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

在大明王朝初期,在北疆军事行动中,经常会听到瓦剌、鞑靼以及兀良哈三卫,比较来看,瓦剌和鞑靼对大明王朝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明末,并在明史之中有单独的传记,而兀良哈三卫却只是附和在瓦剌传记之下。

(洪武)二十二年春夏五月辛卯,置泰宁、朵颜、福余三卫于兀良哈。——《明史·太祖一》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1)

朵颜三卫

这也是明史中关于兀良哈三卫最早的记载,在这三卫中,由于朵颜卫最大,因此兀良哈三卫又被称为是朵颜三卫。

我们之前也提到过,明朝主要的军事制度是卫所制度,而兀良哈三卫则是纳入这一军事制度以下,也是明朝边境最主要的卫所,然而自设置以来,明边就彻底陷入惶恐不安的境地之中。因为这三个卫所设置的地方,是在大明王朝控制之外的地方。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2)

洪武二十年设大宁都指挥使司,第二年改称北平行都司

明史之中有关兀良哈三卫所在地是:自大宁前抵喜峰口,近宣府,曰朵颜;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曰福余。——《明史·卷328·朵颜三卫》

而提到朵颜三卫,不能不提的就是明初九大塞王之一的宁王。

宁献王权,太祖第十七子。洪武二十四年封。逾二年,就藩大宁。大宁在喜峰口外,古会州地,东连辽左,西接宣府,为巨镇。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所属朵颜三卫骑兵皆骁勇善战。——《明史·诸王二》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3)

朱元璋设置九大塞王之一的宁王朱权拥有朵颜三卫这支精锐骑兵

朱权凭借这一支骑兵,使得燕王朱棣也不得不侧目,以至于在靖难之役的时候,还要裹挟宁王南下。

那么就是这样一支强大的战斗力,为何后来却成为大明王朝的边患了呢?

实际上朵颜三卫(兀良哈三卫)虽然隶属于大明,但依然有很强的独立性,他们是驻扎在兀良哈地区的蒙古诸部,处于利益的关系,他们依附于大明,大明王朝在他们的辖地内建立卫所,并从中招募蒙古骑兵加入,然而也由于其独立性的关系,时叛时降。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4)

朵颜三卫与大明王朝的关系十分复杂,直至后期基本已到失控的局面

而之所以跟随朱棣南下,也是因为朵颜三卫后来受到了燕王的重金,所以一起跟随朱棣南下,朱棣顺利登基以后,徙宁王南昌,徙行都司于保定,遂尽割大宁地畀三卫,以偿前劳。可由此也引发了更大的祸患。之所以会这样,那就需要从兀良哈三卫的前世今生说起。

兀良哈三卫的由来

兀良哈地区,从地图上来看,应该是大兴安岭以东的区域,在元代时隶属于辽阳行省,在整个蒙元帝国扩展期间,在大兴安岭以东的地方,生活着不少的蒙古部族,这里生活的蒙古部族,大部分都是成吉思汗以及忽必烈时期分封的功臣以及兄弟的后裔。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5)

明初期朱元璋设置兀良哈三卫所在地

其中较大的有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在元末以后,这三个部落都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对于他们来说,元末的暴动并没有对他们造成影响。高皇帝有天下,东蕃辽王、惠宁王、朵颜元帅府相率乞内附。遂即古会州地,置大宁都司营州诸卫——《明史·朵颜三卫》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6)

捕鱼儿海之战,标志着元军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促使兀良哈地区蒙古诸部投降

朱元璋定鼎天下以后,这三个部落的首领相继归附,实际上也不由得他们不归附。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派遣冯胜、蓝玉率领大军20万,征讨盘踞辽东的北元太尉纳哈出,这一战纳哈出不战而降,而几乎也就是同一年,蓝玉挂帅,在捕鱼儿海一战,歼灭北元主力,元主脱古思帖木儿狼狈逃窜,北元的势力被赶逐到了漠北深处。洪武二十一年,元辽王阿扎失里投降,标志这元朝分封的政权在辽东地区彻底垮台,然而这一战过后,生活在大兴安岭的诸部族发现,他们同北元蒙古直系的联系,彻底被切断了。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7)

元辽王阿扎失里率兀良哈三个蒙古部族投降大明王朝

兀良哈部、翁牛特部、乌齐叶特部在失去了庇护以后,在元辽王阿扎失里的带领下,不得已的情况下,投降明朝,朱元璋大喜之下,在这些部落所在的地方设置了兀良哈三卫,并让三个部落的首领担任卫所指挥。其中元辽王阿扎失里任泰宁卫(翁牛特部)指挥使,而且由于其本身地位很高,一开始的兀良哈三卫,实际上是以泰宁卫为主的。

有关其自主性的问题,实际上在朵颜三卫设置以后,就已经出现麻烦,以至于洪武末年,大明军队疲于奔命。洪武二十四年,元辽王阿扎失里反叛,被明镇压,洪武二十五年八月庚申,北平总兵官周兴率师至斡难河畔,转至兀古儿扎河,按视纳哈出之地——《洪武实录》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8)

兀良哈三卫拥有极大的自主性,因而时叛时降,造成大明王朝边疆隐患

元辽王阿扎失里反叛,被明朝镇压,泰宁卫重新归属了大明王朝,但其势力影响逐渐的被削弱,被后来的朵颜卫赶超。明朝为了方便,一直称呼这三个蒙古部族所在的地区为兀良哈地区,由此这三卫也就被叫做兀良哈三卫,虽然表面上来看,是三个卫所,然而实际上是蒙古三个部族,基于明朝卫所制度,这三卫中征召的蒙古骑兵就被称为是朵颜三卫骑兵,后来明朝九大塞王建立以后,朵颜三卫骑兵就隶属于宁王管辖。而由于靖难之役所造成的影响,再到永乐初期,出于对兀良哈三卫的笼络,使得其自主性被空前的放大,也由此兀良哈三卫与大明王朝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

兀良哈三卫与鞑靼、瓦剌的关系

作为同属于蒙古诸部族,兀良哈三卫和大明的关系,可以说一直都很恶劣,或许是他们觉得,昔日曾经为大蒙古帝国的一员,如今却要仰人鼻息,所以感到不忿,因而时常反叛,这种情况,到永乐年间以后更加频繁。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9)

兀良哈三卫与鞑靼的关系始终紧密,甚至暗中参与略边

(永乐)四年冬,……阴附鞑靼掠边戍,复假市马来窥伺。帝下诏切责,令其以马赎罪。——《明史·卷328·朵颜三卫》然而下召切责并不能使兀良哈三卫悔改,十二年春,纳马三千于辽东,帝敕守将王真,一马各予布四匹。已,复叛附阿鲁台。

永乐二十年,朱棣不再忍耐,在征讨阿鲁台回来的路上,猛攻兀良哈三卫,兀良哈打败,史书记载:斩酋无算。不过朱棣还是给了兀良哈不少的耐心,将所有被俘的一律释放。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10)

朱棣率大军征讨阿鲁台过程中,顺道将兀良哈三卫击败

不过即便是如此,兀良哈三卫仍然本着锲而不舍的精神,继续骚扰明朝边境,自宣德初年,兀良哈侵袭不断,宣德帝亲率大军驻扎喜峰口,以3000兵大破兀良哈所部,在听说是皇帝亲政以后,兀良哈所部兵将当即跪倒请降。如此锲而不舍的背后,实际上是有深层次的含义,兀良哈三卫袭扰明边,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大宁地区的统治权。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11)

宣宗大破兀良哈三卫于喜峰口

但兀良哈部也不敢轻捋虎须,因此时常暗中支持鞑靼阿鲁台部,在鞑靼与瓦剌不断争锋的过程中,兀良哈三卫始终与阿鲁台部交好,即便是他战败以后向东狼狈逃窜,兀良哈诸部族还曾收留阿鲁台。阿鲁台极力支持兀良哈三卫,目的也是为了推进大明的疆界。

不过在永乐时期,在瓦剌和明军的打击下,阿鲁台部处境十分堪忧,尤其是几次北征讨,而支持阿鲁台的兀良哈三卫也损失惨重,但却始终没有屈服。由于仁宣之治下,对于蒙古北疆主要是采取防守的姿态,因此自宣德以后,兀良哈三卫虽然被打压了不少,但最终他们的领地却一直扩展到了长城外,明朝的北疆防御被进一步压缩。

明朝时期的鞑靼和瓦剌有什么区别(大明王朝设置的)(12)

兀良哈三卫虽从属于大明王朝,但双方的关系却始终充满刀光剑影

不过相对于和鞑靼的关系,兀良哈三卫与瓦剌的关系却很一般,因为一开始二者并不接壤,直到阿鲁台部被打压以后,双方才正式的建立关系,作为瓦剌的从属,自正统年间开始,兀良哈三卫袭扰明边的次数更加频繁。事实上也是受到了瓦剌的蛊惑,对于兀良哈三卫,瓦剌对他们的利用多过于是自己人,兀良哈三卫心里也清楚,于是一方面听从瓦剌的指示,另外一方面仍然和鞑靼有所联系,不过对于兀良哈三卫,明朝历代以来,始终是以十分包容的态度,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明朝末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