娥皇女英是哪个朝代的(脑洞大开拆历史)

【百度百科】曰: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舜父顽,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娥皇女英是哪个朝代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娥皇女英是哪个朝代的(脑洞大开拆历史)

娥皇女英是哪个朝代的

【百度百科】曰:娥皇女英,又称皇英。长曰娥皇,次曰女英,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帝尧的两个女儿,姐妹同嫁帝舜为妻。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舜父顽,母嚚,弟劣,曾多次欲置舜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助之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

【脑洞大开“拆”一下:禅让的真假】

要说禅让的真假,我们先从“舜至南方巡视”这个事件拆解一下。

首先,了解一下“舜至南方巡视”在路程上是什么样的概念。从航空距离来看,帝舜时期的首都蒲板至苍梧,即从今天的山西永济到湖南苍梧山,约1400公里。在没有飞机、汽车、高速公路的前提下,将航空距离最小放大3倍,为4200公里,如果按一个人平均每天步行35里,要走1200天,约3年多的时间。

其次,了解一下帝舜南巡时的年龄。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也就是说,南巡时帝舜已至少有100岁的高龄了!。

问题来了:一个100岁的老人,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熟悉的首都蒲板,一路向南,到还是蛮荒之地的湖南南部苍梧山?

史书上没有记载,只是简单的三个字“南巡狩”,换个角度猜看,其实这三个字的背后可能是儒家学者不敢提及的“被流放”或是“在逃亡”,因为儒家眼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为能”的大同社会,是不存在圣贤之人被流放或被迫害而逃亡之事的。我们脑洞大开猜想一下,按正常的逻辑去评估,一个100岁的老人怎么可能主动耗费3年的时间行走在路上,到一个蛮荒之地去巡狩?除了被迫前往,别无他法。但无论怎样,流放他的人目的达到了,这个100岁的老人死在了路上,可能目的地不一定是苍梧,只是刚好走到苍梧,累死或病死了。

如果上述结论正确,我们再想想“谁流放了帝舜?”或“谁能流放帝舜?”,答案显而易见,能流放帝舜的肯定是帝禹。

问题又来了:帝舜不是禅位于禹了吗?这么有恩德的事情,怎么会被帝禹流放呢?

纵观中国历史,除了儒家学派所指的大同社会有“禅让”外,没有哪个朝代或哪个皇帝是真正从内心中希望将自己的王位进行禅让的?有被蛊惑的,如燕王哙禅让子之,但更多的所谓的禅让是被迫的。所以,我们今天拆解一下大同社会的“禅让”到底是真是假?

尧帝禅位于舜时,尧帝有一个嫡长子叫丹朱。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舜)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这里有一个”三年的时间窗口“,既然是“禅让”,为什么不是五十八岁立马践帝位?纵使需守三年丧,也不影响即位啊!我们脑洞大开猜想一下,这三年的时间其实是尧帝之子丹朱执政的时间,而这三年里舜应该分立了朝庭,并最终发动政变,把丹朱赶下了台,自己即位。再来看一下,舜帝禅位于禹,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所以可想而知,尧和舜都肯定是想让儿子继位的,只是他们的儿子守不住而己,分立朝庭发动政变,都是下一位继任者的手段。

所以不要相信“禅让”的事情,任何一场政权更替,一定会是有相应代价的付出。

【脑洞大开“拆“一下:娥皇女英的权力欲】

虽然史书上对于娥皇女英的描述不多,但从字里行间中还是能看到这两个女人对于权力的欲望是如此之强烈。

首先,娥皇女英并非尧帝的正妃女皇(散宜氏)所生,她们的母亲姓名不详,但作为侧妃所生之女能扳倒正妃所生的嫡子丹朱,这不是一般的女儿能做到的。并且作为外嫁女儿,他们的夫君舜能被岳父尧帝如此高看,应该可以想到娥皇女英在帮助舜进入政府、进入父亲的视野,甚至是进入到继承人名单方面,应该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编撰了大量的舜“有孝道”的故事。这也就是史书上的舜会生活在一个恐怖的家庭里,老爹日夜计算怎么才能杀他的儿子,老弟则日夜计算怎么才能杀他的老哥。这些编撰的故事今天看来太不真实了。一句“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之其妃,”沉淀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阴谋?

其次,政权权利外移至禹帝手里后,娥皇女英可能还进行了一些复辟的工作,因为“二妃往寻”说明娥皇女英并没有随舜一起流放。往寻的时间比较存疑。可能是复辟工作失败,被迫“往寻”的,因为“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说明商均是被封了土地的,娥皇女英没有随儿子一同前往封国,而是去寻找一个走了多年100多岁的老头,也不太符合常理。因此,有可能大概率是复辟工作没能成功,娥皇女英也被流放了,走到他们夫君舜埋葬的九嶷山时,想到无法挽回的败局,才会大放悲声。抱竹痛哭,泪染青竹,泪尽而死。

让自己的夫君扳倒自己的哥哥获得政权,又在下一任继任者的政府中进行复辟,可见娥皇女英的权力欲有多重,不是一般女人能相较之。

【脑洞大开”拆“一下:娥皇女英是否天生异象

百度百科中有这样一句话“ 她们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商均”,这句描述让人匪疑所思,两个女人怎么会有一个共同的亲生儿子呢?查不出百度百科是从哪里引用的,假设这句话是翻译的史籍记载,我们脑洞大开猜想一下,娥皇女英是否天生异象,她们会不会是连体人呢?因为姐妹纵使是可以共待一夫,也绝不可能会有一个共同的儿子,除非,她们有一个共同的身子。

连体人放在今天,也是偶然,上古时期,也可能会有这种偶然,”偶然“在不开化的远古可能被定义为天生异象,总之不会被扼杀,否则人家娥皇女英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此外,为什么会猜想娥皇女英是连体人呢?因为舜帝也是生有异象,“舜目重瞳”,他的瞳仁有两个瞳孔,所以父母才给他起名重华。重瞳其实是瞳孔虹膜发生粘连,这样的人看起来是很怪异甚至有些丑陋的,如果真是这样,也可想而知,为什么舜的父亲想杀他,继母不喜欢他。如果娥皇女英和姚重华都是天生异象之人,他们可能天然地被人厌弃、被人压制,于是同病相怜、惺惺相惜,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如果换个角度看“扳倒嫡子、复辟旧权”的故事,好像反而又变成了一个可歌可泣的励志故事。

【顺便更正一下:关于秦始皇与湘君过节这件事】

声明:作为秦始皇的忠诚粉,凡是有诋毁他的记载,都需进行驳斥和更正。

《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过这样一个记载“"(秦始皇)乃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上问博士曰:"湘君何神?"博士对曰:"闻之:尧女,舜之妻,而葬此。"于是始皇大怒,使刑徒三千人皆伐湘山树,赭其山。"

大意是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南巡到了现在的湖南一地,至湘山寺脚下,面对无垠的江水,突然袭来一阵狂风,这一行人想要渡江变得特别困难。这时秦始皇的暴怒个性就体现出来了,他叫来身边的大臣,问话大臣说:"这湘山寺供奉的神是谁?为何敢与我作对?"大臣回答道:"湘山寺供奉着两位女神,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可是秦始皇在怒气之下,命令3000刑徒到此,将这湘山上的树木全部砍光,漏出红色的泥土出来。"这件事远远没有到此为止,他之后还将湘君贬为犯人,将当时所有囚犯的衣服改为"赭色",意味对犯人的羞辱。

这就是传载了千年的关于秦始皇与湘君的过节,这事记在《史记》里而且记录在《本纪》中简直让人匪夷所思,一看就是为了摸黑秦始皇而捏造的。幸好在2008年,香港的一名收藏家给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捐赠了76枚秦简,还原了事件的真相,秦简中记载:"廿九年四月己卯,丞相臣状、臣绾受制相(湘)山上:"自吾以天下已并,亲抚晦(海)内南至苍梧,凌涉洞庭之水,登相(湘)山、屏山,其树木野美,望骆翠山以南,树木□见亦美,其皆禁勿伐。"臣状、臣绾请:"其禁树木尽如禁苑树木,而令苍梧谨明为骆翠山以南所封刊。臣敢请。"制曰:"可。"

也就是说秦始皇不仅没有砍伐树木,而且还下令要好好保护湘山的森林,看到湘山的如此美景,秦始皇便下令严禁砍伐。所以,秦始皇并不是史记里这个故事里所描述的那么暴虐、残忍,而是一位仁爱博爱、重视大局、甚至懂得保护环境,非常热爱自然之人

以此更正不实记载,以正视听!

备查资料:

1、《史记·五帝本纪》: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践帝位。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於苍梧之野。葬於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舜之践帝位,载天子旗,往朝父瞽叟,夔夔唯谨,如子道。封弟象为诸侯。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十七年而崩。三年丧毕,禹亦乃让舜子,如舜让尧子。诸侯归之,然後禹践天子位。尧子丹朱,舜子商均,皆有疆土,以奉先祀。服其服,礼乐如之。以客见天子,天子弗臣,示不敢专也。

2、《史记·夏本纪》:帝舜荐禹於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大禹辞辟舜之子商均於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大禹於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夏后氏。

3、商均,原名姚义均,因出生于商(今河南商丘虞城县)、被封于商,所以被称为“商均”。 商均后来成为夏后朝虞国(诸侯国)开国之君。商均墓位于商丘市虞城县利民镇杨庄村西南,墓冢残高3.8米,面积960平方米,是历代的虞城名胜之一。虞舜二十九年,帝舜封儿子义钧于商,是谓商均。商均的父亲是舜,母亲是娥皇女英,外公是尧,舅舅是丹朱,儿子是虞思。商均继承有虞氏之号后,将所封的这片“商”地改称“虞国”,建都虞城。

4、虞思(生卒年不详),姚姓,虞氏 ,舜之孙、商均之子,有虞氏(虞国)首领,国都在虞城。虞思把女儿二姚嫁给了姒少康,并帮助少康复国重新建立夏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