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

2022年的正月还没过,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广发乡,李享知家的大门被敲开了,邻居们纷纷向他道喜:“老李!你成湖南好人啦!”

李享知听闻挠挠头皮说:“什么好人,就是普通人!”

左邻右舍的人都知道老李又在谦虚了,他这个样子已经持续了20多年了,到今天已经成名人了还是这个态度。

大家都知道,李享知家里一共有9口人,他有6个孩子,除了他自己和爱人外还有聋哑残疾的大哥需要照顾,这么多年来一直是他一人靠种地养活9个人。

后来他的3个继女都在名校读书,“湖南好人”的称号不给他该给谁呢?

一、重组家庭多辛苦

30年前,广发乡的村民们就知道李享知家中的情况,那时还没有9口人。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1)

不过在一个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房子里出来进去的也有5口人,分别是李享知和他的大哥,还有前妻留给他的3个孩子。

通常情况下,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李享知就悄声地开始烧饭,当他听见有敲墙的声音就知道大哥也起床了,等到饭快要好了的时候,孩子们也醒了,于是他们一家五口开始吃饭。

大哥是聋哑人,行动多有不便,孩子们还小,白天大哥和孩子们留在家里,李享知独自下地干活,这样的生活已经持续多年了。

孩子未出生的时候就由他来照顾哥哥,这么多年大哥和李享知之间配合默契,已经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就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

吃过早饭,李享知带着农具开始了一天的劳作,随着稻穗一天天沉下去,孩子们也长大了。

家中的生活多少有点盼头了,这时邻居们总是劝说他:“该给孩子们找个妈了。”

李享知是有文化的,深知孩子没有母亲的心情,而自己也明白养育孩子不是吃饱穿暖那么简单。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2)

于是两年后,拥有高中学历的李享知的家里多了一位女主人和另一个小姑娘。

女主人的名字叫李水英,是一位离过婚的温柔贤淑的女人,小姑娘是李水英与前夫的孩子,名叫李冬冬。

李享知是大度且憨厚的,并不在意对方离过婚的身份,也不介意多养一个孩子,所以很快就与对方结了婚。

家里有了女主人后,李享知明显感觉气氛焕然一新,物品摆放更加整齐,每天回到家都有一口热乎饭,餐桌上了多了欢声笑语。

孩子们围着妈妈问东问西,李水英的心情也变得好了,在以前的那个家里,决然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场景,原来她的前夫吃喝嫖赌,动不动就打她。

为了孩子们的饮食能够更好些,李享知了解到农技员可以独自承包土地,可以多赚点钱,他就多方打听这方面的消息。

并且他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学到操作先进机器的机会,平时也留意着制种的方法,没过多久,他就以农技员的身份承包了12亩稻田。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3)

这12亩稻田是承包下来了,可是所有农活也是李享知一个人的,李水英并非不肯下地干活,而是她的身体不好。

类风湿性关节炎就是将她困住的恶魔,这种病因未明的慢性病渐渐地让她的膝盖变形,难以行走,想要走路必须借助外力。

即使病痛缠身,李水英也从没叫过苦,她负责在家养猪、养鸡,操持家务和抚养子女,这个家庭是十分有韧性的,村民们看见李享知都挑起大拇指:“可真能干!”

夫妻二人的日子如果照此发展,那么待4个孩子长大成人,他们也能松一口气,可是福祸相依,接下来的事让夫妻俩不知是福是祸。

那就是6年后,这个7口之家又迎来了2个新的家庭成员。

一天,李水英从村头回来,泪水涟涟,身旁除了小女儿李冬冬,还有两个稍大一点的女孩,更令人惊奇的是,李水英的身后还有一位苍苍老者,面容枯槁,骨瘦如柴。

李享知见状,看那两陌生女孩的面容和冬冬相似,就猜个八九不离十。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4)

他听说过妻子的前夫是个赌徒,行为乖张,净给家里添麻烦,没想到竟然连女儿也不养,真是混人一个!

只见那位老者刚一见到李享知,赶紧小跑两步,离着挺远就张口:“我老头子给你们添麻烦了!”

李享知让他们进到屋内才得知,老爷子名叫封芑志,是孩子们的爷爷。

封芑志今年已经80多岁了,山路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这次前来的目的就是把两个女孩托付给李享知。

李享知在看到她们第一眼时就大约猜到了目的,他已经对这个家未来的命运有了清晰的预见。

当封老爷子催促着两个女孩叫爸爸时,一种难以名状的心情涌上他的心头。

李享知看到的是在贫穷中艰难生活的女孩,她们没有同龄女孩天真的笑容,一种愁苦面容占据着她们的眉梢。

她们也没有同龄女孩该有的体格,长期营养不良导致她们小脸蜡黄,李享知一看孩子实在是可怜呐!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5)

图片来源网络

这两个女孩用奶音叫他:“爸爸!”的时候,李享知的心仿佛被针刺了一下,余痛随后传遍全身,他一下子就把两个孩子搂在怀里:“从今往后,我就是你们的爸爸!”

这两个女孩一个名叫李小玲,一个名叫李小玉,李享知视如己出,当做掌上明珠。

到现在为止,这个特殊的家庭聚集了不同血脉的两代人,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是李享知与前妻的女儿,李小玲、李小玉和李冬冬是李水英和前夫的孩子。

6个孩子和3个大人一起住在几十平方米的房子实在太拥挤了,可是没有办法,家里的经济条件根本不允许他们盖大房子。

二、精打细算的生活

9口之家的生活十分紧巴,就像孩子们穿的衣服,皱皱巴巴的。

早上,李水英要比平时更早起床,首先她要煮更多的米和准备更多的食材让正在长身体的孩子们补充营养。

孩子们上学后,她要洗衣服,往往一洗就是一上午,长时间腿都蜷曲着,李水英还要时不时地活动关节,在活动关节的时间里她就喂猪喂鸡,晚上在孩子们上学回来前,就得做饭。

李享知就更不用提了,早上天还蒙蒙亮的时候,他就得下地干活,他一个人不停地在稻田里穿梭,徒手割禾苗,弯腰插秧苗,用脚踩谷子。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6)

中午的时候他就在家里稍微躺一会,不一会又顶着太阳在烈日下劳作,年复一年的日子都是这样过来的,可是从没听他抱怨一句。

邻居们知道他家的6个孩子都在读书,就劝说他说:“你家那么多孩子,男孩子读书就行了,女孩早晚要嫁人,还读什么书?”

李享知听后也只是笑笑,不作声了,拿着农具又回到他的稻田里了。

李享知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们读书,古人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知识改变命运”。孩子们想要走出大山,唯一的途径就是读书。

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晚上围在父亲身边,听父亲讲名人事迹或聊斋封神里面的故事。

现在有4个孩子读小学,2个孩子读中学,每个孩子的学杂费几百到一千不等,6个孩子就是五六千元。

除此之外,上初中的孩子还有伙食费,一个月给100元,两个孩子共有200块钱。

上初中的是小玉和小玲,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青春期,可青春期的发育和情窦初开没有影响到她们。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7)

这200元,她们精打细算起来:早上两人多买早餐,因为早餐便宜,中午两人买两份米饭,只买一份菜,晚上也是如此。

至于零食和其他同学手里的新奇玩意,她们想都不想,看都不看一眼,就这样,小玉和小玲就把全部的心思放到学习上。

家境贫寒没有让她们感到自卑,反而成了前进的动力。班上的同学也没有因为她们穿得破旧就瞧不起她们,而是都比着学,看见她们做什么习题自己也要做,看见她们在考试中名列前茅自己就虚心请教。

一时间,两姐妹成了班里的明星,身边总有同学聚集,老师们也都喜欢她们,老师们看见好的学苗总是难掩喜爱之情。

老师们除了解答她们学习上的事,还讲一些以后她们可以发展的方向,向她们描绘大城市的景象,每到这时老师们总是忍不住要说好久。

两姐妹优异的学习成绩让她们有了更宽广的眼界,不再只局限于“读书改变命运”这样的朦胧概念,而是有了更加具体的目标。

李冬冬虽然比姐姐小几岁,但在家里也耳濡目染,听姐姐们说得自己也默默记下了——还是要读书啊。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8)

这一切李享知都看在眼里,自己的学识到底是有限的,小玲和小玉在各个方面都是优秀的,怎能让她们失去上大学的机会呢?

自己能够做的就是让她们安心学习,能够考上大学她们就可以走出大山了!

孩子们的学习根本不用李享知操心,至于城里孩子需要的家长陪读,她们根本不需要,夏天天黑之前就能写完作业,然后就帮助母亲做家务。

这样的日子虽然没什么滋味,但一家人也是其乐融融。

几年后,小玉和小玲考上了高中,这让一家人非常欢喜,要知道村里一共也没几个高中生,这下老家一下子出了两个高中生,怎能不让夫妻俩高兴?

这天,他们破例买了几斤最好的猪肉,回家庆祝,他们已经一年没有买过肉了,即使是过年也只是在肉摊前等客人们散去才买一些零碎的肉。

然后,李享知在饭桌上说:“以后小玲和小玉不用干活了,只要用功读书就可以了。”可见他对子女的学业的重视。

2004年,李小玲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湘潭大学,2005年,二女儿李小玉考取了武汉大学外语系。

李享知看着录取通知书不知道怎么高兴好了,仿佛是他自己考上了大学。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9)

三、父爱如山

人们不是很理解李享知为什么对继女还那么好,但李享知知道身为人父的心情。

2008年,西伯利亚的强冷空气与东南太平洋的强冷湿气流在郴州上空相遇,正在郴州读高三的李冬冬和百万郴州人一起,感受着大自然的威力,渺小的人类在寒风冰雪面前实在无计可施。

冰灾让只有6吨重的铁塔负载着超过自身7倍的重量,导致铁塔和电杆被大量压垮和拉垮,李冬冬所在的学校前就横亘着这样的一架电线杆。

教室里所有教学活动都停止了,学校发电机早就不工作了。

这是1月份的天气,教室内的暖气也只剩余温了,学生们相互抱团取暖,即使身穿最厚的羽绒服也在如此恶劣天气中不瑟瑟发抖。

郴州陷入了沉沉黑暗,每一天都有学生哭泣,这里的学生有来自市内的,也有来自其下属县城的,更有像李冬冬一样,来自农村的。

随着同学们先后被家长们接走,李冬冬的心仿佛掉进了无底洞,漆黑夜晚的月光也照不进她的心了,一向坚强的她,眼中开始有了泪光。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10)

一周后,老师把她叫了出去,她一看父亲李享知就站在门外,冬冬的眼圈顿时就红了,李享知神情动容说:“孩子受苦了,咱回家!”

原来,李享知得知郴州城内有冰灾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上了火,他和李水英商量,他打算先到嘉禾县,再到市内去接女儿。

随后他就到平时等待客车的地方去了,可没想到等了一个小时都没等来客车,他想难道客车不通了?

几个小时后,他得到消息,客车果然不通了!这可怎么办?闺女从小就在自己膝下长大,她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吃什么呢?带的衣服又不够,冷了怎么办?

不行!李享知打定主意:徒步走到县城。李水英的心里比谁都着急,听丈夫这样说也只好点点头,叮嘱他路上走不过去就回来。

李享知当然知道妻子是让他放宽心,可是身为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女儿的安全必须得到保证,几天后,风雪稍微小了一点,他带上破冰工具,就出发了。

冰雪上的道路十分难走,李享知小心迈着步伐,平时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他走了将近两个小时,等他终于到了县城内,立即打听去市内的客车情况。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11)

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在去郴州的客车还是通的,他一分钟也没耽搁,一下子就上了客车,这条路比走过的那条路凶险,即使轮胎上有防滑链,还是会打滑。

到处都是冰,到处都是雪,在这种情况下,道路就更滑,这辆车足足走了比平时多两倍的时间才到目的地。

李享知一下车就直奔学校,联系到了老师后,终于如愿以偿,冬冬毫发未伤,心终于可以放到肚子里了。

当村民们得知李享知把女儿从市里接了回来的事,再也没人说他傻,这件事一时传为美谈,李享知的人品妇孺皆知了。

也就是在同年的7月,李冬冬收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是家里第一个能够去北京念书的人,李享知和李水英的家里又是一阵欢庆之气。

2010年,小玲和小玉又有喜报传来,小玲考取了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小玉考取美国林肯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

这次,李享知说他的判断没错,二女儿的确是人才,这不都可以去国外留学了。

隔年,52岁的李享知参加了招考,从200多人中脱颖而出,考取了乡农技站站长一职,他家的日子到现在算是真正步入小康了。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12)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2013年,李享知获评首届郴州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其家庭也获得了湖南省最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

2022年2月,李享知获得了湖南孝老爱亲好人的称号,这30多年来的隐忍与坚持都浓缩在这张奖状里。

每次有记者到家里采访时,他都会像早年那样憨憨地笑,眼里和当年一样清澈,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他支支吾吾,面对溢美之言时,他就挥一挥手,记者们不知这就是李享知一直以来的样子。

再后来,小玲考上了事业单位,小玉留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一名硅谷的软件工程师,小女儿则当了老师。

只是一说到亲生的孩子,李享知稍有遗憾,因为大女儿不喜读书,初中后就外出工作,两个儿子也是,很早的时候就到广东深圳打工。

不过值得欣慰的是,子女们都能够自食其力,他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在孩子们都在家里的时候,就总听父亲说:“一家人能够走到一起,在艰难的时刻,大家都不离不弃,这是一种缘分。”

继父靠种菜供3个继女读名校博士(靠种地养活全家9口人)(13)

小结

身为农民,还能希望子女读书,这种想法在20世纪是很难得的,李享知对于非亲生的女儿都如此关心,可见的他的品德是多么的高尚。

孝老爱亲本就是中华传统美德,李享知得这个奖就是实至名归,艰难的时刻总会过去,重要的是能否一直坚持本心地生活。

参考文献:

1、《郴州市主要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宋楠,罗颖,捷陈伟;《湘南学院学报》;2021年第5期28-35,共8页

2、《中国南方林业冰冻灾情评价及防灾减灾对策——以2008年湖南冰灾为例》;刘兰芳,肖志成,刘沛林,谭青山,何海斌;《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年第2期195-198,共4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