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的原因(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

提到庞涓,大家都会想到他嫉妒同窗孙膑的才能,陷害孙膑,最后被孙膑复仇杀死的故事。而提到庞涓的军事才能,大家都说是名将。但是,翻阅史书,我们发现,庞涓竟然没有一次明明白白的胜绩,那么其军事才能到底如何,为何被称为名将?仔细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的原因(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1)

庞涓

一、和孙膑是同窗

如今我们肯定庞涓的军事才能优秀,多是来源于孙膑军事才能优秀,这是史书上明明白白记载的,“围魏救赵”更是被收入三十六计中。而庞涓和孙膑是同窗,想必也不会太差。

我们再反过来想想,当时孙膑说服齐国使者救自己出逃时,齐国使者为什么会相信一个落魄的受刑之人,想必也是因为庞涓确有过人才能,受到齐人认可,这才把师出同门的孙膑接到齐国。

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的原因(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2)

孙膑

二、担任魏国将军

庞涓能够担任魏国将军,说明魏国君臣对庞涓的实力还是认可的。要知道,魏国不是小国,经历过李悝、吴起的变法,魏惠王时期的魏国正是巅峰时期。在庞涓身死的三年前,即公元前344年,魏惠王还率领诸侯朝见周天子(逢泽之会),彰显魏国的霸主地位。有吴起,乐羊这样的名将珠玉在前,庞涓能担任魏国将军说明自身还是有本事的。

三、桂陵战败:魏军长途跋涉中齐军埋伏

庞涓在史书上的第一次战绩是桂陵之战。公元前354年,魏卫宋三国联军包围赵国邯郸,希望一举歼灭赵国,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国采用孙膑建议进攻魏国重城大梁,逼魏国撤军。当时庞涓亲率主力回驰大梁,在桂陵一带被齐军埋伏,加上魏军长途跋涉士气低下,魏军战败。

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的原因(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3)

桂林之战

桂陵之战战败,并不是庞涓军事能力不行,因为孙膑使用的是阳谋,换哪一个主将都要回防大梁,最终中齐军埋伏。

此战之后,因为庞涓尚在,魏国并未受到严重损失,还是攻克了邯郸。在接下来的十二年里,魏国军事上依旧保持着强盛,先是襄陵之战击败齐宋卫联军,迫使齐国求和;后又反攻秦国,包围秦孝公于定阳,秦国战败乞和。

四、马陵战败:孙膑跨时代的军事才能

马陵之战庞涓的最后一战。公元前343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五战五败,求救于齐国,齐军再次直逼魏国大梁。魏国为避免重蹈覆辙,于是停止进攻韩国,转而与齐国决战。孙膑采用减灶之策,每天减少煮饭的灶,造成齐军士卒四散逃走,兵力不足的假象。庞涓中计,只身带着部分精锐骑兵追击齐军,在马陵中了埋伏,庞涓战败身死。

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的原因(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胜绩)(4)

庞涓马陵兵败身死

庞涓马陵之战会失败实在是孙膑棋高一着,先是围魏救韩,而后减灶诱敌,这才打败庞涓。我们想想,那时候是战国初期,各诸侯才刚刚从春秋以堂堂正正之师,当面决战的战斗方式中跳出来,孙膑都把军事计谋使用地炉火纯青了,谁能受得了。翻阅史书,在孙膑之前有几人在战争中使用计谋的?《三十六计》中又有几个是先秦时期的?吴起以五万打败五十万秦军也不过是仗着自己的统帅魅力和辛苦训练强大的魏武卒。可以说,孙膑是把军事谋略用于实战的第一人,面对这个跨时代的军事天才,庞涓失败也就理所当然了。

马陵战败后,失去了庞涓的魏国开始走下坡路,西边败于秦,失河西;南边败于楚,丢八城,称霸中原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结语

庞涓,在史书上一出场就败于孙膑,仅有的两次战绩记载也是败仗。但经过以上分析,在当时的时代,庞涓还是当得起名将称号的,毕竟孙膑那样的天才几百年都难有一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