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弹唱演奏儿童(琵琶弹唱调解法)

琵琶弹唱演奏儿童(琵琶弹唱调解法)(1)

□广西法治日报记者 赖隽群 通讯员 吴海存

“我唱首歌来奉劝,纠纷调解理当讲,侗家男女都不易,缘分夫妻配郎娘,情投意合上辈恩,永结同心千年唱……”3月21日至22日,榕江河畔的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良口人民法庭频繁传来悠扬的琵琶弹唱声。歌声里有说情,有讲理,有规劝,有礼让,有和睦,有尊敬……

侗族琵琶歌,侗语称为“嘎琵琶”,流行于贵州、广西、湖南侗族居住地区的传统音乐,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侗族没有本民族文字,琵琶歌以口耳相传形式传承,是侗族群众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艺术瑰宝,侗族村寨的老人们把弹唱侗族琵琶歌当做教育后代的法宝。听者听到好的侗族琵琶歌,往往感同身受,感动落泪。侗族琵琶歌平时都是在街头巷尾、村边地头传唱,为何会从法庭里传出?

原来,这是良口法庭自创的纠纷调解方法——琵琶弹唱调解法。法庭邀请当地侗族歌师通过琵琶弹唱,将当地侗族群众的传统观念、优良习俗,结合普遍认同的夫妻情谊、尊老爱幼、男女平等、互谅互让、和谐相处等价值追求表达出来。让长期生活在侗族村寨里的当事人相互理解、包容,使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

3月22日下午,在良口法庭调处杨女士与龙先生离婚纠纷案现场,侗族歌师杨群能弹唱侗族琵琶歌协助法官调解,男女双方自愿和好。

杨女士与龙先生是一对结婚近20年的夫妻,今年春节期间,龙先生发现杨女士经常通过微信与异性聊天,言语暧昧,行为异常,怀疑她有外遇,要求她把手机拿给自己查看聊天记录。杨女士不从,龙先生就打了她一巴掌,导致夫妻间产生矛盾。双方冷战2个月后,仍无法通过沟通协商解决问题,杨女士到良口法庭起诉请求离婚。

法官调查得知,双方是通过以侗族男女传统的恋爱方式“坐妹”相识、相知而结婚,感情基础好,生育3个子女,有较好的婚姻家庭基础,矛盾不是很大。为挽救这个家庭,促使夫妻和好,熟悉侗语的法官邀请当地侗族歌师协助调解。3月22日,通过法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和侗族歌师临时自编的“煽情”琵琶歌,给当事双方带来满满的恋爱历程“回忆杀”,女方当场感动落泪。经过近2小时的调解,杨女士与龙先生重归于好。

同样,3月22日上午,法庭调解李某与罗某的离婚纠纷案,侗族歌师覃艳梅现场弹唱侗族琵琶歌协助法官调解,促使双方当事人就离婚、子女抚养等问题达成协议。

侗族琵琶歌的感染力来自歌的内容和其中蕴含的真挚强烈的感情。歌里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富有音乐性的语言,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容易让人陶醉。正因为侗族琵琶歌的这些优点,良口法庭根据辖区侗族人口多的特点,积极邀请侗族歌师通过“琵琶弹唱调解法”协助法官调解案件,取得良好效果。

(来源:平安广西网) 【投稿、区域合作请邮件 信息新报 3469887933#qq.com24小时内回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