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

关于厕所,最骇人听闻的莫过于这类“血腥的马桶爆裂”事件。

2016年,常州一男子在如厕时,马桶突然发生了爆裂,瓷片横飞。

顿时,整个厕所成了凶案现场。

污物混着血水,这场面既恶心又血腥,让人不忍直视。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2)

当时,患者的右臀部伤口长约20cm,已深达坐骨结节,右侧臀大肌完全离断。

此外,破碎的瓷片,更是直接割破了他右臀的一小动脉,导致了活动性出血。

如不及时手术止血,可因失血过多危及生命。万幸的是,经过抢救男子脱离危险,保住了小命。

但这则新闻,绝非个例。

与之类似的马桶炸裂事件还有很多,各有各的窘态。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3)

而这一系列惨案的背后,均源于同一股“蹲式厕所”的复兴浪潮。

随着现代马桶走进千家万户,传统的蹲厕爱好者越发感觉无所适从。

不仅是家庭,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共场所也开始将蹲厕改为坐厕。

有时候找遍了整个商场内,都没能找到一个落脚的蹲坑。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4)

许多人因不愿与公共马桶有肌肤之亲,又或纯粹觉得“坐着拉不带劲”,而屡出奇招。

温和派的蹲厕爱好者,会使用一次性坐垫纸铺盖卫生纸的办法。

虽然麻烦,但也避免了自己的屁股与公共马桶的直接接触。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5)

一次性坐垫纸

但激进派的蹲侧爱好者,则不同。

他们会直接把坐厕当成了蹲厕,肆无忌惮地脚踩马桶圈。

然而,普通的马桶,还真没我们想象中结实。

它们的设计,主要考虑到的只有屁股往上坐的承重。

只有两只脚踩上去,受力是极度不均匀,这就有可能发生爆裂。

开头的惨剧就是这样发生的,“禁止蹲马桶”这类提示标语后面,充满了无奈。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6)

厕所,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统计,每个人一生中需排遗超过6吨粪便,是体重本身的100倍。

而人的一生,在厕所里度过的时间就长达3年。

如厕问题,确实是一件不能马虎的事情。

但是,自现代厕所系统走进千家万户开始,就有了争吵。

蹲厕派与坐厕派,吵得不可开交,可谓水火不容。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7)

而在如厕的姿势上,也有地域之分。

蹲厕派基本上集中在亚洲。

东亚三国人民在如厕问题上,基本是达成了罕见的共识,认为蹲着更理所当然。

要知道,在日文表述中,坐式马桶被叫做“洋式便所”,而蹲坑式厕位则直接叫“和式便所”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8)

但亚洲的蹲厕,却让西方人难以接受。

我国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指出,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环境反应最强烈、印象最差的就是厕所。

除了卫生问题以外,亚洲式的蹲厕,就最令游客尴尬。

每一个初来东方的白人,几乎都逃不过如厕过程中难以下蹲的窘况。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9)

在不少亚洲旅游指南中,“如何使用蹲式厕所”这个问题就可以洋洋洒洒写满几页。

而看着能轻松下蹲的亚洲人,西方人仿佛见到了某种独门武功。

其实,“亚洲蹲”Asian Squat一词,就与我们的如厕传统有关。

所谓亚洲蹲,就是下图中的深蹲姿势,但却有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无法完成。

而很多亚洲人,就能轻松驾驭。所以在外国人看来,这确实是项绝技。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0)

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标准亚洲蹲姿势

除了亚洲人天赋异禀(四肢短、脑袋大、躯干长的人更容易保持平衡)以外,这还离不了我们的“后天努力”

蹲厕的普遍使用,让亚洲人从小就有机会锻炼蹲姿,这才有了传说中的“亚洲蹲”。

而从几百年前,就习惯使用“坐式”抽水马桶的西方人,则难以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

结果就是,外国人不能接受亚洲的“坑”,对蹲厕没什么好感。

而有一身绝活的亚洲人,则对坐厕充满了排斥的情绪。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1)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哪一种姿势的更科学更健康?

早前,在互联网上就广为流传着一个说法,认为蹲着如厕比坐着更健康。

该说法还提醒,坐着如厕容易引起痔疮、大肠炎、阑尾炎等多种肛肠疾病。

面对日益剧增的坐厕,这似乎为蹲厕派,扳回了一局。

但很可惜,坐厕会引起肛肠疾病,纯属流言。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2)

这其实源于大众对一篇关于排便姿势的论文的错误解读。

2003年,以色列科学家Dov Sikirov就在《消化道疾病与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关于三种排便姿势对人类影响健康的论文。

这三种排便姿势分别为,蹲着、坐在31-32cm高的马桶、坐在40-41cm高的马桶上。

作者通过排便造影发现,蹲着的姿势排便用时是最短的。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3)

耻骨直肠肌示意图

这源于人体一块被称为”耻骨直肠肌”(puborectalis muscle)的肌肉。

这块肌肉就像一个环,从一侧耻骨出发,绕直肠一圈后再与另一侧耻骨连接。

当这个环拉住直肠,就会使直肠形成一个角度,这也叫“肛肠角”(anorectal angel)。

理论上来说,肛肠角越大,排便就越不费力。

当人类呈坐姿时,肛肠角大约是80°~90°,但蹲姿,则可以将肛肠角提升到100°~110°。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4)

蹲姿和坐姿的肛肠角示意图

所以说,蹲着确实比坐着排便更舒服、舒畅,能起到加速肠道排空的效果。

几万年来,人类一直是蹲着办事的。

而坐便器的普及,不过就是近现代的事情。

在中国,坐式马桶的普及最多也就几十年。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在坐式马桶上更吃力的原因。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5)

但是坐着如厕,也并不是各类肛肠疾病的罪魁祸首。

痔疮、大肠炎、阑尾炎等疾病的发病机制,都与如厕姿势并无大关系。

而且,蹲着排便也没有预防便秘的作用。

只要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肠道排空,就对健康无大碍。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6)

一般来说,排便的最佳时长大约为3分钟左右。

人类采用坐姿的排便效率亦不算低,平均两分钟内肠道就能排空,对人体健康没什么影响。

至于坐在如厕时,脚踩“蹲厕模拟凳”,也实在没有必要。

从另一个实验的数据看来,采用这种便姿时的肛肠角并没有多大变化。

所以,多加小板凳自然也不能使人更顺畅。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7)

传说中的“小板凳” ,可能只能给蹲厕派带来一些心理安慰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8)

左图a、b、c为三种不同的排便姿势,右图d、e、f为三种不同排便姿势的肛肠角,d与f角度无差别

而相对于如厕姿势,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如厕时间。

有一部分人总是觉得如厕时间越长,就能排便得越干净。

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其实排便后期的“排便感”,是肛门充血造成的错觉。

若长时间耗在厕所上,就可能形成恶性循环,排便时间越长越是感觉到没有排干净。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19)

而人在排便时,直肠腔会一直处于高压状态。

这可能会使肛门周围静脉回流受到影响,又或是导致肛垫下移。

无论以什么姿势排便,只要时间过长,都更容易诱发痔疮、直肠粘膜松弛、脱垂等各种毛病。

此外,现代智能手机的普及,使人们花费在如厕上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所以想要菊花健康,还真得需要有“当(夹)断即断”的觉悟。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20)

虽然,蹲姿使人顺畅,但这个高难度动作也确实对部分人群不友好。

例如,老年人、孕妇等腿脚不便的人来说,就更适合用坐便器。

久蹲后突然起身,会使血液大量往下肢涌去,导致头部缺氧头晕。

除了脚麻这一折磨以外,这还很容易造成事故发生。

所以说,无论是蹲厕还是坐厕,选择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21)

不过,作为直立行走的人类,排便已是一个历史遗留问题了。

你可能想不到,痔疮就是人类直立行走的副产品

虽然没有达到“十人九痔”的地步,但数据显示“十人五痔”还是绰绰有余的。

人类站起来后,直肠静脉进化没有跟上,没有像四肢那样形成静脉瓣以减少血液回流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22)

静脉瓣活动示意图

而无论我们采用蹲厕、半蹲厕、坐厕,都无法避免地心引力对血液流向的影响。

血液回流时,就可能会引起血液淤积。

如果静脉扩张形成静脉曲张团,那也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痔疮。

除了静脉曲张说,痔疮的形成还有可能是肛垫下移引起的。

所以按照理论来说,四条腿行走的动物,基本上不会遇到痔疮这种顽疾。

大便要蹲还是坐(蹲着拉还是坐着拉)(23)

如果你真的想体验最原始的酣畅感,或者也可以学着动物把屁股撅起来。

当然,这之后发生什么我就不负责任了。

*参考资料

defecation positions.Wikipedia

haemorrhoid.Wikipedia

The Atlantic, Why Can't Everyone Do the 'Asian Squat'

Dov Sikirovparison of straining during defecation in three positions: results and implications for human health. Dig Dis Sci.2003

Ryuji Sakakibara,Kuniko Tsunoyama,Hiroyasu Hosoi,et al.Influence of Body Position on Defecation in Humans.LUTS.20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