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

文/水煮娱小兔 图/来源于网络

谢谢你的点击,期待你的喜欢,等待你的关注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1)

在你的印象中,在中国的电视银幕上所呈现出来的帝王一般都是怎样的形象呢?是如《康熙王朝》这样的历史正剧中的千古一帝的高处不胜寒?还是像《甄嬛传》这样的后宫权谋剧中环肥燕瘦间的帝王薄情?

总而言之,正说离不开丰功伟绩,戏说离不开风流韵事,而娱小兔今天要提到的这部电视剧,却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了一个巧妙地平衡点。

《少年天子》是邓超和郝蕾当年的定情之作,更是邓超的成名之作。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2)

从表面上看《少年天子》还是通过少年顺治和他身边的五个女人之间的故事展开的帝王生平,但从真正的内核来说,观众看到却是处于特殊历史背景下,在帝王霸业和懦弱的性格间,在五个女人中矛盾挣扎的真实的少年顺治帝。

可以这么说:电视全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展现了一个真实的顺治,从5个女人折射了一曲帝王哀歌。

剧情背景:虽是少年,却已是后半生

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

虽然本片的片名为《少年天子》,但是,作为仅仅活了二十四年的顺治来说,从他开始亲政的这一年起,他同时也踏入了自己精彩却短暂的后半生。

之所以会觉得《少年天子》既不是正说也非戏说,大概就是从《少年天子》的切入点开始的,它既不是从关乎江山的朝堂入手,也不是从旖旎的宫斗开场。《少年天子》的开篇别出心裁的从“一双靴子”开始讲起。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3)

当然,这不是一双普通的靴子,这是顺治即将迎娶的皇后献给皇帝的靴子,然而就是这样一双靴子中却藏有针梃,于是故事开始通过靴子的三层作用缓缓展开:

  • 第一层作用:表面上,通过这双靴子和这双靴子背后所牵扯出的是帝后联姻,实际上。真正想为观众铺展开来的却是皇帝,皇后,太后,太妃以及满朝立场不同的臣子们对联姻这件事的各怀鬼胎。于是,恰恰通过这样一双靴子,观众却瞬间可以入戏,可以感受到看起来刚刚亲政,意气奋发的少年天子到底面临这如何复杂的局面。这种“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比任何“大场面”都具有感染力。
  • 第二层作用:通过“靴子事件”,可以说通过正面,侧面,语言,动作,细节甚至是心理等多维度的描写将两个主角的性格特征生动的呈现给了每一位观众,一位是少年气盛,一面想要手握实权,另一面却性格软弱的帝王。另一位是美丽骄傲,但却偏执且强势的皇后。
  • 第三层作用:通过渲染描绘帝后的两种极端性格,为他们的婚姻悲剧埋下合理的伏笔的同时,又自然过渡徐徐将笔墨落到了顺治身边的这五个女人身上。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4)

剧情展开:这五个女人,如何交织帝王哀歌

首先,邓超所饰演的少年天子顺治无疑是本剧的“大男主”,彼时的邓超脸上青涩未褪,眼中仍有不羁的叛逆,所以,虽然邓超当时的演技有待打磨的地方很明显,但是当时他仍然凭借自身和这个角色高度吻合的气质演活了少年天子顺治。

当然,这曲少年帝王的哀歌之所以带给人如此深刻的印象,除了邓超,更离不开顺治背后的这五个女人。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5)

  • 废皇后静妃:不是所有帝王想征服的,都能被征服

世祖废后,博尔济吉特氏,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女,孝庄文皇后侄也。后丽而慧,睿亲王多尔衮摄政,为世祖聘焉。顺治八年八月,册为皇后。上好简朴,后则嗜奢侈,又妒,积与上忤。

尽管,因为这一门亲事是多尔衮所定下的,所有顺治从一开始就对这段婚姻充满了抗拒,尽管娇奢的孟古青和崇尚简朴的顺治无论是三观还是性格明显都是格格不入的,但是你依然不能否认,在见到孟古青的时候,顺治对这个皇后是有过一瞬间的满意的。

“后丽而慧”,事实上,废后是极少的直接在史料上对她的聪明漂亮有直接正面评价的皇后,而少年天子对于这样的皇后如何能够不爱?

但是这份爱,却败给了两个人之间的互相较劲而已,就像是两只刺猬,既想彼此靠近又毫不惜力的彼此伤害。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6)

有人说,顺治和废后的这一段感情恰似邓超和郝蕾的感情写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第一次看电视剧的时候,娱小兔带着太多的主观色彩。所以满屏看到的都是顺治对皇后的“不喜”与“不满”,而忽略了演员在表演中很多细腻的地方。

比如,以帝后感情决裂的一场主要戏来说,顺治希望皇后能穿上骑马装出现在众人面前,皇后不从,即使在这样的大冲突戏中,我们也是可以看到顺治放下身段的软语相求,和皇后在顺治服软的时候也曾撒娇认错,可见两位青年演员对人物的细节处理还是很饱满的。

但是,当性格相对软弱的顺治,遇上了强势且固执的孟古青:不是所有帝王想征服的,都能被征服。

  • 谨贵人花束子:所有无需征服的,都不是帝王想要的

在和皇后的感情走进死胡同的过程中,另一个女人出现在了顺治的生命中,那就是宫女出身的花束子。她是废后的侍女,是满族的底层,从出身到学识,几乎没有一样能讨得顺治的欢心。

她看似从宫女成为了贵人,但事实上,却是帝后博弈最直接的牺牲者。顺治之所以“爱”她是因为,对于他的性格来说,花束子是第一个满足了他征服欲和保护欲的女人,只有在花束子的面前,他才可以最真切的感受到自己是一个帝王。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7)

然而,虽然花束子成全了帝王的“骄傲”,却没有真正满足他的征服欲,因为对顺治而言,对于花束子他也许根本谈不上征服。

所以,当渴望证明自己是少年帝王的顺治,遇上了更软弱无依的花束子,短暂的怜惜过后,还是会发现:所有无需征服的,都不是帝王想要的。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8)

  • 孝康章皇后佟妃:所有轻易征服的,都不过是表象

其实,《少年天子》这部戏的成功,真的也离不开对演员气质的准确把控,除了邓超和郝蕾,杨蓉在这部戏中出演的孝康章皇后何尝又不是很有她自己本人的影子呢?

佟妃之所以被大家熟识,大约和她本人的关系不大,而是因为她生下了千古一帝康熙。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9)

《少年天子》中佟妃既有皇后的美丽聪明,又有花束子的温柔乖顺,同时还没有她们的骄纵和粗俗。她是顺治亲自选中的,也是太后所满意的,一切看起来都刚刚好。

但是,谁都想不到顺治对她的爱,依然是来得快,去的也快。

有人说,那是因为顺治遇上了心中真正的挚爱乌云珠。其实未必,佟妃和顺治的悲剧还是由于他们两个人自身的性格导致的。顺治是一个矛盾体,他的性格其实并不适合成为帝王,但是他却渴望通过征服来证明自己,而佟妃的性格导致她带给顺治的那种满足感是依然短暂的。她看起来和乌云珠差不多。本质上却是另一个花束子。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10)

不过只是一个美丽却没有灵魂和主见的躯壳而已,所以最后一个妃子却落得要和吴良辅对食,虽是让人唏嘘却也在情理之中:所有轻易征服的,都不过是表象。

  • 孝献皇后乌云珠:所有帝王想守护的,也会成为云烟

首先,要说一句,当年看到霍思燕扮演的乌云珠真的是惊为天人啊。《少年天子》在对这段顺治最重要的感情线上的处理也很巧妙。既安排了顺治和乌云珠的错过,又讲述了他们从精神恋爱到相知相守的完整感情脉络。同时还加入了太妃和太后之间的冲突,顺治和太子之间的母子冲突,乌云珠和太后之间的婆媳冲突……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11)

相较之下,《少年天子》其实给了这段恋情相对合理也圆满的结局,但是这种“圆满”也是鉴于历史史实的基础上的。尽管在这段感情上,顺治不同于前几段感情的短暂,但是正因为如此,这段感情也也成为了压垮顺治的最后一根稻草,所以所有帝王想守护的,也会成为云烟。

  • 昭圣皇太后:真正帝王背后的女人

虽然在《少年天子》中还有一位由青年演员饰演的新皇后,但是娱小兔认为,在顺治的这一曲帝王哀歌中,第五位起到了关键作用的女人并不是她,而是由潘虹饰演的孝庄。

她才是真正帝王背后的女人!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12)

作为陪伴了三朝帝王的传奇女人,对于大玉儿的故事想必大家不会陌生。由潘虹所饰演的孝庄,一边是一个母亲对儿子的爱,另一边才是深谙政治权谋的太后。知子莫若母,她大概比任何人都明白顺治的性格并不适合成为一个皇帝,然而,她却没有退路。所以她努力在顺治的几段感情中寻求一个平衡点。只是只怕她也没有想到,顺治对她最后的反抗是用自尽的方式来表达的。

但是,孝庄还是没有退路,因为她的身边还站在年幼的玄烨,一个虽然年幼但是却显然更适合登上龙椅的人,而她也再次成为了:真正帝王背后的女人。

全剧结尾:演员的表演功力和独特的表现手法

从演员阵容来看,《少年天子》除了有潘虹这样的老戏骨坐镇之外,也不乏邓超,郝蕾,霍思燕这样表演功力可圈可点的青年演员。当然了,除了演员演技过硬,演员自身气质和角色的高度贴合之外,《少年天子》的成功更离不开全剧在“正说”和“戏说”之间找到了一个最合适的切入点。

少年天子顺治和傻皇后(少年天子:帝王薄情)(13)

从“靴子”入手,将顺治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个女人贯穿成了一条完整的线,再通过太后一角穿插其中,也将朝堂穿插在了其中。

这种独特的表现手法,让电视剧在保证品质的同时,无疑也迎合了更广的观众群体。

尾声:好的电视剧,观众会发现

这些年,豆瓣评分似乎成了判断一部影视作品的优劣指标,对此娱小兔还有话说,豆瓣评分固然是一个标准,却断不会是绝对标准,毕竟对于好的影视作品观众的眼睛还是雪亮的:

  1. 在流量和质量之间,其实不是一个非A即B的必选题,而是可以寻求平衡点的
  2. 一部作品质量的好坏是可以从多个作品的细节被体现出来的
  3. 所谓的“老剧”比“新剧”质量过硬,有的时候不过是因为沉下来心出作品而已
  4. 观众评判一部作品的好坏的方式其实很直接
  5. 无非就是“用心”和“共情”而已
  6. 在道理都懂的情况下,为什么无法精品剧频出,恐怕这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