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

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1)

文 / 子玉

汉景帝刘启身处“文景之治”的盛世格局中存在感一点也不高,但他其实是个狠人。

先说一件他少年时代的事吧。

吴王刘濞的太子来长安出差,年轻人好玩的共性使他与汉帝国的太子刘启沉浸在棋艺切磋的精彩中。

两个人都忘了自己的身份,只有棋局中的对手。

吴国太子本来就是一个彪悍又容易飘的人,这会在棋局中根本就没有把总部二把手刘启放在眼里,尽情释放着自己碾压对手的快乐。

刘启怒了,直接抡起棋盘照着吴太子的脑门就砸了下去。他似乎忘了自己在武功方面的绝高造诣,吴太子被他这一下直接就送去了西天。

哎,本来只是教训一下吴太子,结果......

此事直接导致吴国和朝廷,吴王刘濞和汉文帝刘恒的矛盾升级。

等到刘启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154年),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诸侯国将战火引燃了半个帝国。

导火索是刘启采用御史大夫晁错的计策进行削藩。

赵国被削去了常山郡、楚国被削去了东海郡、胶西国被削去了六个县,削除吴国会稽郡和豫章郡的诏书也已然在路上。

吴王刘濞和赵国等六国一合计,那就干吧。

看起来是因为朝廷动了诸侯国的蛋糕逼反了七国,实际上诸侯王国与朝廷本来就是对立的两面

随着汉朝皇帝和诸侯王血缘关系的不断稀释,拥有军队,财权,治权的诸侯王肯定会叫板朝廷的权威

大家和高皇帝刘邦都是一个刘字,凭什么我们不能当皇帝?

所以晁错说的对:

“削藩这事吧,你削他们反,不削他们也肯定反,还不如早早就把这事给办了。”

只是刘启操作的太急,终于让矛盾以“七国之乱”的形势爆发。

说实话,刘启当时还真是有点慌。这也正常,汉初,诸侯王的实力太彪悍了,他们联合起来更是形成对朝廷的巨大压力。

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2)

▲晁错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但刘启表面还是从容不迫地点兵调将。

太尉周亚夫将三十六将军击吴楚;

曲周侯郦寄击赵;

将军栾布击齐;

大将军窦婴驻军荥阳,监齐赵兵

朝廷按照既定方案应对吴楚的军锋,但刘濞打出的旗号还是在大家耳畔隐隐作响:

诛晁错,清君侧

对,刘濞打的正是诛杀晁错清君侧的旗号。

与晁错素来不和的大臣袁盎建言刘启:“刘濞不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嘛,要不咱把晁错杀了然后再将诸侯的土地还给他们,刘濞他们自然会退兵。”

呵呵,朝廷里边随便拉出来一个人都知道刘濞想干什么。

可汉景帝说了:“我不会为了某一个人而置天下大事于不顾。”

结果是晁错在上朝的路上就被忽悠到东市还穿着工作服就给杀了。

难道汉景帝真的不知道刘濞想干什么?

才不是呢。

既然你刘濞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那好,我将晁错给杀了你们是不是就得退兵。要是不退,那就说明你们根本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等于是汉景帝用晁错的性命换取了舆论上的制高点

刘濞兵败如山倒。

汉景帝度过了即位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

其实刘濞失败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老百姓们都在朝廷“无为而治,于民休息”的政策下向着小康生活狂奔,傻子才跟你刘濞去打仗呢

“七国之乱”后,汉景帝继续削藩,并分别在中元三年和中元五年对诸侯国进行了两次改革。

此后,诸侯国的土地无限缩小,很多只剩下了一郡之地,根本没有叫板朝廷的实力。

朝廷还收回了诸侯王任命官吏的权利,诸侯王彻底失去了治国之权,说白了就是一个土豪且姓刘而已。

诸侯王问题在汉景帝的手里基本得到了有效的解决,汉武帝即位之后,采用主父堰“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继续对诸侯国进行改革,终于将这个顽疾彻底根除。

汉景帝在位期间还解决了另外一股势力。

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3)

▲周亚夫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汉朝建国之后跟着刘邦打天下的那帮功臣形成了一个新的阶层,李开元先生将其称之为汉初军功受益阶层。

这个阶层享受着爵位,地位,官职,经济等一系列特权,深刻影响着汉帝国的方方面面。从朝廷到地方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

刘邦驾崩之前曾经通过“白马之盟”和大家形成默契,“非刘氏不王,非有功不侯”。

以丞相为主导的政府机构是你们这些给国家立下大功的列侯们的舞台

这个阶层实力有多强悍,看看吕后驾崩之后长安城的那场政变有多血腥就知道了。连赫赫威名的汉文帝刘恒都是他们举手给选出来的。

甚至有一次,汉文帝想任命窦皇后的兄弟为丞相想了想还是忍了,而是任命了这个阶层的申屠嘉为丞相。

总要维持大局的平衡。

这也是汉文帝执政期间为什么一直不对诸侯王国进行改革的核心原因,他还想通过刘氏诸侯来制衡这个阶层呢

汉景帝即位之后,这个阶层继续影响着帝国的政局。

代表人物是丞相周亚夫。

汉景帝想给皇后的哥哥封侯,周亚夫说不行,汉景帝想给投降的匈奴首领封侯,周亚夫依然说不行。

呵呵,汉景帝还真没有脾气。

可必须得解决这个问题呀,总不能留给儿子来解决吧,要是镇不住呢。

于是,汉景帝安排了一场特别的饭局来测试周亚夫的态度。

周亚夫最后落得个绝食而死的结局。

看历史的人都觉得周亚夫死得冤,但这其实是两个阶层之间的博弈。

汉景帝以周亚夫的性命向军功受益阶层开刀

周亚夫之后,汉景帝任命军吏出身的卫绾为丞相,这是一个信号,军功受益阶层已成了过去式

汉景帝用自己的铁腕根治了汉帝国在建国时就存在的两大顽疾,所以,汉武帝改革时才那么顺利。

都是他爸给铺的路呀。

汉景帝的铁腕还表现在另一件事上。

在立了胶东王刘彻为太子之后前太子已经被贬为临江王的刘荣成了汉景帝的心头病。

要是将来有人在刘荣的身份问题上做文章怎么办?

历史上可是有这方面的案例呀。

于是,汉景帝将刘荣召到了长安,任由酷吏郅都处置。

刘荣最后绝望自杀。

难道汉景帝不心疼吗?那可是自己的儿子呀。

但为了江山的安稳也只能舍小家了。

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4)

▲刘荣 电视剧《汉武大帝》/剧照

而且刘荣母亲栗姬以及她的家族成员也被汉景帝给处置了,绝不给她们一丝机会。

这比唐朝的李渊手段直接硬了N倍呀。

只能说汉景帝是一位非常成熟的政治家。

汉景帝不仅手段硬而且特别能忍。

他的皇后是奶奶薄太后给指定的,虽然汉景帝很不喜欢她,但一直到薄太后去世之前都没有动她皇后的位子。

薄太后刚去世他就直接将那位薄皇后给“免”了。

西汉的政治特点是“母后干政,外戚专权”,薄太后也不能免俗,也是以各种手段干预着政治。

吕后是一位政治强人,薄太后其实也是

汉景帝不想给自己找不痛快。

忍。

当然,汉景帝也是有点缺点的。

汉景帝还是太子时因为和弟弟刘武乘车经过司马门没下车而被公车令张释之秉公处置。

这件事一直被汉景帝记在心里,导致后来张释之总是战战兢兢,最后落了个抑郁而死的结局。

这样的事还发生在另一个人身上。

汉景帝在为太子时曾经邀请老爸刘恒身边的重臣吃饭,可卫綰愣是没有给太子面子,他以病为由拒绝了刘启。

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汉文帝刘恒儿子刘启是个硬人)(5)

▲刘恒 电视剧《美人心计》/剧照

汉景帝继位一年都没带理卫綰的。他根本没有把老爸临死时让他善待卫綰的嘱托当回事。

但汉景帝后来还是重用了卫綰。

因为平定“吴楚之乱”立了功,汉景帝封卫綰为建陵侯。卫綰后来一直干到了丞相。

说明汉景帝只是使了一点作为人的小性子而已。

汉景帝在任内完美完成了历史及列祖列宗交给他的答卷,那张卷子上写着四个字:文景之治

硬人,汉景帝。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