返”,循着自己的足迹退回至原出发点,切勿盲目乱撞。返回原来

的路线,有时需要下很大的决心。尤其是已经登上了山岭,临时决定改道,走艰

辛的回头路,要比前进更需要勇气和毅力。

发现迷失方向时,应先登高远望,判断应该往哪儿走,在山地尤应如此,先

爬上附近大的山脊上观察,然后决定是继续往上爬,还是向下走。通常应朝地势

低的方向走,这样易于碰到水源。顺河而行最为保险,这一点在森林(丛林)中

尤为重要。俗话说:“水能送人到家”,因为道路、居民点常常是滨水临河而筑的。

在山地,若山脉走向分明、山脊坡度较缓,可沿山脊走。因为山脊视界开阔,

23易于观察道路情况,也容易确定所在位置。山脊还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只要沿山

脊前进,通常可达到某个目标。

在广阔平坦的沙漠、戈壁滩或茫茫的林海雪原上行进,因景致单一,缺乏定

向的方位物,人们在上述地区一般不会走直线,通常向右偏。一般人的左步较之

右步稍大 0.1~0.4 毫米,因而行进中不知不觉便转向右方。步行者通常约以 3~

5 公里的直径走圆圈,即俗话说的“鬼打墙”。为了避免走弯路,浪费时间,在

沙漠戈壁或森林中行进,依照一个确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非常重要。在上述地区

行走,可利用长时间吹向一个方向的风或迅速朝一个方向飘动的云来确定方向。

迎着风、云行走或与其保持一定的角度行进,可在一定时间内保证循着直线前进。

也可使用“叠标线法”,即每走一段距离,在背后作一个标记(如放石头、插树

枝,或在树干上用刀斧刻制标记),不断回看所走的路线上的标记是否在一条线

上,便可以得知是否偏离了方向。解放战争中,我解放军在东北剿匪时,一些侦

察员就是用这种方法往返于茫茫林海雪原中取送情报的。

沙漠地区景物单调,常常使人迷向。沙漠地因风的作用,沙丘移动,道路不

固定。寻找辨认道路可根据地上的马、驴、驼的粪便来辨认。一般成规律者,是

人畜走过的路线。如实在无路可走,可以沿着骆驼的足迹行进,在干渴的沙漠中,

骆驼对水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依此常能找到水源。在固定和半固定沙丘和草原地

区,道路少但比较顺直,变迁不大。只要保持了总的行进方向,便可一直走下去。

在有流沙的地区,个别路段会被覆盖,出现左右绕行的道路,这种绕行距离一般

不会很远,应及时回到原行进方向上,切勿沿岔路直下而入歧途。在沙漠地区,

还应注意不要受海市蜃楼的迷惑。

在森林中行进,高密的树冠,遮天蔽日,根本看不到日月星辰。进入森林时,

为避免迷失方向,应把当地的地形图研究清楚。

特别要注意行进方向两侧可作为指向的线形地物,如河流、公路、山脉、长

24条形的湖泊等。注意其位置在行进路线的左方还是右方,是否与路线平行。如发

现迷失方向,应立即朝指向物的方向前进,一直走到为止,再行判定方位。

在森林中迷失方向,应先估计,从能确定方位的地方走出了多远,然后寻找

身边便于观看的树干,用刀斧刮皮作环形标记(即树干周围的皮都刮掉,以便从

任何方向上都能看到),再根据自己的记忆往回走。如果找不到原来的地点,折

回标记处再换一个方向重新试行。最后,总能找到目标。

森林中,如果稍不留意,很难区分是林中小径还是树木间的缝隙。人们常走

的小径,因路面经常践踏而变得坚硬踏实。但须注意,并非所有路面坚实的小径

都是人行的路。如上半身常碰到草藤枝条,而下半身却不受这些杂物的缠绕,则

可能是野兽出没的路径。黑夜中,这种感觉判断较白天敏锐准确。遇到这种情况,

应立刻返回人行道路上去。没经验或不熟悉道路的人,夜间穿行森林一般都会迷

路,因而,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夜行。

在我国西南边疆丛林地区,居住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多习惯砍光寨子附近

山上的树木。因而,以这种地区迷路之后,可爬到树上或高处了望,如发现某座

山上没树木,那座山的附近往往会有人家。此外,傣族等少数民族的住房多用竹

子搭制,他们习惯在寨子边上种大蓬竹。因此,有大蓬竹的地方,也容易找到山

寨。

迷途时无路可走令人沮丧,如果遇到岔路口,道路多也令人无所适从。此时,

首先要明确要去的方向,然后选择正确的道路。若几条道路的方向大致相同,无

法判定,则应选中间那条路,这样可以左右逢源,即便走错了,也不会偏差得太

远。

迷路后,当天色已晚。应立即选址宿营,不要等到天黑,否则将非常被动。

若感到十分疲乏时,也应立即休息,不要走到精疲力尽才停止。这一点在冬季尤

应注意,过度疲劳和淌汗过多,容易冻伤或冻死。

25迷失方向,对一个沉着坚定的军人来说并不足畏。古语说:“山重水复疑无

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迷途时,只要冷静分析,并根据日月星辰等自然界的一

些特征判定方位,坚定信心,一定会突破“山重水复”的包围,进入“柳暗花明”

的境地!

如需求救援,夜间可在高处燃点火堆;白天可燃烟,在火上放上青草,就会

发出白烟,每隔十几秒钟放一次青草,正确的方法是每分钟 6 次。这是世界通用

的救难信号。若在森林中,可用斧头、棍棒击打桦树,因为桦树声音宏大而且传

播很远。

在开阔的地段,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因地制宜制作地面标志。如将青

草割成一定标志,在雪

地上踩出或用树木、石块摆放出相应标志与空中联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