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央企名单一览:附最新版央企名录

12月21日国资委消息,经报国务院批准,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实施重组,中国中钢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入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不再作为国资委直接监管企业。

至此央企减少1家至98家!新的资产及营收双双破万亿元规模的中国新宝武集团诞生。

所有的央企名单一览:附最新版央企名录(1)

2021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高达9722亿元人民币,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1.18万亿元,总负债6208亿元,合并进中钢集团后,中国宝武集团的营收和资产规模将妥妥双双过万亿!

中国宝武此前已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钢铁公司,2021年的粗钢产量达到1.2亿吨,连续第二年排名榜首。

钢铁行业是碳排放量较大的行业之一,“十四五”时期是钢铁行业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中国宝武在国内钢铁行业率先发布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表:2021年发布低碳冶金路线图、2023年力争实现碳达峰、2025年具备减碳30%的工艺技术能力、2035年力争减碳30%、2050年力争实现碳中和。

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宝武积极筹划设立500亿规模的碳中和基金,与国家绿色基金、中国太保、建信投资强强联手,组成了产融结合、央地合作的碳中和基金发起人联盟。

两家央企重磅重组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宝武由原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和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联合重组而成,于2016年12月1日揭牌成立。中国宝武这艘“钢铁航母”在启航伊始就提出,作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企业,将依据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功能定位,逐渐向“管资本”转型,在体制机制创新、专业化公司发展、职业经理人制度、“瘦身健体”、提质增效等方面深化改革。

  据新华社消息,2020年10月,中钢集团干部大会在北京召开,国资委决定,由中国宝武对中钢集团进行托管。

  当时,会议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一是成立中钢集团管理委员会,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任主任,全面负责托管期间各项工作;二是抓紧制定托管实施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托管任务落实落地;三是加强分析研判,保障中钢集团生产经营稳定;四是深化中钢集团内部改革,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动力。

  往产业链上游延伸

  近年来,中国宝武开启了兼并重组的步伐。2019年9月,中国宝武对马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8月,中国宝武与太钢实施联合重组;2020年10月,中国宝武托管中钢集团;2020年12月,中国宝武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2022年4月,新余钢铁表示,江西省国有资本运营控股集团已与中国宝武签署协议,前者将向中国宝武无偿划转新余钢铁集团51%股权。上述股权划转完成后,江西国控仍将持有新余钢铁集团49%的股权,中国宝武则成为新余钢铁集团的控股股东。

  2020年,中国宝武的钢产量达到1.15亿吨,实现“亿吨宝武”的历史性跨越,问鼎全球钢企之冠。在2022年《财富》发布的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宝武首次跻身前五十强,排名第44位,继续位居全球钢铁企业首位。

  2021年,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总收入高达9722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宝武旗下还拥有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宝钢股份,股价5.69元,市值1267亿元)、马钢股份(600808)(SH600808,股价2.80元,市值217.7亿元)、太钢不锈(000825)(SZ000825,股价4.43元,市值254亿元)、重庆钢铁(SH601005,股价1.59元,市值141.8亿元)等。

  从产业链上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中国宝武重组主要涵盖同行业的钢铁制造,而中钢集团主业为钢铁上游的冶金矿产资源等,实施重组后,能为中国宝武带来哪些新的发展动力?对此,吴刚梁表示,从重组来看,中国宝武开始往产业链上游延伸,这体现国企改革过程中大企业发挥的“供应链链长”的作用,也是加快补链、固链、强链、延链的尝试。

中国宝武科学减碳实践

新疆八一钢铁是中国宝武的钢铁基地之一。2014年,全国钢铁业去产能,八钢的这台400立方米老旧高炉停止炼铁,考虑工厂环保需求,当时没有拆除,用来处理钢厂废弃物。

如今,中国宝武旗下数千立方米现代化高炉比比皆是,集全集团之力的“低碳冶金”,为何盯着一座早已濒临淘汰的小高炉?

大与小之间,恰恰体现了科学务实的精神。

面向未来,欧美国家根据其资源禀赋特点,大多计划新建气基竖炉代替高炉进行炼铁。比如,安赛乐米塔尔、瑞典钢铁等海外企业,正在探索以氢气作为还原剂,还原铁矿石生产海绵铁。

但中国宝武的经营者意识到,面对“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空前复杂的系统工程,理论上再完美的技术也必须植根于现实土壤,国内大多数高炉使用时间不长,短期内很难大规模弃旧。

中国宝武在沪疆两地共同试验的“富氢碳循环”技术,原理是通过超高富氧甚至全氧冶炼,提高冶炼效率,提升煤气质量,在脱除煤气中的二氧化碳后,获得高还原性煤气,实现煤气自循环利用。同时,在高炉煤气中加注氢气,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最终实现减碳30%以上。

虽然减碳量不及全氢冶炼,但这一技术一旦成熟,短期内更易大规模推广,能够帮助企业在发展中实实在在地将碳排放减下来。2018年,中国宝武研发多年的“富氢碳循环”走出实验室,进入生产应用试验。考虑在数千立方米大高炉中试验风险过大,企业便选中新疆八钢这座小高炉,去年7月完成改造,今年6月接入脱碳处理后的高炉煤气。生产运行近两个月来,减碳量已初步稳定在8%—10%左右,后续将按计划持续提升。

中国宝武中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高炉鼓风含氧量的不断提升,炉况一次次出现前所未见的变化,甚至一度需要靠人工往外扒铁渣……

前所未见的困难也蕴含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宝武研发人员表示,很长时间以来,全世界都认为高炉炼铁技术已经极为成熟,不再有创新空间了。没想到,在低碳发展的新征程上,新一轮技术革命已然开启。“宝武率先探索后,近期国外同行也开始尝试这条‘碳循环’路径。”

中央企业调整为97家,国资委发布最新版央企名录,名单如下:

所有的央企名单一览:附最新版央企名录(2)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宝武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