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

引言

唐朝自武则天(624―705)退位后,唐中宗、唐睿宗统治期间政治局面动荡不安,朝中官场作风娇奢浮躁,直至唐玄宗(李隆基)继位才结束了这种动荡局面,为了维持政局稳定、社会和谐,唐玄宗采取诸多措施,促进了政治稳定清明、经济繁荣的发展,国家各方面能力提到提升,达到顶峰,并进入全盛阶段。在当时,成为了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唐玄宗提倡节俭是唐朝开元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

唐朝李隆基统治的开元时期,达到历史的顶峰,经济进入了高度发达,农业稳定发展,商品贸易也进入空前自由频繁的阶段,经济实力位居世界之首;政治稳定,朝廷之中少有奢靡浮躁的作为,唐朝的版图也有所扩大;文化艺术领域达到了一种空前绝后的高度发展阶段,增强了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唐朝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与当时唐玄宗崇尚节俭的理念是息息相关的。

开元盛世局面之所以出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出现的伟大成就,是历史和人民的共同创造,尤其是当朝帝王的统治的成果,一个朝代的兴衰、繁荣与否,与当时统治者治国理政的方式和精神理念是密切相关的。唐朝之所以出现国势一派大好局势,是因为统治者一心朝政、关心黎民百姓,崇尚节俭。

唐玄宗李隆基继位之后,总结过往历史发展的经验教训,倡导节俭,大力采取并一系列有效措施遏制原有的奢靡之风,节约开支,充实国库进而使唐朝达到开元盛世的繁荣局面。本文将从崇尚节俭的精神入手,分析唐朝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1)

唐朝疆域图

提倡节俭的原因以及其重要性

《旧唐书》记载:"自古帝王皆以厚葬为诫,以其无益亡者,有损生业故也。近代以来,共行奢靡,递相仿效,浸成风俗,既竭家产,多至凋弊。然则魂魄归天,明精诚之已远;卜宅于地,盖思慕之所存。"

历朝历代崇尚节俭、力戒奢侈的皇帝,其统治大都达到一个较好的局面。周武帝宇文邕(543―578)生活俭朴,体恤黎民百姓,勤于国家大事,克勤克俭,改掉民间众多奢靡繁缛的不良习俗,曾有史学家评论他说,宇文邕勤于思考,一心管理国家正式,更重要的是与百姓一起生活勤俭节约。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历朝历代都信奉的理念,唐太宗李世民、崇尚节约,关心百姓疾苦,在其统治期间出现数次蝗灾,李世民下田视察,亲自考察情况,后宫嫔妃的衣服也是极为节俭,当时,百姓生活富足,家家都有余粮。

唐朝,从武则天继位之后起,到唐玄宗李隆基继位前,朝廷大部分人铺张浪费为常态,武则天喜欢享乐,李显和韦皇后,更是达到了爱财如命的地步,太平公主也是一个毫不节俭的人,在之前这些不尚节俭帝王的统治之下,朝廷大臣甚至黎民百姓都难免养成了一种铺张、浮躁的风气,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这显然不利于唐朝走向繁荣。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2)

唐朝皇帝世系顺序图

图表说明:圈内的序号是帝王的继位顺序,右侧数字是年龄,下方数字为在位时间,横向是兄弟关系,纵向是父子关系。

农业是国家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历朝统治者奢靡的作风,有损王朝经济;由于佛教兴起,过多建立寺庙,浪费大量土地和国家钱财,对于一心统治王朝,建立伟业的唐玄宗来说,这是一大错误,必须树立勤俭节约理念,才能更好地维持经济运转,使国库充实,促进国家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作为唐朝的第六任皇帝,李隆基吸取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发觉奢靡之风盛行是历代帝王奢靡的结果,他认为这样的风是影响国势向好发展的重要因素,阻碍国家经济发展甚至对政治统治造成重大影响,这对国家局势的发展极其不利,于是下令颁布一系列措施以遏制这种奢靡之风。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3)

玄宗贵妃图

以节俭中心的措施

虽然唐朝的皇帝信道教,但由于从北朝到唐朝初佛教一直都处于很高的地位,尤其是从玄奘带山佛经之后,佛教又一步兴盛。将近三百多年的时间里,大批寺庙接踵建立,随之而来的大批无所作为的和尚和尼姑,致使国库钱财大量支出,再加上皇亲国戚的铺张,占据大量土地,如此下去,势必造成国库空虚,进而导致唐王朝一步步地走向衰败境地。

对于寺庙所浪费资源方面,唐玄宗李隆基下定决心强制拆毁全国多余的寺庙,勒令部分和尚尼姑还俗,减少国家经济开支,参与国家建设以增加国家的人力资源。接着,政府对被拆除寺庙的原有土地进行再次分配,把土地分给那些流离失所的百姓,给与贫穷百姓食物和衣物,以促进农业发展,维持社会稳定。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4)

赈灾施粥图

对于皇亲国戚,唐玄宗从精神方面对他们进行教化,作为王朝的统治者、管理者,应该肩负起民族兴亡、体恤百姓治理朝政的重任,并且以身作则,让亲戚们按比例上交土地税,并且随时间推移,再逐渐增加税务,这样的措施既避免了朝廷内部冲突,又有效地节省开支,收回大量财产。

《旧唐书》记载:"宜令所司据品令高下,明为节制:冥器等物,仍定色数及长短大小;园宅下帐,并宜禁绝;坟墓茔域,务遵简俭;凡诸送终之具,并不得以金银为饰。如有违者,先决杖一百。州县长官不能举察,并贬授远官。"

在朝廷内部,后宫开支方面,唐玄宗下令,勒令禁止铺张浪费,规定禁止三品以下的大臣以及内宫后妃以下的人配戴金玉制作的饰物;全国所有地方均不得开采珠玉和制造锦绣,并关闭皇家全部的专门织锦坊,一切行为从简从易。

此外,巩固义仓制度,修建必要水利工程以保证农耕业的稳定发展。体恤黎民百姓,赈济灾民,注重民众的生活,唐王朝的应急管理能力有所提高,遭遇天灾的时候,完全有能力控制,如遭遇暴风天气时,能够派人出兵救济,在多次遭遇蝗灾后,社会仍能正常运转。

提倡节俭对对唐朝发展的影响

在经济上,崇尚节俭在农业方面首先得到良好的反应,勤俭节约之风盛行,百姓勤于耕种,生活节约,家家有了余粮积蓄。商业作为农业经济的补充,也随之逐渐发展,兴盛起来,经济贸易交流日渐频繁,唐朝经济不断发展,繁荣起来。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5)

繁荣贸易街景图

《通典》记载:"至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每店皆有驴凭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南诣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川、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刀。"

政治上,由于唐玄宗崇尚节俭,以身作则,并在思想上教化皇亲国戚,在行为上引领他们,带动朝廷勤俭之风形成,遏制了从武则天继位后的铺张浪费之风、浮躁享乐之气得到遏制,减少了财政资源浪费,增加了唐朝的财政税收和兵力来源,对外力量更加强大,版图领域也有所扩大,官场浮躁作风得以抑制,政治发展更加稳固。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6)

百姓农耕图

在社会生活方面,唐玄宗李隆基崇尚节俭,节约国库开支,国库富足,有更多的钱财赈济民,并且有更大的能力缩小天灾人祸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保障农业发展,稳定人口,是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更加淳朴,经济繁荣、唐王朝发展形势一派大好,由于崇尚节俭,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忆昔其二》记载:"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在思想文化方面,由于崇尚节俭,经济繁荣,政局稳定,这一派大好局面给当时以及后世的众多文人提供了创作源泉,产生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如诗歌绘画等其他艺术领域的众多作品历来被受称赞,思想文化领域达到了繁荣阶段。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什么样的(开元盛世是怎样酝酿而出的)(7)

唐朝繁荣图景

评价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大多数仁人志士都以节俭开家,而且崇尚节俭的君臣,其统治大都呈现一派祥和的局面,以节俭为中心有利于保持国库钱财,避免造成资金亏损。经济作为政治的基础,由于崇尚节俭,经济繁荣促进政治发展。

历史上,由于骄奢淫靡而逐渐走向衰败甚至灭亡的王朝不在少数,如秦始皇修建阿房宫,荒淫暴政,最终走向灭亡。汉朝后期,放松了对官员的约束管理,进而导致贪污腐败,朝廷得过且过,最终以强大而灭亡,这就是忽视了节俭的重要性而导致的后果。

唐朝武则天继位之后,虽然功绩显赫,但是由于其奢靡不知节俭,进而大肆追求功名钱财,无所不用其极地追逐她的欲望,失去在百姓中的威望,百姓如水,君如舟,水可以载舟,也可以将其打翻,最终造成其统治没有继续维持下去。

唐玄宗崇尚节俭,以此为生活理政的精神理念,采取一系列措施禁止奢靡行为,促进了唐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进而有利于官场政治风气的政治,政治更加清明稳定,百姓安居乐业。采取了众多以节俭为中心措施,遏制了唐朝旧时的奢靡之风,避免了由于过度铺张浪费而亡国的风险,促进了唐王朝经济的繁荣发展,是政治局势也向好发展,达到了顶峰局势,使唐王朝达到了昌盛局面,所以,崇尚节俭的精神是开元盛世出现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通典》、《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唐诗三百首》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