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宝宝语言能力萌芽)

每个父母都希望听到亲爱的宝宝开口说话,特别是开口叫「爸爸」、「妈妈」!希望宝宝早点开口说话,需要听、说、身体、头脑等多方面适度的刺激!注意啰!宝宝2岁之前,亲子的相处方式,是奠定孩子语言能力与技巧的基石。一起来透过专家的指导,练习加强孩子表达意愿的方法。

宝宝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宝宝语言能力萌芽)(1)

宝宝开始说话的条件

1、发出声音的身体机能发展成熟

2、听觉发育成熟

3、脑部发育成熟

4、有想要说话、想要表达的欲望

宝宝开口说话,需要听力、呼吸器官、声带、嘴唇与舌头,身体的器官都要发展成熟,缺一不可。虽然随着每个人有所差异,但大约在9个月左右,对事物的认知力开始提升,「想要表达」的意欲等内心的成长进步,大约到1岁左右,当身体与心理双方面都发展成熟,会说出人生中第一个有意义的言语。

婴儿一切的行为,都是前往说话的道路


“哭泣”是练习表达!

宝宝一哭妈妈就会抱抱,或者换尿布等,回应哭泣来照顾,因此宝宝就学会哭泣就会得到回应,这样每天重复练习,学习培养传达心情感受的能力。

“听觉” 从出生前就开始练习了

听觉是学习语言的入口,大约在怀孕后期(28周左右),耳朵的构造就几乎完成,能够听到外界的声音。因此宝宝从在肚子里就很熟悉妈妈的声音,出生后听到妈妈的声音会觉得很安心,妈妈在照顾时要多和他说话。


身体与心理的“ 活动” 促进脑部的发育

脑部的神经细胞在出生时已经备齐,但主要传达情报的网路是处于未开通的状态,透过身体的活动,与喜怒哀乐五感的感触,给予脑部刺激,活络神经传达的网路。


“进食” 辅食品的嘴巴与舌头的活动是发音的基础

在吃东西吞咽、咀嚼时使用的舌头、嘴唇与下巴,是说话时的工具器官,在吃辅食品时就能够锻炼。嘴巴的发达能力随个人差异,要将辅食品切成适合孩子的大小形状。


语言要先“ 理解” 之后才“ 开口”

当宝宝8个月左右,叫他的名字会回头等反应,就代表能够了解语言的意义。语言的发展要先理解,可以试着让宝宝知道,各种喜欢的东西的名字,增加他知道的字汇量。

从「0 岁开始」成为每天生活中的习惯!

让安稳的亲子关系成为孕育语言之芽的土壤,介绍让孩子情绪安稳,加强「想要表达」意愿的养育方法。

这里介绍的四个照顾方法,任何时候都可以开始实行!只要配合月龄与状况改变内容,长大后依然可以使用。


1. 模仿宝宝的动作(也称镜像模仿)

宝宝正在敲打积木同时,妈妈也跟着做一样的动作等,直接模仿宝宝的动作。孩子会因为自己的动作得到回响而觉得有趣,可以培养沟通的欲望。

2. 模仿宝宝发出的声音(也称监控模仿)

宝宝心情不错时,发出「嗯~嗯~」的声音,妈妈也可以试着发出同样的声音。因为妈妈发出一样的声音,会加强宝宝的自信,对于发出声音感到有兴趣。


3 . 将宝宝的感受用语言说出来(也称平行谈话)

宝宝在吃辅食品时露出很好吃的表情,妈妈可以在旁说着「好好吃喔!」,替宝宝说出他的心情。宝宝会因为妈妈了解他的心情感到安心,也会从中学习到语言表现的方法。


4 . 大人要将自己的心情说出来(也称自我谈话)

「浴巾放在哪里啊~?」妈妈将日常生活中正在做的事情,透过语言传达给宝宝,这样每天反覆,就逐渐能够了解话语的意思。

手指指示:在还不能用语言流利表达自己之前,对宝宝而言是很重要的沟通方式

宝宝大约9个月左右会发现,当将手伸向想要的东西时,妈妈就会往同一个方向看,并把东西拿过来。当宝宝感受到和大人注目相同东西趣味,就开始会伸手表示,之后随着手指的肌肉发展成熟,就懂得伸出食指指示。大人注意到宝宝手指的方向,看向同一个方向并做出回应,让宝宝感受到表达成功的成就感,也是导向沟通与说话意愿的行为。

手指指示的四个阶段:

1、11个月左右:当看到什么东西时,会发出「啊、啊」的声音,想要告诉身边的人。(自发性指示)

2、1岁左右:透过手指传递要求。(要求性指示)

3、1岁之后:发现有兴趣的东西时,用手指表达希望大人能够一起看。(同理性指示)

4、1岁6个月左右:「XX是哪个?」当大人问问题时,会用手指指出答案。(回应性指示)

宝宝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宝宝语言能力萌芽)(2)

1 岁~2岁左右是语言开始发生的时期!

说明1~2岁左右开始说话后,语言发展的3个阶段,同时介绍提升「想要说话」欲望的照顾方法。

1岁左右~

这个时期的宝宝:可以理解简单的句子,开始说出有兴趣的单字「请」、「给我」可以理解简单的句子,听从指令行动,也开始有些宝宝会发出「妈妈」、「吃吃」等有意义的单字(一个字完成的句子),传达自己的想法。开始的话语大多都是宝宝有兴趣的东西,看到动物全部都是「汪汪」,一个单字句子代表的对象范围很多,还没有详细的区别。

开始说话之后,多练习对答、复述!

这是一个需要增加字汇数量的阶段,因此要让宝宝感受到表达与被了解的成就感增加自信心。运用上一页的「监控模仿」,让宝宝对于发出声音感到有兴趣。

加强表达意愿的养育法1 . 积极使用宝宝语言

「喝茶」→「茶茶、喝喝」这样将语言改成简单的说法,同时使用宝宝容易发声的唇音以及多用叠字,都是让宝宝更顺利接受的方法。

加强表达意愿的养育法2 . 告诉宝宝正在注意的事物的名字

当宝宝看着某样东西或拿着某样东西时,告诉他那个东西的名字,代替宝宝将东西的名字说出来,如果宝宝试着模仿就要鼓励他。对于没兴趣的东西,强迫学习是没有用的。

语言发展中,不需要刻意纠正

刚开始说话时,不论猫或狗都是「汪汪」,用少少的单字传达许多的事情,这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过程,不需要刻意纠正,先接受宝宝的说法,之后再不经意地告诉他正确的单字。


1岁6 个月左右~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说的单字变多了,更能够了解单字与事物的关系听到「熊熊在哪?」会指出绘本中的熊,问他「鼻子在哪?」、「嘴巴在哪?」会指出身体的部位,可以了解对手的要求同时指出答案的时期。

加强表达意愿的养育法:一步步体验新的事物,增加宝宝的字汇量

理解单字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对语言表现出兴致勃勃的趣味,可以试着去动物园等地方,体验新的事物增加刺激。读绘本给孩子听,从绘本的世界去体验也是很好的方法。


2岁以前

这个时期的宝宝:会用语言回答,传达自己的意思

可以理解「拿玩具」这样名词+动词的短句,问他问题会用简单的话语回答,也会说「抱抱」等带有要求意味的话语。这个时期也逐渐进展到「汪汪来」等二个词的短句。

加强表达意愿的养育法:单字上多加一个词与宝宝对话

宝宝说出「汪汪」时,可以用「一只汪汪」、「汪汪好大」等,多加上一个词的句子来与宝宝对话,可以让对话更有内容,也能够不经意的告诉宝宝新的单字。

理解的能力比说多少话更重要

1~2岁的语言发展有很大的个人差异,如果在意宝宝语言发展的进度,可以从宝宝能够“理解”多少大人的话语来评估,而不是能够“说”多少话。


宝宝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宝宝语言能力萌芽)(3)

专家来解救!语言的疑问Q&A


Q1 :咿咿啊啊的说着什么话的模样,但就是说不出有意义的话…(1岁3个月)


A:想像宝宝的想法,替他说出来

如果宝宝总是咿咿啊啊地想要说什么时,妈妈要替他想想,同时用简短、清楚、和缓的语调帮他说出来。告诉宝宝「这样说就可以喔」,让他学习语言表现的方法。


Q2 :总是会不小心就讲太快,和孩子一定要慢慢讲话吗?(1岁2个月)


A:如果不慢慢讲,宝宝不容易学会

宝宝声音认识的能力还在成长中,因此对话的基础要「简短」、「和缓」、「清楚」。但是不需要到一个字一个字拆开,过分不自然的慢,要将单字与句子的语调正确的传达给宝宝。


宝宝语言能力培养的方法(宝宝语言能力萌芽)(4)


Q3 :「男孩说话比较慢」是真的吗?(1岁9个月)


A:因为男女大脑构造的不同,是有可能会比较慢

也有研究结果显示「语言的理解力没有男女之别」,应该是没有太大差异。但因为男女大脑构造上的差异,所以男生喜欢物品,而女生喜欢人,女生会较常看着大人、模仿大人,因此有可能会比较早说话。


Q4 :一直把游泳说成其他词改不过来,这样有关系吗?(1岁10个月)


A:到4 岁左右才能清楚发音

这个状况并不是对语言理解力的问题,而是发音的运动机能尚未成熟,要能够清楚发音大约要到4岁左右。在这之前,妈妈只要保持和缓、清楚且正确的说话方式,让孩子能够边听边模仿即可。


Q5:还无法说出一个有意义的单字,但如果叫他说「啊」会做得到。1 岁半的健康检查时,医生说耐心等待就可,但这样真的OK 吗?(1岁7个月)


A:能够理解语言,有互动的欲望就可

2岁之前说话的进度每个孩子都不同,只要能够了解大人的言语,有与人互动的欲望,请给他时间耐心等待。但等待不代表什么都不做,如果很担心,可以到专门的医疗机构去做成长评估。


Q6:看电视或iPad 对语言发展不佳吗?(1岁5个月)


A:不好!因为会减少表达的欲望

电视或iPad不能一言以概之说会妨碍语言发展,但却会占用亲子互动的时间。另外,如果从小就一直习惯于单方面的声音,也会减低与人互动或表达心情的想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