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第15章

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1)

一、释读

(一)善为士者

【故之善为士者,微眇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所以那些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虽然谦卑低下却能畅通无阻,让人感觉深不可测,难以理解。正因为不可理解,所以勉强形容。

(释文完)

1、【善为士者】

“士”是指春秋时期的士族,他们通常身负出众的才华或才能,但因为出身和别的原因,只能依附于贵族并为之服务,期望自己能有冲天之日。第68章的“善为士者不武”的士,也是此意。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善于立身处世之人。

2、【微眇玄达】

“微眇”是谦卑、卑下,表示为人谦卑低下。

“玄达”是通达无阻,表示办事和为人处世的能力强。

(二)善为士者的表现

【与呵其若冬涉川】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会先谨慎试探,就像冬天淌水过河先用手脚适应水温的样子。

(释文完)

“与”是交往、交好。冬天下河,估计除了十来岁以下的城里人之外,多数人都经历过。想一想自己下水之前是怎样的就清楚了,那不叫小心谨慎,而是适应一下寒冷的水温。

【猷呵其若畏四邻】

事情还在谋划中的时候,他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想法,会防备周围的人。

(释文完)

“猷”是谋划、图谋。表示事情在图谋的过程中。现实社会中经常可以看到,有些人不声不响,却能闷声发财或办好事情,等事情成功了,被暴露出来的时候,人们才大吃一惊:这人竟然成功如斯!

为何要防备周围的人?因为周围的人多是嘴碎之人,自己没啥能力,啥都不懂,却喜欢装大师教训别人这也不是那也不是,甚至会因嫉恨而搞小动作。

【俨呵其若客】

他待人接物的时候恭敬、庄重,就像自己是客人一样。

(释文完)

“俨”是恭敬、庄重。越是成功之人,越懂得尊重别人,现实中就是这样的。有了一点成绩就忘乎所以的人,往往败得最快。

【涣呵其若凌释】

他涣散松懈的样子,能让人释放戒备之心,就像冰块缓缓融化。

(释文完)

这句话是说:他与人交流的时候,总是一副人畜无害的样子,让人能慢慢释放戒备之心,不知不觉地就接纳了他。

【敦呵其若朴】

他敦厚淳朴,一副胸无城府、没有心计的样子。

(释文完)

传世本作“敦”,楚简作“屯”,是指屯钝,跟“敦”的意思接近。帛书乙本作“沌”,是指浑沌无知的样子,虽然与前两者意思相近,但容易引起混淆,故此取“敦”。

样子敦厚淳朴的企业家,现实社会中有谁?看看排名前10的富豪就知道了,大多一副啥都不知道的样子,其实比谁都精明。

【浑呵其若浊】

他混迹于人海,跟所有人都合得来,在人群中不突出。

(释文完)

各本有“浑”、“混”、“湷”、“坉”,都是浑同、混杂的意思。“混”有主动混杂的意思,而“浑”则有被动处于混杂中的意味,更接近道,故去彼取此。

【旷呵其若谷】

他虚怀若谷,胸怀的气量大,能容常人所不能容。

(释文完)

这句话是说:他气量大,别人说他好或者说他不好,他都坦然接受,不与人计较是非,不与人争长短。

现实社会中,好比华为、百度、头条、腾讯、拼多多、京东、淘宝等等,评价的人太多了,说好的说坏的、或赞或贬的都有。但那几位创始人若要是跟你计较,那他就真的输了。这就是气量。

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2)

(三)善为士者的表现总结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谁能用混乱浑杂的处境来遮蔽自己的冷静,谁就会逐渐清醒透彻。谁能用平静死寂的处境来遮蔽自己的迂回行动,谁就会逐渐有活力和生机。

(释文完)

这种手段大家其实都知道,而且不陌生。各大平台刚刚起步的时候不但免费,甚至还送红包送优惠送福利等又这儿又那儿的,无非就是掩饰将来割韭菜的真正目的。

“动”,楚简本作“迬”,是迂回行动的意思,更接近“士”的原意。诸本作“动”,少了“迂回”的含义。本文尊重多数人的习惯,还是取“动”,但一定要知道其原意是“迂回行动”,而不是莽撞的动。

愿者上钩和三顾茅庐的故事,想来大家也都耳熟能详,说的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士”,姜子牙和诸葛亮。这两个故事就是“迂回行动”的最佳诠释。

姜子牙钓的是周文王这条大鱼。诸葛亮如果不提前放出消息刻意让刘邦知道,哪还有什么三顾茅庐。这就叫“迂回行动”。

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3)

(四)背道而驰的“蔽而新成”

【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保持这种处世方式的人,是不想盈满而露出锋芒,所以能掩饰自己,能使自己看起来不完美。

(释文完)

所有原版的《道德经》,都没有“蔽而新成”!

河上公和王弼本作“蔽不新成”,傅奕本和帛书本作“敝而不成”,以“敝”通“蔽”之故,两者是同样意思。

再次强调,是所有、所有的原版都没有“蔽而新成”。只有少部分的网络版和自编版作“蔽而新成”,这叫毫无根据地肆意篡改!

解读错误甚至乱解的行为都情有可原,但因为不懂解读而篡改经典的作法,则是可耻的行为,冒天下之大不韪。

《道德经》本就难解,不然也不会解了两千多年。但就算这一代人解决不了,有了前人的脚印,下一代仍然可以借鉴。毫无根据地篡改经典,不但误导当世,更让下一代人陷入迷途,甚至于放弃经典和传承,故言背道而驰。

所谓“蔽而不成”,其实是“大成若缺”的含义。

“成”是完整、完全、完美的意思。“大成若缺”的含义是,世界上没有真正完美的东西,如果有,那就不是人类驾驭它,而是它驾驭人类。试想一下,一件东西如果已经十分完美,那就是宇宙无敌的存在了,还能轮到人类或者什么大神来掌控?它不掌控人类和大神就算好了!正是因为“大成若缺”,所以人类才可以掌控,才能放心来用,大胆敞开来用,叫“其用不敝”。

“蔽而不成”同理。“不成”就是不完美、不完全。完美之人如果存在,那就天下无敌了,还有帝王什么事?过于盈满就会因锋芒毕露而招致灾祸,所以善于立身处世之人,看起来是不完美的,甚至好像有很多缺点。只有这样的人,别人才会放下戒备之心去接纳他,而他才能畅通无阻。

把自己与大众同化,用大众化来遮蔽自己的能力,甚至用诸多缺点来遮蔽自己的能力,不让自己过于锋芒毕露而招致灾祸,让自己看起来是个不完美的人,这就是“蔽而不成”。

不可免于世而可进于道(是冒天下之大不韪)(4)

二、原文与释文对照

【故之善为士者,微眇玄达,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曰:】

所以那些善于立身处世的人,虽然谦卑低下却能畅通无阻,让人感觉深不可测,难以理解。正因为不可理解,所以勉强形容。

【与呵其若冬涉川】

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会先谨慎试探,就像冬天淌水过河先用手脚适应水温的样子。

【猷呵其若畏四邻】

事情还在谋划中的时候,他不会轻易让别人知道想法,会防备周围的人。

【俨呵其若客】

他待人接物的时候恭敬、庄重,就像自己是客人一样。

【涣呵其若凌释】

他涣散松懈的样子,能让人释放戒备之心,就像冰块缓缓融化。

【敦呵其若朴】

他敦厚淳朴,一副胸无城府、没有心计的样子。

【浑呵其若浊】

他混迹于人海,跟所有人都合得来,在人群中不突出。

【旷呵其若谷】

他虚怀若谷,胸怀的气量大,能容常人所不能容。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谁能用混乱浑杂的处境来遮蔽自己的冷静,谁就会逐渐清醒透彻。谁能用平静死寂的处境来遮蔽自己的迂回行动,谁就会逐渐有活力和生机。

【保此道者不欲盈,是以能蔽而不成。】

保持这种处世方式的人,是不想盈满而露出锋芒,所以能掩饰自己,能使自己看起来不完美。

本章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