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

《天天向上》一期节目中,曾说到过黄轩的家世。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1)

主持人汪涵说:“黄轩是文化世家,在G20峰会的时候,开场的第一句诗,就是黄轩曾祖父写的一幅对联。”

黄轩的曾祖父正是民国时期有名的才子黄文中,这幅对联是黄文中在西湖孤山下中山公园撰书的著名“西湖天下景”叠字联。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2)

黄文中是甘肃临洮人,他博学多艺,在诗文、楹联、书法诸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人称“陇上才子”。他是爱国人士代表,刚正不阿、忧国忧民,抨击军阀专制,批评时政,倡导民主自由,又有“民主斗士”之称。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3)

孙中山先生举世传颂的珍贵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也是为黄文中所提。据考证,在孙中山先生纪念馆里所展出的该题词右侧,原有黄文中写的“总理为拙译《日本民权发达史》题词”小字一行,字迹隽秀。

黄文中在日本留学期间,接受了一些西方民主主义的思想。有感于国家衰弱,列强欺凌,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他便潜心研究强国之道。他翻译了日本植原悦二郎所著的《日本民权发达史》,30余万字。完成后,黄文中携书稿面向孙中山请教。孙中山抚其肩膀恳切教诲,称誉该译著“对研究日本民权颇有裨益”,并欣然挥毫,写下了这幅著名的题词。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4)

黄轩的曾祖父和爷爷都是从事写作的读书人,可谓是书香门第。

黄轩父亲黄雁平,出生于兰州,大学本科学历,高级工程师,曾就职某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5)

黄轩12岁的时候,父母离异,父亲随后调往北京工作,在北京认识了公益人士常梦,两人重组家庭。黄雁平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和常梦一起做了7年的公益。在生病期间仍然一心牵挂关爱中心的修复工程,坚持工作,最终倒在了工地上。

他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公益事业,用自己平凡的生命谱写了伟大的乐章。

我们来看他们感人的故事。

黄轩曾祖父黄文中的坎坷经历

黄文中是甘肃临洮人,民国六年毕业于甘肃省第一师范学校,之后自费留学日本,获东京明治大学经济学学士,并参加了中华革命党活动。

回国后,曾任兰州各大、中学教师,他授课深入浅出,形象透彻,讲到历史和民族大义、国家兴亡,每每慷慨悲歌,声泪俱下。

他用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感染着他的学生。他心胸豁达,才思敏捷,声名久著。

当年兰州一中最早的校歌歌词,就是黄文中所做。

义轩桑梓,河岳根源

兰州中学,巍巍在其间

迎头学,莫畏难

敬业乐群,千锤百炼

养成社会之中坚

复兴民族,还我河山!

复兴民族,还我河山!

据记载,1924年,黄文中在群众集会上演讲,宣传民主自由,抨击军阀专制,因此得罪了甘肃督军陆洪涛,被陆部旅长黄得贵遣使暴徒狙击于兰州安定门外荒僻处,致使他头破齿落,昏迷不醒,后经路人发现,送医院抢救才复苏。

脱险苏醒后,他的第一句话是:“我的舌头尚在否?舌头在,还得讲,还得说,我的肩膀是孙大元帅拍过的,坚不可摧。”

此后,他自称“再来人”,依旧大谈国事,宣传民主思想。伤愈后,当时省政府为息众怒,先后委派他出任盐池、鼎新、临泽、金塔诸县县长,政声颇佳,但都任职时间不长。

最后因为三陇大旱,民不聊生,黄文中不忍心被迫饥民为驻军筹缴粮饷,挂印弃官潜逃。1931年经北京远去上海,以写字、撰稿维持生计。

在上海期间,时值“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民族危亡,他与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黄炎培、李公朴等有过交往,并代表甘肃省出席了在上海召开的民主救国会议,发表了抗日救亡演说,引起各界的注意与赞扬。

“九一八”事变后,黄文中一直在逆境中备受挫折,但却始终心系国家的前途,关心人民的命运。上海召开民主救国会议,呼吁国民党出兵抗战收复失地,黄文中自任甘肃民众代表出席会议,发表救亡言论。

此后几年国事日非,他只好寓居“西湖俞楼”,借诗抒发忧国之情和报国之志,湖上的许多名胜处留下了他的题咏楹联,为西湖美景增色不少。

黄文中遍游各处名胜,在西湖各景上留有他的很多遗墨:

孤亭似旧时,登临壮士兴怀地; 鹫岩标远胜,翻动平生万里心。

鱼戏平湖穿远岫,雁鸣秋月写长天。

他的作品情景相融,意境深远、气魄宏大,在品评山水之中,直抒胸臆、针砭时政,时时以国家民族为念。

在他为西湖题写的联语中最为传诵不衰被世人称颂的是“西湖天下景”的“叠字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此联又称为“连珠对”、“踩花格”,不但顺读、倒读皆可,还可如脚踩花步,循环反复,读成: 水处明,山处秀,水山处处明秀; 晴时好,雨时奇,晴雨时时好奇。

1931年后避居杭州,为西湖景观题写了多幅名联,为一代楹联大家。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6)

黄轩为公益献身的伟大父亲

“你们一定要把工程监督好,别出差错。”这是黄雁平离世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和常梦相识后,黄雁平得知关爱中心面临种种困难,还有20多个孩子需要照顾时,他毅然辞去了月薪几千元的正式工作,和常梦一起从事公益事业。

在7年的公益工作中,他扮演了各种不同的角色,司机、厨师、锅炉工、工程指挥等,在人手紧张时,他甚至还要充当工程中的大小工。他将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多苦多累,从无怨言。

2007年,52岁的黄雁平突然感觉心口疼痛。在妻子常梦的劝说下,他住进了医院。然而,听到通州关爱中心房梁断裂的消息,他心急如焚,偷偷跑回关爱中心,安顿好孩子们,就四处张罗着修复工程。

开工后,他几次不顾身体状况,爬到屋顶上指挥进度,监督工程质量。

7月29日下午5时,黄雁平再一次偷偷从医院打车回到中心。

“脸色不太好,头发湿漉漉的,鼻尖都挂着汗。”通州关爱中心的陈德志老师记得很清楚。

黄雁平将大伙叫到一块儿开了个会,并拿起笔在图纸上对水管的走向做了一些改动。然后,他走向工地,往房顶搬了四块砖。正当起身时,一阵眩晕,黄雁平虚弱的身体倒在了工地上。送往医院的途中,老黄睁开眼睛,说:“你们一定要把工程监督好,别出差错。”

当天晚上7时21分,因心肌梗塞抢救无效,黄雁平永远地离开了。

整理遗物时,常梦翻出结婚前黄雁平那些考究的名牌,忍不住落泪。为了孩子们,老黄不再舍得给自己花钱,但每逢过年过节却总要给孩子们买新衣服,买好吃的,开车拉着他们出去游玩,参加各种活动,孩子们亲切地叫他“黄爸爸”。

正在和妈妈去大连游玩的黄轩,接到爸爸的突然离去的消息,有些不敢相信。他连夜赶回北京,路上还给爸爸发信息:“你在干嘛?”却收到亲戚发来的回复:“爸爸休息了……”

爸爸的离去给了黄轩很大的打击,他充满了悔恨和无比的遗憾。那个只要黄轩取得一点成绩,就会欣喜若狂的爸爸,那个将他引以为傲的爸爸,最终也没有看到黄轩演的作品和他成名的一天。

黄雁平就这样,把自己奉献给了公益事业。他的无私和善良感动了无数人。2007年年底,黄轩爸爸荣获了“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特别贡献奖。同年,摸爬滚打的黄轩在剧情电影《地下的天空》中饰演男主角丁井生,正式进入演艺圈,开始了他的演艺生涯。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7)

写在最后

无论是忠义爱国的才子——曾祖父黄文中,还是为公益事业奋斗献身的父亲黄雁平,他们的身体当中,都流着正义、善良、大爱的血液。

他们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

受到家族的影响和熏陶,黄轩身上有着一种儒雅的气质和文艺风范,还有一种坚持不懈的韧性;

他身上也总是带着一种忧郁的气质,这和他从小家庭破碎和经历的波折是分不开的;

黄轩的演技精湛,进入大众视野后,很快便跻身一线明星,带给大家很多优秀的作品,这和他背后的不懈努力和付出是分不开的;

黄轩的性格和人缘也非常好,得到很多圈内圈外人的好评和认可。

如今的黄轩凭借自己的力量成功了,可是父亲却永远的离开了。

正如黄轩所说:“儿子有太多的遗憾,你还没有看到我大学毕业,没有在电视上看到我的表演,没有看到我成家立业,没有看到你的孙子,没有听到孙子叫你爷爷……我相信人有灵魂,我相信你一直在看着我,关注我,默默的爱着我,你永远活在我的心里!爸,看着吧,一个让你骄傲的儿子正在慢慢的成长起来,我会让我们的家人,朋友都会为你有我这么一个儿子而赞叹,我要让你无比自豪!”

黄轩背后的故事(黄轩的家世不是最显赫)(8)

为黄轩加油,相信未来的他,一定会越来越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