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是怎么被赶出宫(溥仪被驱逐出宫)

末代皇帝溥仪溥仪,他个人的命运沉浮是时代变革的牺牲品,但他自身又是一部时代变革的活历史退位后的溥仪并没有被民国政府赶出皇宫,反而给予其《清室优待条件》的种种优待,并允许其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长达十数年的时间,直到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驱逐溥仪的背后是个人恩怨和时代大势的交错,一次不算鲁莽的决定,翻开了中国历史沉痛的一页,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溥仪是怎么被赶出宫?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溥仪是怎么被赶出宫(溥仪被驱逐出宫)

溥仪是怎么被赶出宫

末代皇帝溥仪

溥仪,他个人的命运沉浮是时代变革的牺牲品,但他自身又是一部时代变革的活历史。退位后的溥仪并没有被民国政府赶出皇宫,反而给予其《清室优待条件》的种种优待,并允许其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长达十数年的时间,直到被冯玉祥驱逐出宫。驱逐溥仪的背后是个人恩怨和时代大势的交错,一次不算鲁莽的决定,翻开了中国历史沉痛的一页。

一、为什么要优待清朝皇室

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审议通过《清室优待条件》,这决定着末代皇帝溥仪及其家眷随从,不但不用搬离紫禁城,反而享受着每年高昂的政府拨款用以日常开销。这在外人看来或许很难理解,当然也包括后来的冯玉祥,为何要给予废帝如此高的规格与拨款,要知道革命是为了普罗大众,而不是皇帝。

退位后的溥仪仍生活在紫禁城

但其实思考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与西洋各国的发展历程,就很容易理解民国政府的政策。且不说西洋各国尤其是英国,尽管历经多次变革但依旧保留着皇帝的存在,就连搞了多年维新并先后击败两大帝国大清与俄国的日本,也依旧保留着天皇。更为根本的是,此时的北洋政府里,无论是袁世凯还是段祺瑞,都曾多年在大清朝为臣,自幼接受的儒家政治伦理和道德理念,都会使他们对清皇室存有温情,他们即使成为了中华民国的总统与各级军政要员,也并不妨碍他们对溥仪及皇室的尊重。

英国女王

其实就普通民众与知识分子而言,皇帝制度虽被废除,但人们脑海中的帝制皇权观念也不可能立刻更新为民主观念,任何事物从产生到深入人心,其间必须要经历一个深刻、漫长而痛苦的过程,甚至有些“旧制度与旧观念”还会卷土重来取代新观念。人们经历了数千年有皇帝的历史,不可能对以前的制度与社会没有一点同情与怀念,尤其是当新建立的民主制并不能满足人们的预期考虑时,一切民主的话语都显得如此刺耳与突兀。

辛亥革命摧毁了帝制,但是没有立刻使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二、冯玉祥为什么要驱逐溥仪

谁也不会料到,投靠直系势力的冯玉祥,会在直奉战争开打之后选择倒戈一击。10月23日,冯玉祥率军开进北京城。11月2日,时任总统曹锟宣告下野。11月5日,溥仪就被冯玉祥的部下鹿钟麟勒令离开紫禁城。一切似乎都发生得那么迅速,又那么突然,不仅段祺瑞等北洋元老感到奇怪,就连一直生活在北京,并随时关注冯玉祥一举一动的满清遗老们也措手不及。

影视剧中溥仪被赶出皇宫

事实上,冯玉祥此举并不是莽夫之举,他有着多层次的考量。其一便是他个人与清廷之间的恩怨,冯玉祥在晚清时期并不像袁世凯、段祺瑞那般叱咤风云,彼时的他在新军任职,参与领导了滦州起义,可以说他对清政府并没有什么归属感与认同感,并且一直想要报当年滦州起义失败的仇,想要完成当年牺牲革命将士的遗愿。

辛亥滦州起义纪念园

但如果仅因冯玉祥的个人陈述便将其视作一名“理想主义者”,那未免太过于天真了,冯玉祥固然有为战友报仇的想法,但当他一直以驱逐溥仪为对外宣传的焦点话题,并反复强调此事是为了反对帝制、讨伐曹锟贿选以及完成未竟的革命,反而表明冯玉祥是在为自己的反戈行动披上道义的外衣,寻求合法合理性的高地。而这也符合很多新式知识分子,尤其是当时的革命性质的政党即国民党的认知,冯玉祥因此获得了更多层面的支持与认同。

冯玉祥

三、各方对驱逐溥仪的态度

溥仪的出走在段祺瑞等人看来是难以接受的,此时他已经接受了诸多满清遗老的委托,希望能够联合社会多方力量使冯玉祥改变想法,他多次发出通电表达对冯玉祥做法的不满。其实不仅是段祺瑞等北洋元老表达了不满,即使是冯玉祥想要讨好的新式知识分子,也大多对其以武力粗暴的方式驱逐溥仪一事有所不满,例如胡适,他虽然不赞成保留清室帝号,但也认为优待清皇室是遵循国际惯例与信义,如有不对可以修改,但万万不可以乘人之危,以“强暴”的方式进行。同为学者的顾颉刚也同样表达了对冯玉祥粗暴做法的不满。

粗暴地驱赶溥仪

但事已至此,无法弥补了。溥仪出走事件在当时看来可能并不是多大的事情,但谁也没有料到却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溥仪出宫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便是何去何从,而此时日本却向溥仪一行人抛出了橄榄枝,他们随后进驻北京东交民巷内的日本使馆,后又在日本人的帮助下前往天津。

与此同时,原先潜伏在各地的满清遗老遗少再度活跃起来,溥仪更是在日本人与遗老的协助下前往东北,并在几年后成了“伪满洲国”的皇帝。试想如果溥仪一直呆在宫中做一个安乐公,是否还会出现后来的种种意外和故事呢?

影视剧中“伪满洲国”皇帝溥仪

现在将视角转向北洋传统势力上来,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之后,段祺瑞再度成为民国临时政府的临时执政。当时社会上一直流传着段祺瑞想要恢复原先的优待条件的传言,事实上,段祺瑞要想让溥仪回京,最大的阻力便是冯玉祥成立的“清室善后委员会”。由于冯玉祥掌握的“国民军”的存在,段祺瑞一直无法与善后委员会相抗衡,尤其是当溥仪背着段祺瑞擅自出走天津之后,段祺瑞不得不无奈地默认了溥仪出走的事实。

影视剧中的段祺瑞

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举行开院仪式,至此权力之城紫禁城变成博物院一事可谓木已成舟,溥仪再也无法回到他生活了十数年的“家”。在随后的时局中,国民军在吴佩孚、张作霖的进攻下撤出北京,忙于政治斗争的吴、张二人,更是对是否恢复优待清室条例这种小事不甚关注,紫禁城里的小皇室终于成为了前尘往事。

文史君说

那座庄严壮丽的紫禁城,对溥仪来说无异于一座“困兽牢笼”,但当他真正被赶出紫禁城后,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溥仪被赶出紫禁城的背后,有着复杂的政治因素,除了冯玉祥之外,还有北洋系中新旧势力之间的理念冲突。国内围绕溥仪去留的争端,无意间为日本侵略中国撕开了一个缺口,日本人趁机将溥仪“胁迫”至满人的龙兴之地东北,并在那里建立了所谓的“伪满洲国”,干着分裂中国领土的卑劣勾当。中国的历史随着溥仪的出走,翻开了沉痛的一页。

参考文献

李坤睿:《王孙归不归:溥仪出宫与北洋朝野局势变化》,《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喻大华《重评1924 年冯玉祥驱逐溥仪出宫事件》,《学术月刊》1993 年第 11 期。

(作者:浩然文史·小太阳)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