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什么是学而时习之(论语中为什么说君子要)

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篇。也是孔子在(为政)篇中三篇论君子的中间篇目。2.13篇目是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一般的解释为:子贡向孔子请问君子之道。孔子说:先去实践自己想要说的话,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说出来。还有一种解释是: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孔子说:“君子做事在说话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说.”

但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君子是不是我们现在说的君子的意思呢?

我们看看,上面这句话是论语“为政”篇中说的。2.12篇目圣人说“君子不器。2.13篇目是子贡问君子,说的这句话。2.14篇目是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都是讲君子的。那么,既然是讲”为政“,这里的君子显然不是我们说的道德标准的君子,那么就应该讲的是君王或者是统治者的治理。是给君王讲的,而不是用道德标准给君子们说的。

那么,这里的“子贡问君子”又是什么意思呢?显然不是一般解释的“子贡问如何才是一君子”,只能是子贡问圣人如何看一个君王是不是一个好君王,或者说怎样看一个统治者是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

那么,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是什么意思呢?先要看看这个“行”字。“行”是会意字,甲骨文的“行”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为交通要道,读“横”声。《说文》:“行,道也。”引申出行走、通行、品行、执行、行为等。这里显然不应该是“先按照他说的做”,而应该是先看看他说的自己做到了多少?或者说是不是言行一致。整体而言,圣人说:要看是不是一个好的君王,先要看他是不是言行一致,然后再决定是不是可以追随。

过去讲“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那么如何选择主呢?这是大多数人关心的,也当然是圣人和他的学生关心的。在如何选择主的问题上,圣人选择的标准不但推崇知行合一,更重视言行一致,言行不一的君主是不可以追随的。这里主要是讲怎样辨别好的君主,在此基础上怎样选择明主。而好的君主最重要的标准就是言行一致。

这一点,在现实中也很有意义。如何选择一个好的领导呢?标准也只有一个:言行一致。有的领导夸夸其谈但从来不落实,有的领导说一套做一套,有的领导要求别人做一套标准对自己要求又一套标准,这样的领导都不是值得追随的。只有言行一致的领导才是可以追随的好领导。

论语为什么是学而时习之(论语中为什么说君子要)(1)

作者:麒鉴,资深自由撰稿人。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人民出版社读书会签约名家,博士。

本人发表原创文章等由维权骑士负责维权,需要转载请看网页https://rightknights.com/material/author?id=2039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